第250章 甘霖行動土壤保水劑

字數:3533   加入書籤

A+A-


    洪水退去的兩周終於是將淤泥和街道清理幹淨,部隊撤退的時候,鐵柱等人也分成了兩隊,有十多個人留在貴州,災後很多機器都需要檢測維修,所以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協助當地快速恢複日常生活運轉,他們暫時留在那裏支持災後重建,頂過最難的這段時間,他們再回來歸隊。
    鐵柱他們不能長時間留方稷一個人在三亞,沒人看著他,他工作起來是真的不要命啊。
    鐵柱也好久沒見方稷了,心中很是想念方稷,看著實驗室的門,就趕快推門進來了,推門的聲音驚動了方稷看過去。
    \"方老師!貴州那邊水退下去了,我、興華和小東北先回來,其他人暫時留在那支持災後重建!\"他聲音壓抑不住的高興,臉倒是曬得比之前更黑了一點,卻掩不住那股子得意勁兒,\"您猜怎麽著?我這次可是救了6個人!您都不知道那天有多驚險!\"
    方稷還沒回過神來,小東北和孫興華也擠了進來。三個人往那兒一站,都瘦了,也都黑了。
    \"方老師您看!\"小東北突然從兜裏掏出個塑料袋,獻寶似的捧到方稷麵前。袋子裏裝著山東特產含飴糖,他高興的塞到方稷手裏說,\"是山東去救災的大叔給的,說這是當年公主出嫁的時候,皇上賜下的祝福,六代含飴,好意頭,我們特意帶回來的,給您吃!\"
    方稷接過塑料袋,聞到一股飴糖特有的醇香,他知道高粱飴,但是這還是他第一次吃,還是在這麽有意義的情況下拿到的含飴糖,吃起來確實特別的幸福香甜。三個年輕人圍著他,七嘴八舌地講著救災見聞。
    \"都去洗個熱水澡吧。\"方稷把含飴糖也給了他們幾個人一人一塊,\"換身幹淨衣服,下午...\"他話還沒說完,電話突然響了。
    \"方教授!\"林博士激動的聲音傳來,\"保水劑量產方案批下來了!開會的時候聽您說和您一起工作的人都去貴州救災了,要不要我去您那邊幫您?\"
    \"不用林博士,我的得力幹將趕巧了今天回來了!\"
    掛了林博士的電話,方稷推開桌上的圖紙,\"這是保水劑的生產工藝流程,你們三個負責河南片區,要確保每家每戶農戶最後都要用上保水劑,我來協助你們。\"
    鐵柱抓起圖紙,認真的看著關鍵參數上:\"放心吧,方老師您就等著驗收就行!\"他咧嘴一笑,露出兩排白牙,\"別的地方我不熟,河南我可是和您徒步走到過駐馬店的,您忘了。\"
    \"沒那麽簡單。\"方稷提醒他們,\"原料配比要精確到克,反應溫度要精確...這是關乎民生的大事,量又大,一點都馬虎不得。\"
    \"方老師,您就放心吧!\"小東北拍拍胸脯,\"俺們改裝農機時,一丁點誤差都摸得出來!這個我們肯定更用心。\"
    第二天拂曉,幾個人整裝待發。方稷坐在車後座上,心裏沉甸甸的,這些年輕人剛抗完洪,又要奔赴新的戰場,他們直接抵達河南和其他大部隊一起調製保水劑,然後下鄉直接分發,還好當年培訓了無數的農技員,在各個村子都有駐紮,不然分發下去,動員老鄉們使用和教會使用方法就來不及。
    此刻方稷更加明白,百年樹人的重要性,這突如其來的災年,讓所有人都人心惶惶。
    車隊駛入淅川農技站時,方稷幾乎認不出這個地方。記憶中的小院如今擴建了三倍,嶄新的太陽能板在烈日下泛著藍光,院牆外整齊停放著幾台改裝過的\"惠民一號\"。
    \"方老師!\"林向榮從倉庫裏衝出來,曬得黝黑的臉上滿是驚喜。他身上的工裝看著就幹練,右手還握著扳手,\"您怎麽來了?\"
    方稷打量著這個曾經靦腆的林向榮,此刻能這麽開朗也是方稷沒想到的:\"今年大旱,部裏的保水劑文件不知道你收到沒有,我來帶隊負責河南,駐點還是選在咱們南陽,你去通知一下現在能聯係過來的農技員,咱們得加班加點的生產保水劑,確保所有農戶都能盡量用上保水劑,減少天災的災害。\"
    方稷話音未落,林向榮已經和助手說,快去叫所有人來集合,自己也衝著宿舍區喊了一句:
    \"全體集合!\"林向榮的嗓門震得屋簷下的燕子撲棱棱飛起,\"方教授帶任務來了!\"
    二十分鍾後,十多個曬得黝黑的農技員齊刷刷站在倉庫前。方稷注意到他們腳上的膠鞋都沾著不同顏色的泥土,這是剛跑完各村的證明。
    \"同誌們。\"方稷展開衛星地圖,\"這次保水劑推廣要分三步走。\"他的木棍點在圖紙上,劃出三個同心圓,\"最內圈是特重旱區,咱們加急生產出來的都優先必須全部送到這裏;中間圈...\"
    \"方教授!\"一個紮著頭巾的女農技員突然舉手,\"俺們早分好類了!\"她嘩啦抖開本子,上麵用不同顏色標注著各村旱情:\"紅旗的是快絕收的,黃旗的是還能撐十天的...\"
    方稷眼前一亮:\"好!那咱們調整計劃。\"他轉向倉庫,\"現在分組——\"
    鐵柱帶著五個壯小夥撲向原料區,他們肌肉虯結的手臂抬起百斤重的原料袋,像搬棉花一樣輕鬆;小東北領著女農技員們調試反應釜,纖細的手指在儀表盤上飛舞;孫興華和幾個戴眼鏡的技術員趴在桌上,用計算器瘋狂核算配比。
    方稷一邊忙碌一邊詢問林向榮,你們這邊莊稼看著還好,是采取了什麽措施嗎?
    林向榮不好意思地解釋:\"其實...就是用了點土辦法。由廢舊漁網和秸稈編織而成;滴灌係統的水管上纏著濕麻布;把一些產量高的良田都優先關照了,也給其他能通知到的村都通知了,也給部裏報告了,但是很多村裏的秸稈都做豬飼料了,咱們這邊窮,沒有那麽多戶養豬的,才能實行。\"
    夜幕降臨時,農技站的院子裏支起了大鍋。林向榮的妻子,一位紮著馬尾的幹練女子,正給每人盛綠豆湯。方稷這才知道,這對年輕夫妻已經三個月沒回家了。
    \"方老師,您看這個。\"林向榮從抽屜裏取出個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個村的抗旱數據,\"其實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人心,我們肯定優先良田保種,但是會被鄉親們誤會,就是矛盾越來越大。\"
    一滴淚水突然落在紙頁上。林向榮慌忙去擦,卻聽到方稷說:\"你做得對。抗旱不僅是技術戰,更是人心戰。\"
    次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田野時,方稷看到了永生難忘的景象,十幾個村的農民自發組成護水隊,在田埂間巡邏;孩子們用瓶蓋給每株秧苗滴水;老人們坐在樹蔭下編織新的遮陽網...
    \"老師....我這麽多年在鄉下紮根才發現,\"林向榮望著這片熱土上忙碌的身影,輕聲道:\"廟堂之上的理論無法百分百複刻到田裏,但是總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從不放棄的將鄉親們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
    方稷點點頭,從包裏取出那袋山東含飴糖,鄭重地放在學生手心:\"也是有你們這樣的堅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