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綠色絲綢之路’,一定會通的!

字數:3317   加入書籤

A+A-


    趙老一聽,眉頭立刻鎖緊了,這是他最擔心的問題:“這麽說,這‘糧袋子’就算織好了,口子卻紮不緊,或者往外運的代價太高?這可不是小事啊!”
    方稷的神情也凝重起來:“物流成本如果占比過高,會直接吞噬掉我們項目的利潤空間,甚至影響整體的經濟可行性。振邦,你們有什麽初步的想法嗎?”
    李振邦臉上不見慌亂,反而露出一絲屬於實幹家的沉著笑容:“二位老師別急。發現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我們初步有幾個應對思路:一是嚐試‘以投資換效率’,比如我們出資幫鐵路貨運站升級裝卸設備,提升他們的周轉能力,以此為籌碼換取更穩定可靠的運力窗口;二是做‘多元化’準備,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我們正在同步評估蘇丹港和肯尼亞蒙巴薩港作為備選路線的可行性和成本差異。”
    他看向孫偉:“孫工正在連夜建模,量化不同方案的精確成本和風險係數。我們必須把所有這些‘坎坷’都變成具體的數據,才能做出最優決策。”
    聽到這裏,趙老緊鎖的眉頭稍稍舒展,他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感慨和讚許:“哎,看來我們光會種地還遠遠不夠啊!振邦,幸虧有你和孫工這樣的專家來啃這些硬骨頭。這現代化的農業項目,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不行。”
    方稷也鬆了口氣,用力點了點頭:“沒錯!產學研貿,缺一不可。振邦,你們盡管大膽去評估、去談判,需要我們從技術層麵或者通過高層渠道提供什麽支持,隨時開口。咱們的目標隻有一個:務必把這條‘綠色通道’實實在在地打通!”
    “有二位老師這話,我們就更有底氣了!”李振邦的信心也感染了孫偉。四人又站在走廊裏低聲討論了一會兒,方才各自回房休息。雖然挑戰巨大,但團隊間的彼此信任和專業互補,讓每個人都對克服困難充滿了決心。
    幾天後,在考察團的總結會議上,所有問題被攤開在了桌麵上。氣氛有些凝重,物流瓶頸、法律風險、當地技術接受度...一個個難題像大山一樣橫亙在眼前。
    李振邦作為總協調人,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沒有回避問題,而是將白板拉到中間,畫了一個簡單的流程圖:
    “各位,困難很多,但並非無解。我們來一個個拆解。”他敲了敲“鐵路運力”四個字,“首先,阿巴經理提到的運力問題,我有個想法:我們不以‘要運力’的姿態去談,而是以‘提升效率’的合作者身份去談。”
    他看向中糧的談判專家:“王處,如果我們提出,由項目方投資捐贈兩套最先進的穀物快速卸車係統給莫焦站,將他們的卸車效率提升一倍以上。以此為條件,換取未來我們糧食專列的優先調度權和一個相對穩定的運價,鐵路公司會不會更容易接受?這對於他們來說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提升了整個線路的吞吐能力。”
    談判專家王處眼睛一亮:“李處這個角度妙!這叫‘共建共享’,從單純的甲乙方變成了利益共同體,談判阻力會小很多!我可以立刻著手準備這個方案的談判要點。”
    “好!”李振邦在這個問題上畫了個勾,隨即指向“港口瓶頸”,“其次,吉布提港散貨泊位的問題,孫工?”
    孫偉立刻接話:“我們做了緊急評估。硬要改造吉布提港的泊位,成本高昂且周期長,不現實。但我們可以采取靈活策略:初期糧食產量不大時,可以考慮用中小型船舶運輸,或者接受一定程度的過駁作業,雖然單位成本高一些,但總量小,在可接受範圍內。”
    他換了一張白板展現出另外兩個港口的資料:“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建立備用通道。北線的蘇丹港和南線的肯尼亞蒙巴薩港都具備良好的散糧接卸能力。我們已經聯係了這兩地的代理公司,正在獲取詳細的報價和流程時效。三線並行,互為備份,任何單一港口的臨時性擁堵或問題都不會卡死我們的供應鏈。”
    一位物流老專家忍不住點頭:“沒錯!供應鏈最怕的就是單一節點。多元化雖然管理複雜一點,但安全係數大大提升!”
    李振邦總結道:“所以,港口問題的策略是:短期靈活應對,中期多元備份。等我們未來產量規模上來了,才有足夠的底氣去和吉布提港談專屬泊位或深度合作。孫工,繼續深化備用港口的方案,我要看到具體的成本對比和應急預案。”
    “明白!”孫偉幹勁十足地記錄下來。
    這時,趙老關切地插話問道:“振邦啊,這有事了找備用方案是沒錯,但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物流成本是不是就控不住了?”
    李振邦顯然早有準備,他微笑著請另一位同事發言:“小張,你來向趙老和方教授匯報一下我們做的供應鏈總成本建模。”
    年輕的分析師小張站起來,熟練地調出數據模型:“趙老,方教授,我們並不是簡單地把成本疊加。通過建模我們發現,雖然開辟備用線路增加了前期調研和協議成本,但引入了競爭和選擇權。比如,吉布提港知道我們有蘇丹港和蒙巴薩港的選擇,他們在報價和提供優先權方麵就會更積極。從長遠看,這種競爭性布局帶來的成本優化和風險降低收益,遠高於初期增加的複雜度成本。我們的模型顯示,采用多元備份策略後,長期綜合物流成本反而可以降低約58,而且抗風險能力極大增強。”
    趙老聽著,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和讚賞的神情:“哦!原來是這個道理!不是簡單地多花錢買保險,而是通過戰略布局來降本增效!好,這個思路好!”
    方稷也欣慰地點頭:“這就對了!用係統的思維來解決係統的問題。”
    李振邦最後看向法務顧問:“陳律師,土地租賃的法律風險,就交給您了。我們的原則是:尊重當地法律,利用國家間協議框架,通過商業合同細化權益保障。必要時,可以邀請中國進出口保險公司介入,提供海外投資險,為我們兜底。”
    “沒問題,李處。”陳律師推了推眼鏡,“框架協議草案我已經在準備了,會重點突出互利共贏和技術轉讓條款,這能極大增加我們在當地談判的籌碼和協議的穩定性。”
    會議結束時,雖然挑戰依舊存在,但每個人臉上都已經看不到迷茫和焦慮,取而代之的是清晰的目標和攻克難關的決心。李振邦做最後總結:
    “同誌們,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這次來,不是來發現一條現成的康莊大道,而是來親手開辟一條路!接下來,各小組按照既定策略,分頭行動,深化方案,準備談判!”
    散會後,方稷和趙老走在最後。趙老望著李振邦雷厲風行布置任務的背影,忍不住再次感慨:“方稷啊,咱們這次真是找對人了。有振邦這樣既能洞察全局又能狠抓細節的帥才,何愁大事不成!”
    方稷笑著點頭:“是啊,老師。這條‘綠色絲綢之路’,一定會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