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人珠紫氣
字數:10948 加入書籤
蜀山的晨霧還帶著濕潤的草木香,陸尋踏著青石板路往山下走,掌心的紫氣能量球在陽光下泛著金紅相間的光。天珠與地脈的紫氣在球內緩緩旋轉,像兩顆相互環繞的星辰,與掌心的共生紋產生強烈共鳴“這兩股紫氣已經初步融合。” 他低頭看著能量球,能感覺到其中蘊含的磅礴生機,“再加上曲阜的人珠紫氣,就能集齊三股本源之力了。”
林婉兒的聽石符在掌心跳動,符麵映出曲阜方向的氣脈圖 —— 人珠的緋紅光芒雖然微弱,卻異常堅韌,像顆埋在文脈深處的火種,周圍纏繞的煞氣比蜀山更細密,形成層薄薄的灰霧,試圖隔絕人珠與天地的聯係“尋哥你看,曲阜的煞氣是‘纏絲煞’。” 她指著符麵的灰線,“血珠說這種煞氣專門纏繞文脈氣脈,就像絲線纏緊棉絮,時間長了會讓人珠失去光澤。” 符麵突然閃過紅光,孔廟方向的煞氣波動異常劇烈,顯然有變故。
王胖子扛著青銅殘片跟在後麵,軍大衣上別著蜀山道童送的野菊,離火珠在他掌心轉得歡快“奶奶的這幫煞氣還挺會挑地方!” 他往山下的石階啐了口唾沫,“昆侖、蜀山、曲阜,淨撿咱們龍脈的要害下手!” 離火珠的青焰偶爾舔舐路邊的野草,草葉上的露珠瞬間化作白霧蒸騰,“等集齊三股紫氣,胖爺定要把那天地縫隙炸個稀巴爛!”
下山的路上遇到不少前來送行的百姓,他們捧著新采的茶葉、曬幹的草藥,還有孩子們親手畫的護身符,圍在路口不肯散去。蜀山掌門站在人群前,鶴發在晨光中泛著銀白“陸施主此去曲阜,切記人珠紫氣藏於文脈深處。” 他往陸尋手裏塞了卷竹簡,“這是蜀山保存的《易經》古卷,或許能助你感應文脈之氣。” 竹簡上的墨跡雖淡,卻透著股沉靜的道韻。
少林住持也走上前,雙手合十行禮“儒家文脈與佛道氣脈同源異流,施主可用佛光護脈經輔助紫氣融合。” 他往陸尋懷裏放了串菩提子手鏈,“這手鏈浸過百年晨露,能安神定氣,抵擋煞氣侵擾。” 菩提子的溫潤觸感與紫氣能量球遙相呼應,形成層淡淡的光罩。
陸尋一一謝過眾人,將竹簡和手鏈小心收好“多謝掌門和大師饋贈。” 他往曲阜方向拱了拱手,“等封堵天地縫隙之日,還望蜀山與少林能助一臂之力。” 共生紋感應到兩位老者的氣脈中都藏著絲微弱的紫氣,顯然他們年輕時都曾接觸過鴻蒙紫氣的本源。
離開蜀山地界,一路往東行去,官道兩旁的田野漸漸多了起來。稻穗在風中搖擺成金色的波浪,田埂上的農夫正彎腰勞作,孩童們提著竹籃在田邊撿拾麥穗,炊煙從村落的屋頂升起,帶著股熟悉的人間煙火氣“這裏的煞氣淡多了。” 陸尋勒住馬韁,共生紋傳來溫和的暖意,“文脈之氣能壓製煞氣,曲阜的人珠果然選對了地方。”
林婉兒的聽石符在掌心轉得飛快,符麵映出下方的地脈 —— 金色的文脈之氣像蛛網般遍布田野,與龍脈氣脈交織成網,將零星的煞氣牢牢鎖在網眼之中“尋哥你看,這些文脈之氣是活的!” 她指著符麵流動的金光,“血珠說百姓的耕讀、祭祀、傳承都是文脈的養分,人珠紫氣就藏在這些養分最濃的地方。” 符麵突然定格在個角 “文家村” 的村落,那裏的文脈之氣異常濃鬱,卻纏著層厚厚的灰霧。
王胖子往嘴裏塞了塊米糕,離火珠在他掌心泛著柔和的光“奶奶的連煞氣都知道挑文脈旺的地方鑽!” 他往文家村方向指,“胖爺瞅著這村子八成有問題,咱們繞過去看看?” 米糕的碎屑掉在衣襟上,引來幾隻麻雀跟著馬車飛,嘰嘰喳喳的叫聲格外熱鬧。
走進文家村時,正是午後讀書的時辰,卻聽不到往常的朗朗書聲。村口的老槐樹葉子蔫蔫地垂著,樹皮上纏著層灰黑色的細絲,像被蜘蛛網裹住的獵物。幾個村民坐在樹下唉聲歎氣,手裏的農具扔在一旁,臉上帶著疲憊的倦容“先生們是從外地來的?” 個戴方巾的老者站起身,長衫上沾著塵土,“快別進村了,這村子邪乎得很,孩子們讀著書突然就暈倒了。”
陸尋往村裏望去,家家戶戶的門窗都關得嚴實,隻有村頭的私塾還敞著門,卻聽不到半點聲響。共生紋傳來輕微的刺痛,他能 “看” 到村子的文脈之氣被灰霧緊緊纏住,像條被捆住的遊龍,掙紮著卻無法舒展“是纏絲煞。” 他從行囊裏取出龍息草籽,“這些草籽撒在村口和私塾周圍,能暫時緩解煞氣。” 草籽落地即生根,嫩綠的芽尖頂著灰霧往上鑽,竟撐開了些微縫隙。
林婉兒的聽石符飛進私塾,符麵映出裏麵的景象 —— 十幾個孩童趴在書桌上昏睡,臉色泛著灰敗,講台上的先生正急得團團轉,手裏的戒尺敲得桌麵砰砰響,卻怎麽也叫不醒孩子們。私塾的梁柱上纏著灰黑色的絲煞,正往孩子們的氣脈裏鑽“尋哥快救救孩子們!” 她往私塾跑,“血珠說絲煞在吸他們的文脈靈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王胖子舉著離火珠緊隨其後,青藍色的火焰在他周身織成圈光罩“奶奶的敢動娃娃們!” 他一腳踹開私塾的木門,火焰瞬間將梁柱上的絲煞點燃,“給胖爺燒!看你還敢不敢作祟!” 絲煞在火焰中發出滋滋的響聲,化作黑煙嫋嫋升起,孩子們的眉頭漸漸舒展。
陸尋走到講台上,將紫氣能量球貼近孩子們的書桌。金紅色的光芒順著桌麵往孩子們體內鑽,絲煞遇到紫氣立刻蜷縮成球,從孩子們的眉心緩緩滲出“別怕,隻是煞氣離體。” 他輕聲安撫,指尖劃過每個孩子的額頭,“這些孩子的文脈氣脈很旺盛,才會被絲煞盯上。” 共生紋感應到孩子們的氣脈雖然虛弱,卻像初春的嫩芽般充滿生機。
先生連忙倒來溫水,顫抖著遞給蘇醒的孩子“多謝幾位先生救命之恩!” 他擦著額頭的汗,“昨天還好好的,今早一上課孩子們就陸續暈倒,我用了各種法子都沒用,還以為是中了邪祟。” 他指著牆上的孔子像,“連孔聖人都不管用了……”
陸尋往孔子像前的香爐裏插了三炷香,紫氣能量球往香爐上一靠,金紅色的光芒順著香灰往畫像鑽。孔子像突然閃過道金光,畫像中的聖人目光仿佛活了過來,溫和地掃過整個私塾“文脈之氣並未斷絕。” 他對先生說,“這絲煞專門克製文脈,普通方法確實沒用,需要用紫氣淨化根源。” 他往窗外指,“煞氣源頭應該在村子的文脈核心,也就是祠堂方向。”
先生立刻領著他們往祠堂走,村裏的百姓聽說孩子們醒了,都跟在後麵看熱鬧。祠堂位於村子中央,青磚灰瓦的建築透著股古樸的莊嚴,門前的石獅子卻纏著厚厚的絲煞,像披了層灰黑色的皮毛。陸尋的共生紋劇烈發燙,能清晰 “看” 到祠堂地下的文脈之氣被個黑色晶體死死壓住,晶體周圍的絲煞正源源不斷地蔓延“就是這裏。” 他握緊護脈刀,“比蜀山的煞氣核心小些,但更隱蔽。”
林婉兒的聽石符射出道藍光,穿透絲煞照在祠堂匾額上,“文家祠堂” 四個大字在藍光中泛著紅光,與地下的晶體形成呼應“血珠說這祠堂建在曲阜文脈的支脈上,晶體壓著支脈源頭,就能影響整個村子的文脈氣脈。” 她往祠堂周圍撒了把糯米,糯米落地化作細小的光珠,“用糯米暫時擋住絲煞擴散,我們進去淨化晶體!”
王胖子一腳踹開祠堂大門,離火珠往空中一拋,青藍色的火焰瞬間將祠堂籠罩“胖爺倒要看看這破晶體長啥樣!” 他往供桌前走,供桌上的牌位都蒙著層灰,“連祖宗牌位都敢汙染,這煞氣真是活膩了!” 火焰掃過牌位,灰霧化作黑煙消散,牌位露出原本的木質紋理。
陸尋走到祠堂中央,腳下的青磚果然泛著灰黑色。他用護脈刀撬開地磚,下麵露出個幽深的洞口,股濃鬱的絲煞從洞口湧出,帶著股刺鼻的腥氣“小心,這煞氣有腐蝕性。” 他將紫氣能量球懸在洞口上方,金紅色的光芒如瀑布般注入,“天珠地脈紫氣,合!” 兩股紫氣在洞口交織成網,將絲煞牢牢鎖在網中。
晶體在紫氣的照耀下漸漸顯露原形,比之前的晶體更小更致密,表麵布滿了類似血管的紋路,正隨著絲煞的流動輕輕搏動“這晶體在吸收文脈之氣生長。” 陸尋皺著眉,“再晚些清理,整個村子的文脈都會被吸幹。” 他往晶體裏注入絲鴻蒙紫氣,金色的光芒順著紋路往晶體核心鑽,“感受文脈正氣!”
晶體突然劇烈震顫,表麵的紋路瘋狂扭動,絲煞如潮水般往祠堂外湧。王胖子立刻用離火珠封死門口,青藍色的火焰與紫氣網形成雙重屏障“奶奶的還想跑!” 他往火焰裏加了把青銅殘片,“胖爺這火牆專治各種逃跑犯!” 火焰中傳來刺耳的尖嘯,絲煞在雙重夾擊下漸漸消融。
林婉兒往祠堂的梁柱上貼了張聽石符拓片,符片上的紋路與孔子像的金光產生共鳴,整個祠堂突然響起朗朗的讀書聲,像是無數古人在誦讀經典“是文脈之氣被喚醒了!” 她驚喜地喊道,“血珠說儒家經文能克製絲煞,這些讀書聲就是最好的淨化之力!” 讀書聲越來越響,絲煞在聲浪中瑟瑟發抖,消融的速度明顯加快。
陸尋趁機加大紫氣注入,天珠與地脈的紫氣在晶體中劇烈碰撞,金色的光芒從內到外將晶體包裹“人珠紫氣就在曲阜,你這邪物攔不住我們!” 他的聲音在祠堂中回蕩,與讀書聲交織成網,“今日便讓你灰飛煙滅,歸還文家村的文脈生機!”
晶體在紫氣與讀書聲的雙重衝擊下轟然炸開,無數細小的碎片往外飛濺,卻被紫氣網牢牢擋住。碎片在金光中化作金色的粉末,融入祠堂的地磚之下,原本灰敗的祠堂瞬間亮堂起來,牌位上的字跡變得清晰,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成了!” 先生激動地作揖,“祠堂的香火以後定會更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村民們紛紛歡呼起來,孩子們捧著書本跑進祠堂,在供桌前齊聲誦讀起《論語》。朗朗的讀書聲中,祠堂地下的文脈之氣如遊龍般蘇醒,順著地脈往曲阜方向蔓延,與遠處的人族氣脈遙相呼應“這才是最好的守護。” 陸尋望著孩子們的身影,“文脈需要代代相傳,就像龍脈需要守護一樣。”
離開文家村時,村民們在村口立了塊石碑,上麵刻著 “紫氣護文脈” 五個大字。先生往陸尋手裏塞了套線裝的《論語》“這是祖上傳下來的善本,或許對先生在曲阜有用。” 他指著東方的天際,“過了兗州就是曲阜地界,那裏的守脈人孔先生是孔子後裔,對文脈氣脈最有研究。” 孩子們往他們手裏塞了用紅繩編的書簽,上麵繡著簡單的 “文” 字。
一路東行,官道兩旁的田地越來越肥沃,村莊裏的讀書聲也越來越密集。有的村口搭著簡易的書棚,先生正領著孩童誦讀;有的農戶家門上貼著論語章句,用朱砂寫就的字跡透著股文脈正氣;還有的驛站裏擺著免費借閱的書籍,往來的商旅都能隨手翻看“曲阜的文脈果然名不虛傳。” 陸尋望著這景象,共生紋傳來舒適的暖意,“人珠選在這裏,就是因為這生生不息的文脈之氣。”
林婉兒的聽石符映出曲阜城的輪廓 —— 整座城池被層淡淡的緋紅光暈籠罩,像塊溫潤的玉石,光暈中隱約能看到無數細小的金色絲線在流動,那是最精純的文脈之氣。城中心的孔廟上空,緋紅光暈最濃鬱,卻也纏著層若有若無的灰霧“尋哥你看,孔廟就是人珠的藏身之處!” 她往灰霧處指,“血珠說那裏的煞氣核心比文家村的大得多,是纏絲煞的源頭。” 符麵的紅光越來越亮,顯然離目標越來越近。
王胖子往嘴裏塞了塊曲阜特產的糕點,離火珠在他掌心轉著圈“奶奶的這地方連糕點都帶著書香味!” 他往孔廟方向眺望,“胖爺倒要看看這儒家聖地的煞氣有啥不一樣,最好別讓胖爺失望!” 離火珠的青焰與周圍的文脈之氣產生奇妙共鳴,火焰邊緣泛著淡淡的金色。
走到曲阜城外的泗水河畔,遇到了前來接應的守門人孔先生。他穿著件洗得發白的長衫,頭戴方巾,手裏拿著本線裝書,看上去像個普通的教書先生,唯有腰間的玉佩透著股文脈氣脈“陸先生一路辛苦了。” 孔先生拱手行禮,舉止溫文爾雅,“家叔已在孔廟等候,說人珠紫氣近日異動頻繁,怕是煞氣快壓製不住了。” 他往河對岸指,“泗水是曲阜的母親河,文脈之氣順著河水滋養全城,我們順著河岸走,能避開大部分煞氣。”
陸尋望著泗水清澈的河水,能看到水底的卵石上纏著淡淡的金色絲線,那是文脈之氣與地脈交融的痕跡“這河水都帶著文脈正氣。” 他往河水裏滴了絲紫氣,金紅色的光芒順著水流蔓延,河水瞬間泛起層淡淡的金光,“連水脈都能淨化煞氣,難怪曲阜的煞氣比別處淡。” 共生紋感應到泗水中藏著絲微弱的人珠紫氣,正順著水流往孔廟匯聚。
孔先生撫著胡須笑道“泗水之濱是孔子講學之地,兩千年來文脈不斷,連河水都染上了書卷氣。” 他往陸尋手裏塞了塊泗水奇石,石頭上天然形成個 “文” 字,“這石頭能增強與文脈之氣的感應,在孔廟或許用得上。” 奇石剛接觸到陸尋的紫氣能量球,就發出淡淡的金光,與能量球產生共鳴。
沿著泗水往孔廟走,岸邊的草木都透著股生機勃勃的綠。偶爾能看到岸邊的石頭上刻著論語章句,路過的百姓都會駐足誦讀,聲音雖輕卻透著股堅定的力量。陸尋的共生紋突然指向河心的塊巨石,石上刻著 “逝者如斯夫” 五個大字,周圍的文脈之氣異常濃鬱“這是孔子觀水處。” 孔先生解釋道,“這裏的文脈之氣最精純,連煞氣都不敢靠近。”
走到孔廟外的牌坊下,股濃鬱的緋紅光暈撲麵而來,卻夾雜著淡淡的灰霧。牌坊上的 “萬仞宮牆” 四個大字在光暈中閃著金光,灰霧在金光的照射下不斷消融,卻又源源不斷地從廟內湧出“裏麵的煞氣核心正在與文脈之氣對抗。” 陸尋握緊護脈刀,“人珠紫氣應該就被煞氣困在大成殿。” 他能 “看” 到廟內的脈絡 —— 無數金色的文脈之氣往大成殿匯聚,卻被灰黑色的絲煞層層阻擋。
孔廟的守脈人早已在門口等候,為首的孔老夫子是位須發皆白的老者,穿著件深藍色的長衫,手裏拄著根桃木拐杖,拐杖頂端雕著個小小的孔子像“陸施主可算來了。” 老夫子的聲音帶著歲月的沙啞,卻異常有力,“人珠在大成殿的盤龍柱下,煞氣已經快突破最後層防線了。” 他往廟內指,“我們用儒家典籍布了‘文脈陣’,暫時困住煞氣,但典籍的力量快耗盡了。”
走進孔廟,撲麵而來的書香混著淡淡的煞氣。道路兩旁的古柏鬱鬱蔥蔥,樹幹上掛著寫有經文的木牌,木牌的金光正與灰霧對抗。不時有身著長衫的學子在庭院中誦讀,聲音越大,周圍的金光就越盛“這就是最好的守護陣。” 陸尋望著學子們的身影,“文脈之氣需要代代誦讀才能延續,就像龍脈需要守護一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大成殿前的庭院裏,幾十位守脈人和學子正圍著大殿誦讀。他們手中的典籍泛著金光,金光匯聚成道巨大的光罩,將大殿牢牢罩住。光罩內的灰霧劇烈翻滾,絲煞像無數小蛇般衝擊著光罩,光罩的光芒已經變得有些黯淡“快撐不住了!” 位年輕的學子喊道,手中的典籍突然冒出黑煙,“我的書!”
陸尋立刻上前,將紫氣能量球往光罩上按。金紅色的光芒瞬間融入光罩,光罩的亮度立刻恢複,甚至比之前更盛“大家再加把勁!” 他對眾人喊道,“用文脈之氣配合紫氣,定能淨化煞氣!” 天珠與地脈的紫氣順著光罩往大殿內鑽,灰霧在紫氣中迅速消退。
王胖子舉著離火珠守在光罩邊緣,青藍色的火焰將漏網的絲煞一一焚燒“奶奶的這些小蛇還挺滑溜!” 他往火焰裏加了把青銅殘片,“胖爺這火專門燒你們這些邪祟!” 離火珠的光芒與典籍的金光交織,形成道堅不可摧的屏障。
林婉兒的聽石符飛進大殿,符麵映出大成殿內的景象 —— 中央的盤龍柱下,顆緋紅的珠子被層厚厚的絲煞包裹,珠子不斷發出柔和的紅光,試圖衝破絲煞的束縛。絲煞的核心是塊黑色晶體,比文家村的大得多,正瘋狂吸收著文脈之氣“尋哥快!人珠快被煞氣完全包裹了!” 她往大殿裏撒了把龍息草籽,“血珠說用草籽纏住晶體,再注入紫氣效果最好!”
陸尋點點頭,護脈刀出鞘,刀身的金紅色光芒與紫氣能量球融為一體“孔先生,麻煩諸位引導文脈之氣往晶體匯聚!” 他往大殿中央衝去,“我去淨化晶體核心!” 共生紋與盤龍柱產生共鳴,柱子上的龍紋突然亮起,與他的氣脈相連,形成道穩固的氣橋。
“弟子們,隨我誦讀《大同篇》!” 孔老夫子舉起拐杖,率先高聲誦讀起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朗朗的讀書聲中,無數金色的文脈之氣如潮水般往大殿匯聚,順著盤龍柱往晶體衝去。學子們的聲音越來越響,連空氣都在震顫,帶著股不容置疑的正氣。
陸尋踏著氣橋衝到晶體前,紫氣能量球往晶體上一按,天珠與地脈的紫氣瞬間爆發。金紅色的光芒如火山噴發般湧入晶體,絲煞在光芒中發出淒厲的尖叫,像冰雪般迅速消融“人族紫氣,出來吧!” 他對著晶體中的緋紅珠子喊道,共生紋全力運轉,“三璽歸一,天地共生,這是你的使命!”
晶體在紫氣與文脈之氣的雙重衝擊下劇烈震顫,表麵的紋路寸寸斷裂。緋紅珠子突然爆發出耀眼的紅光,將殘餘的絲煞徹底震碎,從晶體中掙脫出來,懸浮在大殿中央。珠子表麵的緋紅光芒越來越盛,漸漸化作道紅色的氣流,往陸尋的紫氣能量球飛去“是人珠紫氣!” 林婉兒激動地喊道,聽石符射出藍光,引導著紅色氣流與能量球融合。
紅色氣流融入能量球的瞬間,天珠與地脈的紫氣突然加速旋轉,三股紫氣在球內形成個穩固的三角。金、黃、紅三色光芒交織成網,散發出股更加磅礴的生機,整個孔廟的文脈之氣都被這股力量牽引,在空中形成個巨大的 “文” 字“三股紫氣終於匯聚了!” 孔老夫子激動得熱淚盈眶,“先祖的預言實現了!”
陸尋握緊融合後的紫氣能量球,能感覺到其中蘊含的天地人三才之力。天珠的湛藍、地脈的土黃、人珠的緋紅在球內完美交融,散發出的光芒將整個曲阜城籠罩,城中的文脈之氣與龍脈氣脈產生強烈共鳴,形成個巨大的能量循環“這才是鴻蒙紫氣的真正形態。” 他輕聲說,共生紋在掌心發出耀眼的光芒,與能量球完全同步。
晶體核心在失去絲煞後徹底碎裂,化作無數金色的光點融入孔廟的地磚之下。大殿內的灰霧完全消散,陽光透過窗欞灑在盤龍柱上,柱子上的龍紋仿佛活了過來,在光芒中輕輕遊動“煞氣源頭清除了。” 王胖子收起離火珠,軍大衣上沾著淡淡的金光,“奶奶的這儒家文脈真夠厲害,連胖爺的火都自愧不如!”
孔老夫子往陸尋手裏塞了塊玉佩,玉佩上刻著孔子周遊列國的圖案“這是孔家祖傳的‘文脈佩’,能增強紫氣與文脈之氣的共鳴。” 他指著能量球,“三股紫氣雖然匯聚,但還需要磨合,封堵天地縫隙時才能發揮最大威力。” 他往供桌上的典籍指,“這些典籍能輔助紫氣磨合,先生可帶回研讀。”
學子們紛紛上前,往陸尋手裏塞自己的讀書筆記“先生帶上我的吧!裏麵有我對《易經》的注解!”“先生看看我的,這是研究文脈氣脈的心得!” 孩子們的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捧著書本的手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
陸尋一一接過,將書籍小心收好“這些都會成為最珍貴的守護之力。” 他往孔廟外走去,紫氣能量球在掌心散發著溫暖的光,“有了這三股紫氣,我們就能找到天地縫隙,將域外煞氣徹底擋在外麵。” 共生紋感應到天地間的氣脈網正在發生變化,三股紫氣像三顆定海神針,讓原本有些紊亂的氣脈漸漸穩定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離開孔廟時,曲阜城的百姓都聚集在街道兩旁,捧著書籍和文房四寶前來送行。有的獻上自己手抄的論語,有的送上精心雕刻的筆筒,還有的孩童獻上自己寫的 “紫氣東來” 四字書法“先生一定要平安回來!” 百姓們齊聲喊道,聲音在街道上回蕩,帶著股眾誌成城的力量。
陸尋站在泗水河畔,望著手中的紫氣能量球。三股紫氣在球內緩緩流轉,已經從最初的涇渭分明變得漸漸交融,像杯恰到好處的清茶,三種滋味完美融合“還需要最後的磨合。” 他對身邊的林婉兒和王胖子說,“但我們已經有了封堵縫隙的資本。” 他往北方的天際望去,那裏的客星雖然依舊存在,但光芒已經黯淡了許多,顯然感受到了紫氣的威脅。
林婉兒的聽石符映出幅壯闊的景象 —— 九州龍脈的氣脈網中,天、地、人三族的紫氣如三顆星辰閃耀,將無數細小的煞氣節點牢牢鎖定。天地縫隙的位置在符麵中央隱約顯現,像道細小的裂縫,灰黑色的煞氣正從裂縫中緩慢滲出“血珠說天地縫隙在不周山方向!” 她指著符麵的裂縫,“那裏是上古天柱斷裂的地方,氣脈最薄弱,所以才會被域外煞氣找到。”
王胖子往泗水河裏扔了塊石頭,水花濺起的瞬間被紫氣染上淡淡的金色“不周山就不周山!胖爺倒要看看這傳說中的地方長啥樣!” 他往行囊裏塞了塊剛買的曲阜糕點,“等炸了那縫隙,胖爺要在不周山頂吃遍九州的好吃的!” 離火珠在他掌心亮得耀眼,與紫氣能量球產生強烈共鳴。
夕陽西下時,三人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通往北方的官道上。曲阜城的緋紅光暈在他們身後越來越亮,與天、地兩珠的光芒遙相呼應,在天際形成個巨大的三彩陣。陸尋握緊手中的紫氣能量球,能感覺到其中蘊含的希望與力量,那是無數守脈人、百姓、學子共同的信念凝聚而成的守護之力。
他知道,前往不周山的路還會充滿挑戰,天地縫隙的煞氣可能比之前遇到的都要強大。但他心中沒有絲毫畏懼,因為手中握著三股鴻蒙紫氣,身邊有最可靠的夥伴,身後有無數支持他們的百姓,更有那份永不磨滅的守護信念。
泗水的河水在夕陽下泛著金色的波光,像條流淌的文脈絲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陸尋的腳步堅定而沉穩,每一步都踏在堅實的土地上,每一步都離封堵天地縫隙的目標更近一分。他知道,最終的決戰即將到來,但隻要三股紫氣在握,守護的信念不滅,就一定能將域外煞氣徹底阻擋在天地之外,還九州一個真正的天地歸一、祥和共生。
暮色漸濃,官道上的身影漸漸遠去,但他們留下的紫氣印記卻永遠留在了曲阜的文脈之中,與這裏的讀書聲、河水聲、百姓的笑聲融為一體,成為守護天地的最堅實根基。而那融合了天、地、人三珠的鴻蒙紫氣,正在陸尋的掌心緩緩流轉,等待著在不周山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喜歡華夏龍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龍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