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中原護脈

字數:5590   加入書籤

A+A-


    驚蟄剛過,中原腹地的麥田泛起新綠。陸尋沿著黃河故道行走,腳下的黃土鬆軟濕潤,帶著雨後的清新氣息。遠處的嵩山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地珠的土黃色光暈在山巔輕輕搖曳,與黃河的水脈氣脈交織成網,籠罩著這片廣袤的平原。掌心的共生紋傳來溫潤的波動,能清晰 “看” 到地下的龍脈主脈如巨龍般蜿蜒,無數細小的支脈延伸向田野村落,滋養著剛破土的麥苗“中原的氣脈最是沉穩。” 他彎腰撿起塊帶紋路的河卵石,石麵上的水紋與土紋交織,正是黃河與嵩山氣脈交融的印記,“域外煞氣清除後,這龍脊之地總算恢複了生機。”
    林婉兒提著竹籃跟在後麵,籃裏裝著剛采的艾草和龍息草,聽石符在掌心轉著圈,符麵映出麥田下的景象 —— 越冬的護脈草根係在土中結成密網,將細小的煞氣餘孽牢牢鎖住,田埂上的青石樁按 “十二地支” 排列,樁頂的銅鈴在風中輕響,每聲鈴響都帶著淨化濁氣的震顫“尋哥你看!去年種下的護脈草已經紮穩根了!” 她往田邊的水渠指,渠水清澈見底,水底的鵝卵石泛著淡淡的金光,“血珠說這渠水帶著地脈靈氣,澆灌的麥苗長得特別旺,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
    王胖子扛著把鋤頭走在田埂上,軍大衣換成了輕便的短褂,離火珠在他掌心泛著柔和的光“奶奶的這中原就是舒坦!” 他往麥田裏撒了把艾草灰,灰粉落地的瞬間,麥苗葉片上的露珠紛紛滾落,“胖爺昨天在村裏幫張老漢修井,井底的鎮石都泛光了,打出的水甜得很!” 離火珠的青焰偶爾掠過田埂,被火焰掃過的泥土裏立刻冒出嫩綠的芽尖。
    黃河岸邊的古渡口,中原守脈人老陳正帶著幾個年輕後生檢查護脈樁。他穿著靛藍色的短衫,腰間係著麻繩,手裏拿著把銅鑿,時不時往石樁上敲打幾下,聽著石音判斷氣脈流通“陸先生可算來了!” 老陳直起身抹了把汗,銅鑿往石樁縫裏一插,帶出些潮濕的泥土,“按您說的法子,每月驚蟄前後給護脈樁鬆鬆土,通通氣,今年的地氣比往年順多了,連渡口的老槐樹都多開了兩茬花!”
    陸尋走到最大的護脈樁前,樁身刻著古老的龍紋,曆經風霜卻依舊清晰。共生紋感應到樁下的氣脈如泉眼般湧出,順著黃河故道往上下遊蔓延,將兩岸的麥田、村落、城鎮串聯成線“這‘鎮河樁’可是前朝留下的寶貝。” 他用手掌貼著石樁,能感覺到裏麵流淌的渾厚氣脈,“再加些龍息草籽在樁根,能讓氣脈更鮮活。” 他從林婉兒的竹籃裏抓了把草籽,撒在石樁周圍的泥土裏,草籽落地即生根,嫩芽順著石縫往上爬。
    林婉兒的聽石符突然射出藍光,符麵映出上遊堤壩的景象 —— 那裏的護脈草有些發黃,堤壩下的氣脈流動滯澀,隱約能看到極細的灰絲在纏繞,像是被春水浸泡後泛起的煞氣餘孽“尋哥快看!堤壩有煞氣鬆動!” 她往堤壩方向跑,竹籃裏的艾草隨著腳步輕晃,“血珠說驚蟄地氣上升,藏在泥土裏的煞氣餘孽會跟著翻上來,得趁它們沒擴散趕緊清理!” 聽石符的藍光在堤壩上空盤旋,標出幾處需要加固的節點。
    陸尋跟著藍光來到堤壩。剛修過的堤壩上覆蓋著新土,土縫裏滲出淡淡的潮氣,其中夾雜著不易察覺的灰黑色煞氣。他讓後生們搬來青石,按 “五行” 方位在堤壩上砌出淺溝,又往溝裏鋪上艾草和糯米混合的草墊“這樣既能導水,又能擋煞。” 他往草墊上灑了些雄黃酒,酒液滲入土中,發出滋滋的輕響,“驚蟄用雄黃酒驅煞最靈,再種上護脈草,就能把煞氣牢牢鎖在土裏。” 共生紋感應到滯澀的氣脈開始流動,像被疏通的河道重新煥發活力。
    王胖子閑著沒事,幫後生們加固堤壩的夯土。離火珠往鬆動的土塊上一點,青藍色的火焰圍著土塊轉了圈,土塊就牢牢粘在堤壩上“奶奶的這火比石灰還管用!” 他往夯土縫裏塞了把曬幹的菖蒲,“胖爺這招叫‘火固土防’,保證下次春水上漲都衝不垮!” 後生們看得直叫好,紛紛學著他的樣子往土縫裏塞菖蒲,連老陳都忍不住點頭稱讚。
    中午在渡口旁的茶館歇腳,老板娘端上剛沏的菊花茶和芝麻餅。茶碗裏的菊花在熱水中舒展,散發著清苦的香氣,餅上的芝麻粒在陽光下閃著光。老陳往陸尋碗裏添了些蜂蜜“先生嚐嚐這蜜,自家養的蜂采的槐花蜜,拌著菊花茶喝能清火氣。” 他往窗外的黃河指,“自從護脈樁通了氣,河裏的魚蝦多了,渡口的生意也旺了,來往的商船都說今年的水路特別順。”
    陸尋喝著菊花茶,能感覺到茶裏蘊含的淡淡木靈氣,順著喉嚨往下流,與體內的共生紋產生共鳴“中原是九州的腹地,黃河是龍脈的血脈,守好這裏,天下氣脈就穩了。” 他放下茶碗,“這渡口連接著南北水路,你們守好鎮河樁和堤壩,就是守住了中原的氣脈咽喉。” 他往老陳手裏塞了本手抄的《河脈護要》,“這裏麵記了些應對春水煞氣的法子,尤其是汛期前的準備,你們照著做準沒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下午往嵩山方向走時,路過片古老的槐樹林。林中的槐樹都有百年樹齡,樹幹粗壯需兩人合抱,虯結的樹枝在頭頂交織成傘蓋,樹下的青石板路被踩得光滑。年輕的守脈人阿明正帶著幾個孩童在樹下練習基礎的氣脈感應,孩子們閉著眼,小手按在樹幹上,臉上滿是專注的神情“陸先生!” 阿明看到他們,連忙起身行禮,手裏的桃木劍還沾著晨露,“正在教孩子們感應樹脈,您上次說槐樹聚氣,最適合初學者練習。”
    陸尋走到最大的槐樹下,共生紋感應到樹脈與地脈相連,形成個巨大的聚氣陣,無數細小的氣絲從樹根延伸向四周,滋養著周圍的草木“這‘聚氣槐’是好教材。” 他讓孩子們伸出手,將自己的氣脈絲輕輕注入他們掌心,“用心感受樹脈的流動,就像感受自己的呼吸,氣脈順了,感應就準了。” 孩子們的小臉瞬間亮起來,紛紛說感覺到了 “暖暖的水流” 在樹裏動。
    林婉兒從竹籃裏拿出些彩色的絲線,教孩子們往樹枝上係“這是‘引氣線’,能幫你們看清氣脈的走向。” 她指著絲線飄動的方向,“絲線往哪飄,氣脈就往哪流,遇到打結的地方,就是氣脈淤塞了,需要用艾草水澆灌。” 孩子們拿著絲線歡呼著跑開,很快就在槐樹上係出彩色的網,絲線飄動的軌跡正好顯現出樹脈的走向。
    王胖子坐在石頭上,看著孩子們練習,離火珠在他掌心轉著圈“奶奶的這幫娃娃真靈!” 他往地上扔了塊青銅殘片,殘片落地形成個小小的光陣,“胖爺這招叫‘聚氣小陣’,你們誰能讓陣裏的光點動起來,胖爺就教他個厲害的護脈訣!” 孩子們立刻圍過來,學著阿明的樣子運氣,雖然大多不得要領,但有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成功讓光點顫了顫,引得眾人一陣歡呼。
    傍晚的嵩山腳下,夕陽給山巒鍍上層金紅色。陸尋站在古老的 “啟母石” 旁,這塊傳說中大禹妻子化成的巨石上,至今留有天然的紋路,像幅古老的河圖。共生紋感應到石下的氣脈與嵩山主峰的地珠相連,形成個巨大的旋渦,將中原的氣脈源源不斷地輸送向九州各地“這才是中原氣脈的核心。” 他望著遠處的黃河如金帶般蜿蜒,“山為骨,水為血,山水相依,氣脈才得長久。”
    老陳帶著守脈人們趕來,手裏捧著剛做好的 “護脈燈”—— 用艾草杆做芯,蜂蠟為脂,燈盞上刻著簡單的符文。他們在啟母石周圍點燃護脈燈,昏黃的燈光連成圈,與地珠的土黃色光暈交相輝映“先生您看,這燈能照亮氣脈的走向。” 老陳指著燈光中隱約可見的氣流,“燈芯跳動的地方,就是氣脈流通的節點,穩定得很!”
    林婉兒的聽石符在燈光中爆發出柔和的藍光,符麵映出中原氣脈網的全貌 —— 以嵩山為中心,黃河為紐帶,無數氣脈支脈延伸向四麵八方,與江南的水脈、塞外的土脈、嶺南的木脈遙相呼應,形成完整的九州氣脈體係“尋哥你看!所有氣脈都連上了!” 她的聲音帶著激動,“血珠說這是‘中原定脈’的景象,隻有腹地氣脈穩固,九州才能真正安寧。”
    王胖子往火堆裏添了些鬆脂,離火珠的青焰與護脈燈的黃光交織成溫暖的光帶“奶奶的這才叫真正的天地歸一!” 他往石上的凹槽裏倒了些酒,酒液滲入石縫,激起淡淡的光暈,“胖爺敬這山,敬這水,敬咱們守脈人的責任!” 守脈人們紛紛舉杯,酒液灑在地上,與泥土的氣息融為一體。
    年輕的守脈人們圍著啟母石跳起了簡單的護脈舞,舞步模仿著氣脈流動的軌跡,雖不熟練卻充滿生機。阿明帶著孩子們唱起了古老的護脈歌謠,歌聲質樸而悠揚,在山穀中回蕩“嵩山青,黃河黃,護我龍脈萬年長;草生根,樹結網,守得天地永安康……”
    陸尋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湧起股暖流。他從懷中取出塊溫潤的玉佩,這是用天珠、地珠、人珠的本源碎片融合而成的 “三才護脈佩”,玉佩上刻著完整的九星紋,散發著淡淡的紫氣“這玉佩就留給你們。” 他將玉佩交給老陳,“放在啟母石上,能增強中原氣脈的穩定性,遇到煞氣異動,玉佩會發出警示。”
    老陳雙手接過玉佩,神情莊重地將它放在啟母石的凹槽裏。玉佩剛放穩,就與石上的紋路產生共鳴,發出耀眼的光芒,中原的氣脈網在光芒中變得更加清晰,所有的節點都在有序地運轉“定了!定了!” 老陳激動得聲音發顫,“有這玉佩鎮著,中原的氣脈再也不會亂了!”
    夜色漸深,護脈燈的光芒在山穀中搖曳,與天上的星光連成一片。陸尋望著嵩山主峰的地珠光暈越來越亮,與啟母石的玉佩光芒遙相呼應,心中一片寧靜。他知道,中原的守護已經穩固,年輕的守脈人們正在成長,守護的技藝和信念正在代代相傳。
    離開嵩山時,守脈人們舉著護脈燈送了他們很遠。燈光在山路上蜿蜒,像條溫暖的長龍,將中原的氣脈與他們的腳步連接在一起。陸尋回頭望了眼燈火中的啟母石,玉佩的光芒在夜色中格外明亮,像顆定盤星,守護著這片龍脊之地的安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林婉兒輕聲說“你看那玉佩的光,和三珠的光芒連起來了。” 她往掌心的聽石符指,符麵映出九州氣脈網的中心,中原的土黃色光芒正源源不斷地輸送向各地,“血珠說這是‘中原養脈’,腹地的氣脈越穩,其他地域的氣脈就越旺。”
    王胖子打了個哈欠,離火珠在他掌心漸漸平息“奶奶的這下總算能睡個安穩覺了。” 他往遠處的村落指,“你看那村裏的燈火,比去年亮多了,百姓們睡得踏實,咱們守脈人就沒白忙活。” 他往陸尋肩上拍了拍,“接下來去哪?胖爺這力氣還沒使完呢!”
    陸尋望著東方泛起的魚肚白,掌心的共生紋與中原的氣脈持續共鳴,傳遞著沉穩而堅定的力量。他知道,守護的腳步不會停歇,但中原的穩固讓他心中充滿底氣“先回開封歇歇,看看龍亭的氣脈如何了。” 他微微一笑,“不過啊,以後的路,該讓年輕人們多走走了,咱們這些老家夥,也該學學怎麽享福了。”
    晨霧中,三人的身影漸漸遠去,身後的嵩山在晨光中蘇醒,啟母石上的玉佩光芒與地珠光暈交織成溫暖的光罩,籠罩著這片廣袤的中原大地。麥田裏的麥苗在晨露中舒展葉片,黃河的水脈氣脈在陽光下流淌,守脈人們開始了新一天的巡查,孩子們在槐樹下繼續練習氣脈感應,一切都在寧靜中充滿生機。
    中原的護脈故事,就像這黃河的水,源遠流長;又像這嵩山的石,曆久彌堅。守護的技藝在實踐中傳承,守護的信念在歲月中沉澱,與這片土地的氣脈融為一體,永遠滋養著九州大地,永遠守護著天地安寧。而那盞在啟母石旁跳動的護脈燈,將永遠照亮守脈人前行的路,直到時光盡頭,直到天地永恒。
    喜歡華夏龍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龍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