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海東定策:帝國輻射下的文明碾壓與戰略籌謀

字數:1988   加入書籤

A+A-


    安東都護府的晨霧中,新翻的黑土地泛著油亮光澤。墨家工匠操縱著"鐵牛犁"在田間穿梭,這種以蒸汽驅動的耕具拖著五鏵犁,所過之處壟溝筆直如墨線。都護府長史展開賬本,聲音中帶著難掩的興奮:"大人!今歲高句麗新開墾農田二十萬畝,"耐寒稻種"試種成功,畝產較舊作翻了三倍!"
    駐軍大營內,火銃營正在操練"三段擊"戰術。改良後的"鎮東火銃"加裝了瞄準鏡,士兵們扣動扳機時,硝煙在晨光中凝成淡青色的霧靄。城牆上,十二門青銅火炮昂然挺立,炮身刻著"平海東"的篆字——這些由墨家熔鑄坊打造的利器,射程可達三裏,開花彈能將巨石轟成齏粉。
    童浩林展開海東輿圖,朱筆重重圈住安東都護府:"告訴狄仁傑,在此設立警政司。"他指著圖上密密麻麻的聚落標記,"效仿長安坊市製,每五裏設警鋪,配備墨家研製的"千裏傳音筒"。"目光掃過朝鮮海峽,落在東南方向的群島上,"至於扶桑......"
    此時,情報官呈上一卷泛黃的帛書,上麵畫著簡陋的木屋與手持竹矛的部族戰士。"陛下,扶桑諸島尚處刀耕火種,連鐵器都難得一見。"官員翻開竹簡,"更有消息稱,因饑荒頻發,島民易子而食者不在少數。"
    長孫無忌撚須沉思:"臣以為,可先派商船試探。以大唐的絲綢、糧食換取扶桑的硫磺、蘇木,待其見識天朝上國之威,再徐圖教化。"
    童浩林卻搖頭冷笑:"當年隋煬帝三征高句麗,耗費民力無數。朕要讓扶桑自己叩關請降。"他命人取來墨家新製的"天燈傳訊器"——這是一種搭載微型火箭的熱氣球,可攜帶書信飛越海峽。"讓鴻臚寺擬十道詔書,寫明"凡歸降者,賜糧百石、鐵犁十具",每隔三日便用天燈送往扶桑。"
    半月後,安東都護府了望塔的士兵發現異常:海麵上漂浮著密密麻麻的木筏,上麵擠滿麵黃肌瘦的島民,高舉寫有漢字的"乞活帖"。童浩林站在戰船甲板上,看著這些蓬頭垢麵的扶桑人,對身旁的哥舒翰道:"開倉放糧,但要讓他們親眼看看大唐的火器演練。"
    當火炮轟鳴震碎遠處礁石,火銃齊射在沙灘上犁出焦黑溝壑,扶桑難民們齊刷刷跪地叩首。其中一名通曉漢字的老者顫抖著呈上樹皮文書:"願舉族為奴,隻求一口飯吃......"
    童浩林將文書擲於甲板:"告訴他們,大唐不要奴隸,隻要子民。"他轉頭對蘇婉婷道:"皇後,還記得女子學院的紡織課程嗎?讓扶桑女子先從繅絲織綢學起。"目光轉向軍營,"至於男子,編入屯田軍,邊墾荒邊學習鍛造。"
    與此同時,兩艘配備旋轉炮台的"鎮海級"戰船遊弋在朝鮮海峽。墨家工匠在甲板下秘密安裝了"水雷"——這是一種觸發式爆炸裝置,以熟鐵包裹火藥,沉入海底後能將三丈內的船隻炸成碎片。"即日起封鎖扶桑港口,"童浩林下令,"但要留一條生路——讓他們的族長帶著降表,乘坐大唐商船前來長安。"
    三個月後,扶桑群島上豎起了第一座唐風城池。城牆用從大唐運來的青磚砌成,城門口懸掛著"歸化城"的匾額。城內,墨家建造的水車日夜轉動,將海水引入蒸餾裝置,轉化為可飲用的淡水;學堂裏,扶桑孩童用毛筆臨摹《三字經》,旁邊的沙盤上標注著大唐疆域。
    當扶桑族長捧著鑲嵌珍珠的降表,在大明宮前五體投地時,童浩林將一枚刻有"扶桑都督"的金印推到他麵前:"爾等既入大唐,便是子民。"他指著殿外陳列的火器、農具,"這些器物,會教給你們,但記住——"目光驟然銳利,"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夜幕降臨,安東都護府的燈塔照亮海麵。戰船甲板上,士兵擦拭著火銃,低聲議論著今日扶桑人學習耕種的滑稽模樣。童浩林站在城頭,望著東南方向的群島,那裏正亮起星星點點的燈火。蘇婉婷遞來披風,輕聲道:"陛下又在謀劃什麽?"
    "媚娘,"童浩林握緊她的手,"扶桑隻是開始。在更遙遠的地方,還有未知的國度。"他望向浩瀚星空,"大唐的文明之火,要讓全世界都看見。"
    喜歡縱橫古今南洋豪門的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縱橫古今南洋豪門的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