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欲蓋彌彰混淆視聽

字數:4558   加入書籤

A+A-


    “特大新聞!”
    “建奴奴酋登基稱帝,當今聖上發剿寇檄文,聲討奴酋自不量力,將出兵討伐蒙古韃子,教訓其忘恩負義!”
    “……”
    “朝鮮國慘遭建奴蹂躪十年,李氏王朝畏建奴如虎,百姓無不生活於水火之中!”
    “......”
    報童吆喝聲傳遍大街小巷,這個新聞夠勁爆,小小奴酋都敢當皇帝,那還了得。
    天下隻有一個皇帝,奴酋確實自不量力。
    那群叛變的文武也著實可恨,還叫啥漢軍八旗,簡直沒有骨頭助紂為虐啊。
    聽說被剃成豬尾巴醜得很,去年他們可是瞧見過建奴俘虜的,就特麽一群金錢鼠尾!
    華夏日報沒有專門刊發號外,隻以正常期刊報道,從中可看出對建奴很藐視。
    可天子為何隻罵奴酋,不直接派兵去打他呢?
    報紙上說去年冬天遼東凍死餓死無數牲畜人口,漢人還占據多數,現在去打不正好嗎?
    朝廷反而聲討幾個蒙古部落,也僅對失去朝鮮耿耿於懷譴責幾句而已。
    這是啥意思?搞不懂,實在搞不懂。
    “為何不進軍沈陽殺奴酋,禁軍兵強馬壯花那麽多錢打造,陛下為何甘受此等侮辱!”
    “是啊,是啊,陛下到底怎麽想的?”
    “慎言......小聲點,別忘了黃景昉是怎樣丟官的。”
    “本官行得正坐得直,就事論事有何不妥!本官要上書,要去午門叩闕!”
    不少官員憤憤不平,在值房中發表著高談闊論。
    他們喜歡口中指點江山,對於天子認慫深表難以理解。
    兵事不讓臣子參與意見,黃景昉前車之鑒嚇不了他們。
    自己沒貪沒腐敗,一直規規矩矩做官,必須為天子鳴不平,必須為大明發聲!
    朝中不少官員接受不了,城中百姓就更別提了。
    “爹啊,娘啊,孩兒何時才可為你報仇啊.......”
    “娘啊,孩兒不孝......”
    大街上不少人跪地哭泣,一看就是以往從遼東逃過來的。
    家園早都沒了,家人不是被殺就是當了奴隸,一直盼著趕跑建奴重返家鄉。
    當初沒有逃脫的家人親戚是否已不在人世?一切不得而知,不由心生諸多不甘。
    新聞引發官場與民間議論紛紛,持不滿看法者應有盡有。
    而一些見多識廣眼光獨到者,卻不這麽認為,他們嗅到了一絲不同氣息。
    天子要用兵針對的蒙古部落,不是靠近沈陽方向,就是在建奴西進路上。
    朝廷讓北征都督府出兵去打,就相當於設置起一道新防線。
    建奴想繞道入關劫掠,恐怕就不再如入無人之境了。
    一山不容二虎,大明還不具備一口吃掉建奴的實力。
    天子選擇隱忍,隻去做認為做得到的事,並沒有對奴酋稱帝無動於衷。
    次日。
    奴酋登基餘溫尚未散去,華夏日報又發行號外刊。
    爆出另一個重大新聞,藩王們出海了!
    提及河南周王、山東魯王、衡王、德王近日將從天津、萊州等地登船。
    四川蜀王、湖廣地區楚王、桂王等六個宗藩、南陽唐王共八位王爺,已經從長江水域陸續出發,沿江東下出海。
    駐天津禁衛軍第三軍、大明水師本部及登萊艦隊、山東都督府、江南都督府、水師南洋艦隊各部,都將對藩王進行護送。
    還特別列出各部擬派出的兵力,如何如何保障等等事項。
    這是官方第一次在報紙上登載出兵力數,民間不覺得有何不妥,隻當是談資。
    宗藩出海利好黎民,百姓無不拍手稱快,一定程度上消退了昨日新聞帶來的失落情緒。
    藩王土地早都分給當地百姓,這下徹底攆出去,壓在大明頭上最沉重的大山沒有了。
    京畿地區沒有藩王,卻不代表百姓不承擔藩王引發的惡果。
    有藩王的省份收不到多少賦稅,便傾斜到其它省,過去可都是受害者啊。
    這下一切成為曆史,天子誠不欺我矣!
    很多百姓自發朝皇城方向跪拜,感念天子恩德。
    “混賬!內閣在幹什麽,軍機處在作甚?”
    這一則新聞,再度引起部分官員強烈不滿。
    “是啊,放著囂張奴酋不打,卻派那麽多兵護送藩王,陛下身邊有奸臣!”
    “對對對,本官現在就要去午門,本官受不了了!”
    一眾中下級文官義憤填膺,接連兩日打擊讓他們如鯁在喉。
    陛下實施那麽多新政,他們從開始的不理解變成逐漸接受,認為自己並不迂腐,屬於天子口中的與時俱進。
    可如今朝廷當起了縮頭烏龜,泱泱大明顏麵何在?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爺,張僉事求見!”
    “傳!”
    張同敞匆匆走進暖閣,向天子拱手。
    “直接說吧!”
    “陛下,五十餘文官捧著奏本叩闕午門,言朝中有奸逆之臣蠱惑君上!
    奴酋稱帝令大明顏麵盡失,與其護送藩王調兵遣將,不如用在對遼戰事上,朝廷是在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哈哈哈,一群鼠目寸光之輩,當年不顧事實嚷著收複失地,結果呢?還不是一敗塗地!
    殊不知兵者詭道矣,哪有他們說得那般簡單,純屬誇誇其談空刷聲望罷了。”
    崇禎嘴角上揚,一點都不生氣。
    大明官員喜歡硬剛的脾氣值得肯定,可也得看用在哪一個方麵。
    凡事都愛去指指點點,簡直吃飽了沒事幹!
    “百姓的反應呢?”
    “百姓對藩王出海拍手稱快,正陽門前跪地一片,隻是不少人仍對遼東之事耿耿於懷。”
    “甚好!你帶點人讓那群當官的受點皮肉之苦,不收監不治罪注意分寸,你可明白?”
    “臣明白!”
    張同敞笑了,那群文官沒幾個好東西。
    當年天子要給祖上恢複名譽,這幫子中反對者不少,這回得發泄一下了。
    “另外傳信給李若鏈,讓他在天津周邊也放出消息!
    就說朕雖曾取得宣府大勝,然天生畏懼建奴,隻敢拿蒙古人泄憤!”
    “臣遵旨!”
    “去吧!”
    “是!”
    張同敞離去,崇禎難掩笑意。
    欲蓋彌彰混淆視聽的效果達到了,相信要不了多少天,建奴就會知道他認慫的消息。
    而那時北麵槍炮聲已經提早響起,必定讓黃台吉震驚不已。
    緊接著東麵聲勢更大,奴酋想安心當皇帝都不行,這就是大明送出的登基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