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募兵上)

字數:5505   加入書籤

A+A-


    蘇州知府衙門的後花園裏,晨露未曦。
    陳恪正伏案批閱文書,忽聽門外一陣熟悉的腳步聲,不急不緩,帶著幾分文人特有的韻律。
    "文長兄,別來無恙啊。"陳恪頭也不抬,嘴角卻已揚起笑意。
    "子恒賢弟好靈的耳朵。"徐渭一襲青衫立於門前,手中折扇輕搖,三縷長須隨風微動,眼中閃爍著久別重逢的喜悅,"我這一路緊趕慢趕,就怕誤了你的大事。"
    陳恪擱下毛筆,起身相迎。
    兩人執手相看,杭州一別不過半年,卻恍如隔世。
    徐渭眼角添了幾道細紋,但那雙眼睛依然明亮如星,透著看透世事的睿智。
    "文長兄來得正好。"陳恪親自斟茶,"蘇州這潭水,比我預想的還要渾。"
    徐渭接過茶盞,目光掃過案上堆積如山的文書:"看出來了。你昨日給胡宗憲兒子那頓板子,現在怕是已經傳到杭州了。"
    "胡部堂是聰明人。"陳恪輕笑,"我特意留了餘地,隻打了二十板,還讓人好生照料著送回去。"
    徐渭搖頭晃腦,折扇在掌心輕敲:"你啊,還是這般膽大包天。不過..."他突然壓低聲音,"正因如此,我才星夜兼程趕來。這蘇州官場,沒你想的那麽簡單。"
    窗外一陣風吹過,桂花簌簌落下幾朵,正好落在徐渭的茶盞裏。
    陳恪看著那金黃的小花在茶湯中沉浮,忽然想起金華鄉的童年。
    那時的他,何曾想過有朝一日會在這江南重鎮運籌帷幄?
    "大人。"趙誠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打斷了陳恪的思緒,"蘇州守備陸承勳求見。"
    陳恪與徐渭交換了一個眼神。
    徐渭會意,起身轉到屏風後。
    "請他進來。"陳恪整了整衣冠,端坐案前。
    陸承勳是個四十出頭的武官,身材魁梧,卻因常年浸淫官場而顯得有些虛浮。
    他進門時腳步輕得反常,仿佛怕驚動什麽似的,額頭上還帶著細密的汗珠。
    "下官參見府尊。"陸承勳行禮時,陳恪注意到他的手指微微發抖。
    "陸守備不必多禮。"陳恪指了指下首的座位,"本府初到蘇州,正要向你請教駐防事宜。"
    陸承勳半個屁股挨著椅子邊坐下,喉結滾動了一下:"府尊垂詢,下官自當知無不言。"
    "蘇州現有多少可戰之兵?"陳恪單刀直入。
    陸承勳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掏出手帕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回府尊,城內駐軍...三千餘人。"
    "哦?"陳恪挑眉,"兵部冊上可是記著一萬一千。"
    "這..."陸承勳的手帕已經濕透,"有些...有些是空額..."
    屏風後傳來一聲幾不可聞的輕哼,是徐渭。
    陳恪不動聲色,繼續問道:"這三千兵,戰力如何?"
    陸承勳的汗出得更厲害了:"回府尊,都是...都是老弱居多...真正能上陣的,不足千人..."
    陳恪的指尖在案幾上輕輕敲擊,節奏忽快忽慢。
    陸承勳隨著這聲音越發坐立不安,仿佛那指尖敲在他心上。
    "陸守備,"陳恪突然開口,聲音平靜得可怕,"你覺得本府該如何處置這八千缺額?"
    陸承勳"撲通"跪倒在地,額頭重重磕在青磚上:"府尊明鑒!這都是...都是前任留下的積弊...下官隻是...隻是..."
    "起來吧。"陳恪歎了口氣,"本府並非要追究你的責任。"
    陸承勳戰戰兢兢地抬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空餉之事,本府暫且不問。"陳恪的聲音帶著幾分疲憊,"但你要記住,從今往後,蘇州防務,必須如實上報。"
    "是!是!下官謹記!"陸承勳如蒙大赦,連連叩首。
    "還有,"陳恪補充道,"本府奉旨編練新軍,與你們衛所互不幹涉。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陸承勳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隨即恍然大悟:"下官明白!府尊高義!"他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下官一定約束衛所官兵,絕不幹擾府尊練兵!"
    陳恪點點頭,揮手示意他退下。
    陸承勳倒退著退出書房,差點被門檻絆倒。
    "子恒這手玩得妙啊。"徐渭從屏風後轉出,折扇輕搖,"既揭露了問題,又安撫了守備,還為自己練兵掃清了障礙。"
    陳恪苦笑:"文長兄就別取笑我了。三千老弱,八千空餉...這蘇州防務,簡直形同虛設。"
    "但蘇州有錢。"徐渭從袖中抽出一本賬冊,"我今早剛到就看了府庫賬目,嘖嘖,不愧是天下稅賦重地,庫銀充足得很。"
    陳恪接過賬冊,眼前頓時一亮。賬麵上清晰的數字顯示,蘇州府庫現存銀兩足夠支撐他計劃中的新軍編練。
    "天助我也!"陳恪拍案而起,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有這筆錢,我的征兵計劃可以立即實施。"
    徐渭饒有興趣地看著他:"說說你的打算?"
    陳恪停下腳步,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要徹底打破衛所世兵製的陋習,重新招募一支全新的軍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展開一張早已準備好的文書,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征兵標準:
    "其一,兵源隻從下轄七縣農家子弟中選取,三代貧農優先;其二,非獨子才能入選;其三,年齡限於十五至三十五歲;其四,普通士兵月餉二兩,伍長、什長翻倍;其五,入選即發三個月餉銀。"
    徐渭的折扇停在半空,眼中滿是震驚:"子恒,你這是要..."
    "我要的是一支真正屬於朝廷,而非任何派係的軍隊。"陳恪的聲音低沉而堅定,"農家子弟樸實可靠,非獨子意味著他們無後顧之憂,年齡限製保證戰力,豐厚待遇則能激發忠誠。"
    徐渭沉默良久,突然大笑:"妙!實在是妙!這一套下來,怕是整個蘇州的年輕人都要擠破頭來應征了!"
    "正是要這個效果。"陳恪也笑了,"明日就貼出告示,我要在十日內招募三千新兵。"
    次日清晨,蘇州城各大城門、市集,乃至下轄七縣的衙門前,都貼出了蓋著知府大印的征兵告示。識字的人高聲誦讀,不識字的人豎耳傾聽,消息如同春風般迅速傳遍大街小巷。
    "當兵月餉二兩?還包三餐?"
    "入選就發六兩銀子?這...這不是做夢吧?"
    "我家二小子正好十八,不是獨子,完全符合條件啊!"
    茶樓酒肆裏,人們議論紛紛。
    有人懷疑是騙局,但蓋著鮮紅大印的告示做不得假;有人擔心風險,但六兩銀子的安家費足以讓貧苦農家動心;更有人已經開始收拾行裝,準備送家中子弟去應征。
    城東一處茶攤前,幾個身著短打的年輕人圍著告示指指點點。
    "哥幾個,這可是翻身的好機會啊!"一個濃眉大眼的青年拍著胸脯,"我爹種了一輩子地,攢下的銀子加起來都沒六兩!"
    "可當兵是要打仗的..."另一個瘦小的青年猶豫道。
    "怕什麽!"濃眉青年豪氣幹雲,"告示上說了,新軍由知府大人親自統領,專為肅清海域。再說了,咱們這些泥腿子,除了賣力氣還能幹啥?"
    類似的場景在蘇州各處上演。
    到了第三日,知府衙門前的廣場上已經排起了長龍,來自城鄉各地的年輕人翹首以待,等待接受篩選。
    陳恪站在衙門二樓的窗前,望著下麵黑壓壓的人群,嘴角微微上揚。徐渭站在他身旁,折扇輕搖。
    "子恒,你這招釜底抽薪,怕是連胡宗憲都沒想到。"徐渭低聲道,"不過,這麽多人,你打算如何篩選?"
    陳恪的目光掃過人群:"錦衣衛已經準備好了。每個應征者的家世背景,都會一一核實。"
    他指向廣場邊緣幾個看似普通的閑漢:"那些人,都是趙誠安排的。他們會暗中觀察,剔除那些有問題的。"
    徐渭順著他的手指望去,果然看見幾個精幹的漢子混在人群中,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目光如炬。
    "三代貧農,非獨子,年齡合適..."陳恪喃喃自語,"這樣的兵源或許不是最有戰鬥力的,但一定是最幹淨的。"
    徐渭突然壓低聲音:"子恒,你有沒有想過,這新政一出,會觸動多少人的利益?衛所的軍官、吃空餉的官員,甚至..."
    "我知道。"陳恪打斷他,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所以我特意安撫了陸承勳,聲明不動衛所,他們吃他們的空餉,我並不會幹涉他們。但文長兄,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
    窗外,一陣風吹過,卷起地上的落葉。
    "穿越者守則第二百二十五條:"他在心中默念,"當你要打破舊製度時,請先確保新製度的吸引力足夠強大。"
    廣場上的喧囂聲越來越大,應征者的熱情如同這江南的秋陽,熾烈而耀眼。
    陳恪知道,改革的齒輪已經開始轉動,而他要做的,就是確保這齒輪不被舊勢力的泥沙所阻滯。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