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主副考官之爭(三)

字數:6056   加入書籤

A+A-


    裕王府書房內,春日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青磚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陳恪端坐在黃花梨圈椅上,手中捧著一冊《資治通鑒》,聲音不疾不徐:
    \"故而唐太宗增置進士科,取士不問門第...\"他的指尖在書頁上輕輕一點,\"自此寒門子弟亦有晉身之階。\"
    裕王朱載坖斜倚在紫檀榻上,杏黃色常服的下擺隨意垂落。
    他看似在聽講,目光卻不時瞟向窗外,顯然心不在焉。
    \"陳師。\"裕王突然打斷,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佩,\"父皇此番開恩科,究竟是何用意?\"
    陳恪的誦讀聲戛然而止。
    他緩緩合上書本,目光掃過裕王略顯焦躁的麵容。
    這位王爺今日第三次問及此事了。
    \"殿下。\"陳恪將書冊輕輕放在案幾上,聲音平靜如水,\"科舉取士,自隋唐以來便是...\"
    \"本王不想聽這些!\"裕王猛地坐直身子,杏黃衣袍帶起一陣風,\"本王問的是父皇的用意!\"
    窗外的海棠花被春風吹落幾瓣,飄過窗欞,正落在陳恪的袍角上。
    他信手拈起花瓣,在指尖輕輕撚動:\"殿下可知,這科舉最妙之處,便是給了天下讀書人一個盼頭。\"
    他抬眸,目光澄澈如泉,\"無論出身寒微,隻要肯用功,總有金榜題名之日。\"
    裕王的眉頭皺得更緊。
    他又被陳恪帶偏了——明明問的是嘉靖開恩科的用意,陳恪卻跟他扯什麽科舉的好處。
    知乎收藏夾《明代官場黑話解析》自動翻開:【當臣子反複回避核心問題時,通常意味著他不想站隊】。
    \"陳師!\"裕王的聲音帶著幾分惱怒,\"本王是在問你...\"
    \"殿下。\"陳恪突然提高聲音,恰到好處地打斷,\"您可知洪武四年首次會試,取中進士幾何?\"
    裕王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噎住,張了張嘴,又悻悻閉上。
    他當然不知道,這些細枝末節從來不在他關心範圍內。
    \"一百二十人。\"陳恪自問自答,指尖在案幾上輕輕一叩,\"其中三成出自寒門。\"他頓了頓,\"若無科舉,這些人終其一生,怕也難有出頭之日。\"
    窗外傳來一陣清脆的鳥鳴,襯得書房內愈發寂靜。
    裕王盯著陳恪看了許久,突然泄氣般靠回榻上。
    他算是看明白了,這位陳師傅今日是鐵了心不接他的話茬。
    \"罷了罷了。\"裕王擺擺手,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陳師繼續講《通鑒》吧。\"
    陳恪嘴角微揚,重新翻開書冊。他的聲音依舊平穩,仿佛方才的爭執從未發生。
    \"貞觀七年,太宗增置明經、進士二科...\"
    裕王聽著聽著,目光漸漸飄向窗外。
    那裏,幾個宮女正陪著李側妃在庭院散步。
    李氏的小腹已微微隆起,在春衫下顯出一道柔和的弧度。
    想到自己即將為人父,裕王眼中閃過一絲柔和。
    無論如何,在子嗣這一項上,他已勝過景王。
    至於陳恪...既然不肯明確表態,那就慢慢磨吧。
    正當裕王思緒飄遠時,書房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王爺!\"一個小太監慌慌張張跑進來,撲通跪地,\"宮裏來了天使,說要尋陳師傅!\"
    裕王眉頭一皺,剛要開口,卻見陳恪已經從容起身,撣了撣袍角並不存在的灰塵。
    \"臣告退。\"陳恪拱手一禮,動作行雲流水,仿佛早有預料。
    裕王府大門前,一名太監正焦急踱步。
    見陳恪出來,立刻堆滿笑容迎上前:
    \"伯爺安好!皇上口諭,請您即刻西苑麵聖。\"
    裕王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但很快又恢複如常。
    這位王爺早已習慣了自己這位講官頻繁麵聖的待遇,甚至有些麻木了。
    陳恪微微頷首,從袖中摸出一塊碎銀遞過去:\"有勞公公跑這一趟。\"
    太監接過銀子,臉上的褶子笑成了菊花:\"伯爺客氣了。\"他湊近幾分,壓低聲音,\"嚴閣老和徐閣老都在呢,皇上剛問起恩科的事...\"
    陳恪眼中精光一閃,瞬間了然。他轉身對送行的裕王拱手:\"殿下留步,臣先行告退。\"
    裕王站在台階上,望著陳恪遠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這位陳師明明近在咫尺,卻總給他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
    無論他如何暗示未來的高官厚祿,陳恪都像塊木頭般毫無反應;可一旦講起課來,又認真得近乎苛刻。
    裕王至今記得,上月自己背錯一段功課,陳恪竟罰他抄了二十遍。
    \"王爺?\"身後傳來李側妃輕柔的聲音,\"起風了,回屋吧。\"
    裕王回過神,輕輕握住李氏的手:\"愛妃說得是。\"他的目光掃過妻子隆起的小腹,陰鬱的心情頓時明朗了幾分,\"咱們的孩子,將來也要拜陳師傅為師。\"
    ——————
    西苑曲徑上,陳恪與引路太監並肩而行。春日的陽光將兩人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一長一短。
    \"伯爺,今兒個精舍裏熱鬧著呢。\"太監的聲音壓得極低,帶著幾分討好,\"嚴閣老和徐閣老都在,皇上還讓上了廬山雲霧...\"
    陳恪嘴角微揚,一塊碎銀悄無聲息地滑入太監袖中:\"有勞公公提點。\"
    太監的腰彎得更低了:\"奴婢聽說...是為恩科主考的事。\"他偷眼看了看四周,\"徐閣老舉薦了趙尚書,可皇上突然提了伯爺的名...\"
    陳恪的腳步微不可察地頓了一下。
    知乎收藏夾《明代科舉製度》自動翻開:【當皇帝破格提拔年輕官員任考官時,通常意味著要培養新勢力】。
    轉過假山,西苑精舍已在望。
    沉水香的青煙從雕花窗欞欞中嫋嫋升起,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藍。
    陳恪在門前整了整衣冠,剛要通報,就聽見裏麵傳來嘉靖特有的、帶著幾分慵懶的聲音:\"...陳卿年輕,正是銳意進取之時...\"
    \"臣恭請聖安。\"陳恪在門外跪倒,額頭觸地。
    \"進來。\"嘉靖的聲音陡然清晰。
    精舍內,嘉靖斜倚在紫檀榻上,素白道袍的廣袖垂落如雲。嚴嵩與徐階分坐兩側,案幾上的茶湯早已涼透,卻無人敢動。
    \"起來吧。\"嘉靖的目光穿過嫋嫋青煙,落在陳恪身上,\"朕與兩位愛卿正說到你。\"
    陳恪起身,向兩位閣老行禮:\"下官參見嚴閣老、徐閣老。\"
    嚴嵩的白須微微顫動,渾濁的老眼中閃過一絲複雜:\"靖海伯氣色不錯。\"聲音沙啞如磨刀石。
    徐階則慈眉善目地點頭:\"子恒近日辛苦了。\"仙鶴補子上的金線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知乎收藏夾《官場微表情解析》自動翻開:【當政敵突然對你和顏悅色時,通常意味著他們遇到了共同威脅】。
    嘉靖的指尖在案幾上輕輕一叩,精舍內霎時安靜。
    \"方才徐閣老舉薦他的學生——你為這次恩科副考官。\"嘉靖的聲音帶著幾分玩味,\"可有信心?\"
    徐階手中的茶蓋\"哢\"地一顫,險些脫手。
    他明明舉薦的是趙貞吉!
    嚴嵩的白須劇烈抖動起來,突然爆發出一陣咳嗽:\"咳咳...老臣以為,靖海伯年少有為...\"
    他喘著氣,眼中精光閃爍,每個字都像用盡了全身力氣般沉重。
    這\"年少有為\"四字說得極妙——明褒實貶。
    既承認陳恪的能力,又強調其資曆不足。
    科舉取士何等莊重,豈能交給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
    \"但他身兼數職,已是重擔壓身...\"嚴嵩枯瘦的手指在空中虛點,仿佛在數陳恪頭上的官帽——兵部右侍郎、火藥局總理、兩王講官,哪個不是要職?
    最後一句\"實在不宜...\"更是毒辣。
    表麵是體恤陳恪辛勞,實則暗示他貪權戀棧,已攬了這麽多差事還不夠,連科舉都要染指?
    徐階何等精明,立刻抓住這根救命稻草:\"臣附議!嚴閣老之言至為中肯!\"
    他特意加重\"中肯\"二字,眼角餘光掃向嘉靖。
    兩位閣老罕見地同仇敵愾,在這精舍內竟演出了一出將相和。
    嘉靖的目光在三人之間遊移,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他早就料到兩位閣老會反對,但這正是他想要的——讓陳恪明白,是誰在力排眾議提拔他。
    陳恪站在原地,麵色平靜如水。
    隻有他自己知道,此刻心中何等驚濤駭浪。
    二十二歲的科舉副考官?這在大明曆史上怕是頭一遭!
    恍惚間,他仿佛看到一群白發蒼蒼的老舉人,顫巍巍地向自己行禮,口稱\"座師\"的場景。
    這畫麵太過荒誕離奇,讓他忍不住\"噗嗤\"笑出聲來。
    精舍內霎時寂靜。
    嘉靖挑眉,嚴嵩的白須微微顫動,徐階的眼中滿是不可思議——三人齊刷刷看向突然發笑的陳恪,活像在看一個瘋子。
    \"靖海伯?\"嘉靖的聲音帶著幾分玩味,\"何事如此開懷?\"
    陳恪連忙收斂笑意,拱手告罪:\"臣失儀。隻是突然想起今晨家中幼犬追著自己尾巴轉圈的憨態...\"
    這個借口拙劣得連他自己都不信,但此刻也隻能硬著頭皮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