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歲月回甘與人間至味
字數:1683 加入書籤
京都的櫻雨紛紛揚揚落在"顏宴"總部的庭院,沈千顏輕撫著新收到的墨西哥陶罐,罐身上稚拙的彩繪記錄著當地孩童學習製作玉米餅的場景。小包子抱著平板電腦衝進房間,屏幕上跳動的是"全球味覺守護計劃"的實時數據:"媽!我們已經幫助327個瀕危傳統工藝恢複生機了!"
然而,平靜的表象下暗流湧動。某天清晨,沈千顏發現"顏宴"全球分店的顧客反饋出現異常——許多人抱怨食物"失去了靈魂"。深入調查後震驚地發現,部分供應商為降低成本,悄悄將傳統發酵流程替換成工業化速成法。更令人痛心的是,幾個曾參與守護計劃的年輕匠人,因難以承受經濟壓力選擇妥協。
"傳統技藝不該是束之高閣的展品。"沈千顏在高管會議上推開精心準備的ppt,轉而端出幾盤不同工藝製作的豆腐:機器壓製的緊實光滑,手工點鹵的卻帶著蜂窩狀的氣孔,輕輕一抿便在舌尖化開。"我們要讓堅持傳統的人看到希望。"她宣布啟動"匠心扶持基金",為匠人提供無息貸款與市場渠道。
在浙江紹興,基金幫助瀕臨倒閉的黃酒作坊重建酒窖。沈千顏帶著龍鳳胎參與冬釀,看著老師傅將糯米蒸熟、拌曲、落缸,月光下的酒壇排列如星子。小糯米用直播鏡頭記錄下這一切,當網友們看到發酵過程中酒液泛起的細膩泡沫,彈幕瞬間被"原來這就是時間的味道"刷屏。訂單如雪片般飛來,老匠人顫抖著撫摸酒壇:"我以為這手藝要爛在我手裏了..."
與此同時,新的危機悄然逼近。某科技巨頭推出"完美廚師"智能機器人,宣稱能精準複刻全球任何一道名菜。廣告片中,機器人在三分鍾內完成了本需三天醃製的北京烤鴨,成品色澤均勻得近乎詭異。沈千顏帶著團隊參加產品發布會,當主持人邀請她品鑒時,她卻掏出一包手工製作的桂花糖:"請先嚐嚐這個。"
糖塊在溫水裏緩緩融化,馥鬱的花香與若有若無的焦糊味彌漫全場。"這是我六歲女兒在院子裏撿的桂花,"沈千顏輕聲說,"她炒糖時火候過了些,但這恰恰是機器永遠無法複製的——人的溫度,還有故事。"會場陷入沉默,片刻後,掌聲雷動。
但輿論戰遠未結束。網絡上掀起激烈討論,支持者認為機器人能解決廚師短缺問題,反對者則痛斥其毀滅烹飪藝術。沈千顏決定用行動回應,她帶著"顏宴號"列車開啟"人間至味"之旅,每到一站便舉辦"人與機器的味覺對決"。在意大利,老奶奶用擀麵杖手工製作的寬麵,戰勝了機器壓出的完美麵條;在雲南,彝族阿媽用石鍋煮的菌湯,讓評委們熱淚盈眶。
旅程中最動人的一幕發生在印度瓦拉納西。一位失去雙手的少年,用腳熟練地揉捏麵團,製作出精美的印度飛餅。"我的爺爺教我,味道不在手上,在心裏。"少年的話被小包子錄下,上傳網絡後點擊量破億。沈千顏當即邀請他加入"顏宴",並為他量身定製了輔助工具。
一年後,"顏宴"舉辦首屆全球匠心獎頒獎禮。領獎台上,白發蒼蒼的釀酒師與朝氣蓬勃的殘疾少年並肩而立,台下坐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味覺守護者。沈千顏舉起獎杯:"這個獎屬於所有相信,一瓢水、一把鹽、一份堅持,就能創造奇跡的人。"
深夜,沈千顏在書房翻看孩子們的成長相冊。有小糯米蹲在法國麵包房記錄酵種變化的照片,有承淵在非洲教部落孩子搭建土灶的畫麵,還有小女兒把麵團捏成星星形狀的搞怪瞬間。《萬宴譜》在一旁自動翻開,新的字跡浮現:"味在人間,薪火相傳;以心為灶,歲月回甘。"
喜歡替嫁後被植物人老公寵上天請大家收藏:()替嫁後被植物人老公寵上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