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得知一切的魏忤生

字數:7686   加入書籤

A+A-


    朝會,再一次的開啟。
    而今日,群臣的心氣明顯就不一樣了。
    孫司徒再入朝的夾道,便被擁簇著道喜。
    “不愧是孫謙公子,才去漳縣不到一年,便政通人和,安定富足。稅收,一下子就翻了幾番。”旁人殷切的恭維道,“如此政績,日後必定直步青雲啊。”
    “他為人剛直,不通人情世故。”孫司徒笑了笑,而後對著遠處的太元殿,輕輕的做了個拜的動作,“隻知道現在朝廷困難,要共度時艱,好報效皇帝。”
    “是啊,這拳拳愛國之心,真是當今年輕士子的表率啊。”旁人點頭。
    “是啊,這才是真正的為國分憂。”
    “不愧為京都士子領袖。”
    馬屁一個接一個來的。
    仿佛這孫謙,成了他們全村人的希望。
    “哪有舉人是士子領袖的?”孫琰笑著擺了擺手,“他還遠遠不夠呢。”
    “以孫謙公子的才華,區區進士,那必定是手到擒來呀。”
    “哈哈……”
    這邊聊的很愉快。
    在不遠處的吳王和趙毅還有葉長清等人,表情就沒有那般的愉悅了。
    各自,都有些陰沉。
    當然,並未有任何的恐懼。
    純粹是覺得在這個節骨眼上,百官如此明著來,有點太膽大包天了。
    “是否可以借助此次鹽鐵稅翻倍,來清查其它縣的貪腐?”趙毅小聲的問道。
    “不能想當然。”
    葉長清直接就否定,並說道:“這些都是擺在明麵上的事情,要能解決,早就解決了。”
    真的不要太把皇權當一會兒事。
    別說是割據朝代的。
    就算是一統王朝,政令也下不了縣。
    既然這個貪腐問題是肉眼可見的,為何其它皇帝不查?
    有些開國皇帝確實是在狠查,還殺了很多人,但開國皇帝有多少?
    古代王朝,但凡到了第二代,就絕對會出現大批的特權階層,且無法動搖。
    皇帝要是那麽牛,為什麽還要賣官鬻爵來湊錢呢?
    我好好收稅不就得了?
    稅,是不可能收上來的。
    孫司徒此舉,其實就是在賣官鬻爵。
    隻不過,做得更加清爽,更加體麵,更加不可挑剔。
    “他可以說,稅是節省下來的,縣衙收緊了用度,避免了開銷。他還可以說,稅是愛國豪紳知曉國家困難,主動額外捐贈的。還可以說,是因為漳縣治理的太好,獲得了豐收,各行各業都欣欣向榮,因此鹽鐵開銷更大,這是為官的政績。”
    葉長清這一番解釋,讓吳王和趙毅明白了。
    攻擊這個點,絕對不討好。
    相反,還會有那種打壓和排擠的意味,更顯得像黨政。
    孫謙和宋時安不同。
    宋時安是功過各有。
    孫謙這個,是純功。
    要是不加以表彰,那就是對積極性的打壓。日後倘若豐年,生產發展,經濟上行,主政一方的官員,也照著往年的稅收上繳,混個無功又無過,這才是開了不好的口子。
    “那晉王殿下他……”趙毅有了不好的預感。
    吳王也看向了葉長清。
    “一定會入局的。”葉長清篤定的回答道。
    道理很簡單,現在就是晉王的回合。
    他再不爭,就沒有希望了。
    吳王的臉沉了下來,沒有說話。
    在不遠處,晉王和中平王走了過來。
    “你們先走。”
    吳王語氣嚴肅道。
    葉長清看到是晉王來,於是將手在吳王的手臂上壓了一下,提醒道:“殿下,要冷靜。”
    “我明白。”
    吳王這樣說過後,趙毅和葉長清就先走了。
    晉王和中平王,逐漸的靠向了那個麵無表情回看他們的吳王。
    有點凶呢。
    終於,三王碰頭了。
    “子尚,你先走。”
    晉王也支開了他的小弟,一個人的麵對著吳王。
    王對王。
    二人皆不語,對視了良久。
    他們相比起百官,本來就算是來得晚的。而沉默的這一段時間,最後那些磨蹭的官員,也全都走遠,抵達大殿。
    此時,就剩下二人。
    “晉王。”在心裏醞釀很久後,吳王帶著一些詰問的開口道,“司州的稅,朝廷隻能收八十萬。那孫司徒能收兩百多萬,你認為這對嗎?”
    “或許,孫謙有什麽別的手段吧。”晉王隨意的說道。
    “他現在都有了這種手段,日後讓孫氏挑起重擔,晉王你能壓製住嗎?”吳王再一次的質問。
    他的話裏,沒有一句廢話。
    晉王,也就不說廢話了,道:“趙湘敵不過的姬淵,韓遠敵不過的姬淵,宋時安去了便擊退了。日後,他挑起了重擔,你能壓製住嗎?”
    兩個人,徹底的針鋒相對。
    同為一字貴王,沒有人是慫的。
    真要對壘,誰都不怕誰。
    “但宋時安,要屯田,要與世家爭奪人口。”吳王並未陷入他話裏的陷阱,繼續的反駁道,“給了他權,他能解決國庫缺口,能夠充盈糧倉,能夠讓我大虞厲兵秣馬,反攻偽齊。到時候,強的不還是國家嗎?”
    “千年的世家,豈是他就能夠扳倒的?”晉王反問。
    “是的,很難,我大虞更是數國之中,世家根基最深的。”吳王並不避諱這個問題,相反還主動提出解決,“那為何,晉王就不能夠跟我一起,共同推行屯田,強我魏氏?”
    他的橄欖枝發來了。
    第一次願意化幹戈為玉帛。
    願意兄弟同心,共守江山。
    眼神裏,甚至出現了對待晉王時,少有的真誠。
    良久後,晉王露出了一抹笑容。
    “可以嗎?”
    吳王似乎感覺到了可行性,語氣一下子積極起來。
    “子盛。”
    突然的,晉王開口了,叫了吳王的字。在對方一愣時,他娓娓道:“從剛才見麵開始,你甚至沒有叫過我一聲二哥。”
    你連說了,三個晉王。
    吳王的臉,沉了下去。
    相反,但晉王卻柔和起來:“子盛,以後你會好好待我嗎?”
    一句話,直插心髒。
    一個權臣,他再怎麽樣,也很難做出弑君的行為。
    可一個親兄弟,手上還掌握權勢,除非真的親密無間,兄友弟恭,不然隻會出現兩種情況。
    殺了兄弟,鞏固皇位。
    被兄弟殺了,失去皇位。
    吳王當然可以撒謊,騙他說會好好對待。
    可既然都是一心為父解憂,一心為了大虞的江山,吳王這般偉大,為何不將皇位讓於對方,甘心輔佐晉王?
    都是為了皇位,誰比誰高貴呢?
    兩個人,都沒有再說話。
    晉王收去最後的溫和,從吳王身邊直接而過。
    背對著四弟,朝著太元殿邁步前行。
    ………
    朝堂已經開始早朝。
    長清公主的殿內,一名丫鬟一邊給她梳妝,一邊說道:“殿下你知道嗎,那個回來的宋解元,能夠科考了。”
    雖然那次朝會是在好些天之前,但後宮不得幹政,公主也沒辦法隨意外出,基本上得不到什麽消息。而一些丫鬟,她們之間的情報網,也是能夠後知後覺到一些‘新聞’的。
    “他不是在坐牢嗎?”長清公主不解。
    於是,她便將那些天的要聞,全都講給長清公主聽了。
    包括最有意思的,宋策的親外公崔廷,一拐杖把一個大臣的頭給敲破了。
    但長清公主唯一在意的是……
    宋時安,承認了那次兵變的全部過錯。
    這個東西,是能承認的嗎?
    不會很危險嗎?
    她沒有太大的概念,但她隻知道,現在魏忤生被關在宗人府裏,對於外界一無所知。
    ………
    一名約摸三十歲的公公,端著餐前往宗人府。
    他是陳寶的幹兒子之一,在宮裏也是說得上話的。
    但宗人府太過於機密,所以得要他這種重要的太監,親自來送。
    就在途中,遇到了長清公主,手裏還帶著一個煮湯的銅鍾。
    “公主殿下。”太監抱歉的笑著道,“奴婢端著餐,沒辦法給您行禮。”
    “公公無需多禮。”長清公主相當禮貌的說道,“我給我兄煮了一份紅棗雞湯,他入宗人府前有些偶感風寒,能幫忙送去麽?”
    “殿下,這個實在是……”
    話音未落,公主將一枚小金餅放在了餐盤上,並露出楚楚可憐的表情:“拜托了,公公。”
    他有些為難,但在左顧右盼後,小聲道:“那您放下吧,我得快走了。”
    “多謝。”
    長清公主把雞湯放下。
    公公快步的,離去了。
    而在看不到對方的時候,他揭開鍾蓋,用湯匙在雞湯裏麵舀動幾下,發現並無任何問題後,就放下心來。
    送到宗人府後,他守到了門口,等待用膳結束,再將餐具帶回。
    “今天還有雞湯啊。”
    宗人府雖是審訊宗室人員,但畢竟有一些懲處的意味,飯食都相當簡單,很少能喝到湯。
    魏忤生趁著熱,喝起了湯。
    並將其中一枚紅棗用湯匙舀起,吃了進去。
    可嚼了兩下,皺起了眉頭。
    他吐在了手上。
    而後發現紅棗裏,夾了一個小段綢。
    打開後,裏麵竟然還寫著字?
    還是長清公主的字跡——
    宋時安抗下全部罪責
    看完後,他直接把綢攥在手中,而後抬起頭,門外的太監,依舊是背對著他值守。
    如何送來的現在不是問題的關鍵。
    這句話,徹底把他給驚到了。
    什麽叫宋時安抗下全部的罪責?
    不是早就說好了,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嗎!
    這下子,他要出獄更難了啊!
    想到這裏,他焦急起來。
    但在與此同時,在心中化開的暖意,讓他這種不安被衝淡……
    最終,他露出一些無奈的笑。
    這家夥竟然騙我。
    所以,他早就想過了,要堅定的和我綁定在一起。
    我還擔心他成為吳王黨呢。
    哎,肚量狹小了呀。
    既然如此,那日陳公公來說那種話,就是皇帝要試探我的野心?
    不重要。
    魏忤生淡然一笑。
    人為何要銘記恨,而忘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