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基建軍事兩不誤

字數:3068   加入書籤

A+A-


    高州、廉州這一帶的老百姓,見到突然打起戰來,一開始是慌亂了幾天,然後發現什麽都沒變,就連那些鄉紳大戶本來門戶緊閉,現在也開始正常生活了。
    既沒有想象中的上門征糧分田,也沒有軍爺來村裏強行征兵。
    但是生活也有一些輕微的改變,城裏和集鎮都貼了衙門的告示,不準買賣吸食鴉片;不準買賣人口,所有人都有人身自由;不得限製寡婦再婚。
    其實這幾項觸碰的都是少數人利益,鴉片有害已經是共識,再說清朝的法律也是禁止的。能擁有奴婢的是少數官宦和大戶人家,佃農此時已經擁有人身自由權了。寡婦再婚隻不過封建禮教限製的多,真正法律意義上來說是沒有限製的。
    沈雲峰不是不想改變更多,而是怕改革步子大了怕扯了蛋,現在還沒有實力來治理這一方,隻能說是占據一方。
    真正有變化的地方,就是鋪天蓋地的招工廣告,有專門招農民的農場,有招修路的力工,有招女工的,反正幾乎是個健康又願意勞動的人都能找到工作。而且有手藝會識字的人工錢更高。
    願意長期做工的,就可以參加技能培訓,願意短期做工的,就做日結的力工,出一天力氣拿一天錢。
    等到第一批膽子大的百姓,拿到了日結的錢了,有樣學樣,越來越多人也就去報名了。
    欽州和上思府開設了兩個學堂,都不是開設在城裏的,都是開設在人口相對多一點的農村集鎮上。學費低廉,娃兒進去後先教認字。這兩地離防城都近,學堂的好處大家很快就能聽聞,所以,學堂的名額很快就爆滿。
    在軍事行動初期,欽州、廉州工廠裏響應號召去支援前線的工人現在已經成為了“豐南號”的正式工,其中稍微有些管理能力的都成為了小幹部,工資都漲了。
    整個“豐南號”和軍事駐地配套的後勤場所正需要基層幹部的管理,這些人一部分就派駐過去。
    而防城港大橋、欽江大橋、包括欽州船廠、防城港船廠的基建項目也紛紛勘探上馬,也需要大量的基層幹部和力工。銀子如水一樣的花出去,確實有些銀根吃緊,否則沈雲峰也不會連周玉岫的35萬兩白銀也要訛過來。
    欽州城北部已經勘探的地區即將開建一家水泥廠,船廠的基建需要大量的水泥。
    大的項目已經隻能攤開這麽多了,無論財力或者人力都有些吃不消了。
    國內生意已經基本停滯,進項又少了不少。
    州縣的官員們兩個月來和駐軍之間的磨合,基本慢慢適應了自己政務的範圍,這個範圍就是基本上你不去幹涉軍事,不去幹涉“豐南號”的事情,其他事情除了不要向廣州匯報政務之後,其他原來該怎麽幹就怎麽幹。
    皇權不下鄉,官員們本來就運用的極好,就把“豐南號”占的地方當鄉下,不去就好。“豐南號”的工廠有事自己會處理,真的大事了,“豐南號”廠裏的負責人也會像鄉紳一樣,把人送到衙門來。
    “豐南號”當初的口頭的承諾也兌現了,正印官無需負責手下人員的工資支出,承諾的養廉銀也按月給到位了。無論官員還是差役也不敢撈油水,這些“豐南號”的軍爺可不是以前自己官官相護的上司,要是發現了,沒人保啊。
    “豐南號”財政部派出的人員,對州縣裏的衙門都進行了核算,崗位和工資進行了核定,每月月初兌現銀子。
    很快,這些州縣就發現,廉州、欽州的衙門人員實際拿到的錢就比高州、化州的多,一問,就是“豐南號”在那裏開設的廠子多,繳納的賦稅高,這樣衙門人員就工資高一些。
    高州、化州等地因為幾乎沒工廠,給衙門的人員的費用都是“豐南號”在墊著,所以隻能按照基本的發。
    尤其是欽州,可以說是最富裕的地方,不僅“豐南號”的工廠多,商業還繁榮,商業上又能收一筆稅務。
    高州、化州等地,“豐南號”目前隻有一些農場和種植項目,隻能在農業稅上有所增益。
    待罪之身一般的大清官員現在還沒那個膽子來找“豐南號”吵鬧,要求他們去本地開設工廠,隻能眼巴巴的羨慕,期望哪一天能看上自己這裏。尤其那些小吏和差役,不管給誰幹活,銀子是真的啊。
    唯一對“豐南號”經濟收入有增益的就是以前偷偷摸摸收購茶葉、桐油這些物資出口,現在在粵西這幾個州縣那是公開收購,走私進來的布匹也可以公開出售。
    經濟和軍事要兩手抓,粵西內部州縣穩定之後,內部駐軍也開始減少,都向各個防線調動,還有海防線也要鞏固起來,洋人才是真正的心頭大患。
    所以,沈雲峰也好,田虎也好,都迫切的等待清軍來進攻,把清軍打殘了,就可以安穩一段時間集中精力搞經濟,沒有錢,就沒有軍事實力的提升。
    天天盼,終於大規模的清軍出現在了望塔的範圍裏,接到哨兵的報告,田虎也爬上了望塔,觀察了幾十分鍾。
    儒洞河對麵,大批的清軍正在進駐,軍營一座座的搭建起來,也是排成一字陣線,兩天之內,軍營的帳篷已經是烏壓壓的一片了,估計至少萬人以上,其中還有一部分騎兵。
    三個多月的時間,田虎的工事已經極其完備,二十來裏路的防線,凡是水淺的地方,或者易於搭建浮橋的地方都設置了袢馬索和拒馬。
    六十門火炮,分成十個炮台擺放,而且還有十個成型的炮台控製,之間有路相連,最短時間可以迅速調動火炮。
    整個防線距離河邊大概一公裏左右,完全按照反登陸戰的形式來設計,這一套設計在文萊國用過,很有效果。
    四團和一團的部分兵力,加起來不過三千人不到,兵力比大概在1比4到1比5之間,這完全要依靠武器來保障。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