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清軍開始撤兵
字數:3079 加入書籤
軍事行動結束後,無數人的命運將和“豐南號”捆綁在一起,“豐南號”要在更大區域上繪製新的藍圖,穿越的八個人,還有白有誌、黃興發、劉永陸都感覺到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清軍退了,退的時候送來一封密信,寫著沈雲峰親啟。
沈雲峰打開一看,也就寫了兩行字:生意可以做,定郡王載銓將來與你詳談。
嗬嗬一笑,沈雲峰知道這是清廷在雞賊,生怕落了款以後公之於眾。自己送去的要求,滿足了退兵和做生意兩條,其他的估計要等載銓來談了。
其他人來還好啊,可是這載銓來,沈雲峰有點頭疼,這算是“嶽父”。
其他人該咋談咋談,說不定就在儒洞河談,但這老“嶽父”還真不好辦,不讓他進來看看,估計是要發脾氣的。
那麽,讓他看到些什麽,傳遞些什麽信息回去呢,既讓老人家滿意,又傳遞出自己想要傳遞給清廷的信息,這得好好安排。
還好,京師來這裏幾千裏路,老人家騎不得馬,抵達這裏還有段日子,先煩該煩的。
清兵退了,先撤一千名安保隊員回東婆羅洲,這批都是有經驗的老兵,其中有部分是要提拔的幹部,回到東婆羅洲是要摔打訓練綠營俘虜的,把他們組建起來。
那些外籍士兵就留在這邊駐守了,語言不通,路線又兩眼一抹黑,對於他們來說,這裏比婆羅洲還難逃。
不過,這裏的氣候他們適應多了,這方麵他們還是覺得好了一些,再說,這一仗打過之後,他們都得了軍功,也都減了刑期,暫時隊伍還是穩定的。
從婆羅洲美裏船廠,文萊船廠調了一批技工和工程師過來,再從蘭芳國招了一批船廠的技工,組成兩套班子,防城一套,欽州一套,把船廠的底子打起來。
萬尾島船廠已經有了製造柴油機船的實踐了,這批工匠中會抽一批到萬尾島學習製造柴油機船的技術。
這些先期生產的試驗品小型船隻都不會浪費,可以作為境內幾條內河和近海的巡邏船。尤其是境內綠營水師全部被清理後,整個海岸線都不設防了,隻靠“黑狼艦隊”三艘炮艦巡邏的密度是不夠的。
但是除了“黑狼艦隊”的炮艦,沿岸的布防不能再出現炮艦,隻能用與綠營水師船隻相當大小的蒸汽機船代替。
需要防止引起洋人的警覺,文萊國在新加坡的使館已經接到了英國人的問詢,為什麽黑狼海盜團會出現在中國沿海,與中國的海軍發生了交戰。
給英國人的答複是黑狼海盜團收到了中國軍閥的雇傭,如果不接受雇傭,黑狼海盜團又減少了搶劫,將沒有能力支付給英國人的賠款。
這個答複牽涉到英國人的利益,然後英國人也就沒有下文了。
所以,目前而言,並不能在海岸線上讓西方列強看到中國海軍的發展,否則會受到他們的關注。
另外,現有的炮台要利用好,全部換成有殺傷力的新式大炮,鎖住防城港和欽州灣。
轟轟烈烈的大建設開始了,銀子如流水一樣花出去,雇傭的大量的力工,還有工人,都是要發工資的。從東婆羅洲運來的木材也是需要結算的。
另外,還有學校的增設,等等,“豐南號”的積蓄打仗的時候,沒有見底,現在開始見底了。
沈雲峰於是從路易斯那邊調來資金救急,等著國內生意恢複正軌後,資金流健康起來。
路易斯在呂宋島和非洲的勘探也有了進展,已經準備開始小規模建設了,於是,沈雲峰從婆羅洲調了一批安保隊員分別到呂宋島和非洲作為路易斯開發的護衛隊員,有了綠營的俘虜兵,人手也寬裕了不少。
雖然談判代表載銓正慢悠悠的一路向南,但是實質上清軍已經撤兵,軍事邊界已經恢複正常。這個消息也傳到各州縣,既然朝廷已經撤兵,也未做下一步指示,自己又跑不掉,那些州縣的官員也就暫時都安定下來,適應新的體製。
所謂的“粵西自治區”形成一種非常特殊的社會形態,城市裏,依然是大清的官員在管理,鄉村裏依然是士紳和保甲管理,而“豐南號”企業占據的地盤大家又心照不宣的不聞不問。
無論船廠還是水泥廠的占地,官員們向來任由“豐南號”予取予求,這些地方不是山林就是荒灘,真的要涉及到個人的權屬,“豐南號”也會從個人手中買過去。至於農業開荒,“豐南號”也不會再給衙門錢了。
所以,整體上,“豐南號”目前的發展和地主階級以及老百姓的私產利益並無太大的衝突。
至於道路的修建,都是在官道的基礎上拓寬,“豐南號”目前的技術能力和資金也不允許像後世那樣對道路裁彎取直。
大基建一旦拉開,就顯示出虹吸效應,首先將很多人口從土地上吸附到工業和建築業上來。一旦人身自由的佃戶包括農戶,發現從事力工或者進場做工,收益遠遠高於農業生產,能讓全家吃飽,他們就離開土地,成為了工人。
手工業又將普通家庭的婦女從家中虹吸出來,原本不能直接創造財富的婦女突然能夠有直接創造財富的機會,對於普通人來說,無所謂拋頭露麵這一說,隻要離家夠近,都願意從事勞動掙點錢。
地主們受到的影響就是農業就業人口的流失,唯一保住自己收入的辦法就是與“豐南號”合作,購買“豐南號”高產的種子或者直接改種經濟作物,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商業內循環上,“豐南號”堅持做批發或者銷售代理的模式,除了十萬大山這一塊核心區域保持以往的模式,在新占據的地盤不參與到零售業務上,商人和小商販的生存還是和以前一樣有著利潤空間,所以,商業模式並沒有太大變化,而且由於大基建帶動的個人收入增長促進了購買力,商業是呈現越來越繁榮的景象。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