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備戰大沽口

字數:3030   加入書籤

A+A-


    “羈縻之計”首先對俄表示友好。鹹豐帝宣稱,大清與沙俄有“百年友誼”。百餘年前的雅克薩之戰產生了百餘名俄羅斯俘虜,內殘外忍的清廷將這批俘虜集中起來,送到京城好生安置,還抬了旗並編為佐領(八旗的基本軍事單位)。
    清廷甚至專門將廟宇改建為東正教教堂,並允許俄羅斯教士來華。從此之後,清、俄之間的外交活動便從沒中止過。有這麽一層關係在,難怪日後清廷會相信俄國的偽善麵具。
    然而,清廷不知道現在被他們視為友邦的俄國,正打算從它身上狠狠撕下一塊肉來彌補自己在克裏米亞戰爭中受到的重創。
    俄國公使當然也明白清廷打算分化四國集團的心思,所以故意投其所好,裝作幫清廷的忙。實際卻狐假虎威,俄國自身無兵力投入,倚仗英法的大量兵力嚇唬清廷,打算狠狠訛清廷一把。
    其次,對美國設法羈縻。因為美國態度相對“恭順”,隻求修約發財,也沒出兵,隻是跟著英國狐假虎威而已。
    再次,對法國進行勸告。鹹豐帝直到此時還相信葉名琛上報的“法國公使是被別人慫恿,侵華不是其本心”的假情報。且法國曾經幫助清軍鎮壓上海小刀會起義,看起來還有說服的可能。
    最後,對英國嚴詞詰問。為了防止底下官員詞不達意從而誤事,鹹豐帝特地讓軍機大臣代擬了談判中答複各國的詳盡辭令。
    此時,英法兩軍之前雖然發出了最後通牒,但因為軍力尚未集結完畢,尤其是內河可行駛的淺水炮艇不足,而不得不推遲行動。
    清廷見洋人遲遲未動武,鹹豐帝又和早先的葉名琛想到一塊去了:洋人估計是外強中幹,隻會嚇唬人,而他鹹豐帝並不怕洋人,不能被洋人嚇住了。
    當時,直隸一省就有4萬餘綠營漢兵,京城內更有11萬多滿漢大軍。在鹹豐帝想來,如此巨量的兵力配上北方最強大的大沽口炮台,就這點洋人,要動手?怕是不夠殺!
    大沽口位於海河的出海口,河道寬約500米,水深約5米,沿河而上行60公裏便是天津,堪稱天津的門戶。而天津又是北京的門戶,因此大沽口在軍事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而且,自太平軍占領江浙部分地區,切斷原有漕運路線之後,江浙兩省的運糧路線便改為:上海一大沽一天津。此外,大沽口一帶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產鹽區,而鹽稅對清廷來說亦是不亞於厘金和關稅的重要收入。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開抵大沽口外後,清廷開始重視大沽口的重要地位,也是從那時起,對大沽口進行了徹底的大規模軍事建設。
    1840年10月,時任直隸總督的訥爾經額奏準重建大沽口炮台,其中在南岸新建2座,在北岸新建1座。
    同時,清軍將舊有炮台加固修複,並新鑄大量火炮,計有5000斤、7000斤銅炮各10門;次年又鑄斤、8000斤銅炮共8門,另從直隸各處調來大量火炮充實防線。
    南北各炮台加上台前土壩設的火炮,共有144門,此外還有小鐵炮200門,用以近距離戰鬥。
    大沽口原設有綠營一協,分左右兩營,兵1600人。經過1850年英國公使文翰北上“告禦狀”,1857年俄國公使前往北京等事件後,督撫們又在大沽口增兵上千。
    到英法聯軍陳兵大沽口外時,直隸總督譚廷襄共在大沽口地區布置士兵近萬人。另有本地鄉紳帶領的1000餘名勇丁,駐守於西南的草頭沽。
    此時陳兵大沽口的英法聯軍的具體兵力為:英艦15艘,艦炮192門,士兵2054人;法艦11艘,艦炮164門,兵力大約在3000餘人。
    兩相對比,清軍除了在軍隊數量和炮台等硬件設施上占優以外,地勢上亦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大沽口外有一道攔江沙,“平水不過二尺,潮來水深丈餘,漲不過時即落”。
    有這道“天險”在,英法聯軍的大型艦船根本無法進入大沽口,能進入的隻有小型船隻。在不知列強實力的清廷官員看來,這無法威脅到大清在北方最強大的炮台。
    5月7日,一直被人下最後通牒的鹹豐也給別人下了最後通牒。他讓直隸總督譚廷襄通過美俄公使帶話:英法聯軍必須在6月份歸還其所侵占的廣東土地,否則清廷將興兵奪回廣州,並徹底與英法斷絕五口通商。
    鹹豐的警告並不是打嘴炮,他確實在廣州附近有一支“軍隊”。1857年底廣州淪陷後,鹹豐秘密授意羅惇衍、龍元僖、蘇廷魁等廣東籍官員組織團練,為收複廣州以及香港等失地做準備。
    不過,在沒有和英法撕破臉皮之前,鹹豐還是叮囑道:“羅惇衍等惟當密籌防備,候旨遵行。”總之,廣東方麵不要輕舉妄動。
    直隸總督譚廷襄自恃大沽口防禦完備,意欲搶占先機,鹹豐帝發出警告:你們千萬不能因為兵強馬壯就擅自去打洋人,在天津主場打勝當然沒問題,就怕你們打敗洋人之後,他們去竄擾沿海其他地方。
    可見這還沒開仗,鹹豐帝就已經篤定洋人必敗了,甚至關注點都不是洋人戰力幾何,而是洋人戰敗擾亂其他沒有牢固海防的地方會如何。
    5月17日,譚廷襄根據鹹豐帝聖旨裏的“示以兵威”,“傳令南北各營兵勇” 以及“後路健銳,火器等營”,統統集結,之後把他們拉出營房,“直至炮台,旗幟器械,鮮明整肅”。
    譚廷襄更是“至炮台親自指揮,海岸十裏左右,星羅棋布,軍容甚盛”,企圖用“軍容”把英法聯軍嚇退。
    無論是廣州的地方團練,還是天津的正規軍操演,兩地的小動作在英法聯軍眼裏,不過是黔驢技窮後的壯膽行為罷了。
    三天之後,5月20日,第一次大沽口之戰就爆發了。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