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進入迎戰階段

字數:3122   加入書籤

A+A-


    沈雲峰最近的眉頭皺的越來越多了,他沒想到這次英法居然下了這麽大的本錢,亞洲這麽遠的遠征,居然也派了這麽多士兵。
    他看完情報,扔給了對麵的田虎,說:“你看看,到底是打粵西還是打廣州?”
    田虎看了看說:“我猜還是廣州,這裏,他們沒把握,一抹黑,上次不是才傳回的情報,米爾恩想從海賊手中買我們這裏的情報,啥也沒買到。”
    沈雲峰說:“這才是我擔心的地方,我怕廣州的兵力不夠。”
    田虎在桌上敲著手指,一邊盤算著,說:“不行,再調五千去。這邊可以發動一些退役的老兵,可以湊個幾千人出來。”
    沈雲峰點點頭說:“看來也隻能如此,但英法聯軍如此多的兵力不可能隻投放廣州香港一帶,肯定有更多的登陸點,我要給沈桂芬提個醒。”
    說完,沈雲峰就口述起來,管越拿著毛筆開始寫。自從管越當秘書之後,寫信的事情基本交給管越,沈雲峰知道自己的毛筆字,那是沒法看,不能拿出去丟人。
    隨著嘉定城那邊情報裏兵力和艦船數量的變化,戰爭的形勢變的越來越嚴峻,沈雲峰和田虎已經不能像當初那樣覺得輕鬆了。
    田虎於是帶著3000支米尼步槍趕到廣州,必須要充實清廷的力量來共同打好這次保衛戰。
    沈桂芬目前組織的兵力大約在2萬人左右,但因為武器裝備問題,戰力堪憂,尤其一部分是民團鄉勇,訓練也不夠。
    田虎到了廣州之後,將3000支米尼步槍交給沈桂芬,讓其配發下去,馬上組織訓練。
    然後從沈桂芬那邊要來5000名民團鄉勇,打散到安保隊之中,作為輔兵使用,騰出1000名安保隊員和炮手,交給沈桂芬作為教員,並攜帶了一部分迫擊炮提升炮火支援。
    陸地軍事方案從重兵駐守珠江口和廣州,轉變成多點防禦,從珠江口向西江水道、崖門水道等地形成防禦戰線,香港和澳門也分別進駐一個團的安保隊,增加火炮和彈藥的供應。
    廣州不比粵西,粵西這幾年道路網線建設的已經初成規模,能夠機動作戰,但廣州這邊沿海沒有道路網,軍隊轉移起來速度很慢,很多地方小道,拖拉機並不適用,輜重轉移較慢,必須要有營地囤積軍火輜重。
    劉銘傳的廣州艦隊實戰能力欠缺,無論操帆手還是火炮手,嫻熟程度無法與英軍相比,海上直接對抗並沒有多大用處,因此,田虎讓劉銘傳將風帆戰艦悉數向東,在汕頭停泊備戰,兼顧守護廈門。
    一部分蒸汽船進入珠江和西江水道守護內河。“豐南號”也調集一些柴油機鋼鐵船和舢板進入西江和崖州水道備戰。
    香港島一個團,九龍一個團,虎門兩個團形成珠江東部主要戰力,澳門一個團,珠海一個團南沙兩個團、坦洲一個團,鶴洲一個團、金灣一個團,南水兩個團形成中部主要戰力。崖門水道入口東西側各有兩個團形成西部主要戰力。
    這樣部署之後,2萬5千人的安保隊和5000人的輔兵安排的滿滿當當。1萬5千人的清軍則在三條水道兩側的二線進行補缺,作為梯隊。
    此時,都是反侵略的中國人,讓清軍作為消耗品,田虎覺得沒有必要,還是讓裝備精良的安保隊頂在第一線。
    吃飯問題全部交給沈桂芬來統籌,田虎用後世的思路來指導沈桂芬,此時要打一場人民戰爭。沈桂芬將廣州的官員派下去,與當地的官員一起分派到軍隊營地,帶領當地鄉紳征集百姓為軍隊做後勤。
    從惠農公司覆蓋的區域增收的糧食正好用於這一次防衛戰的軍糧供應,兩廣第一次能夠在本地籌集糧食供應如此數量如此之巨的軍隊。
    戰爭的消耗是巨大的,也隻有“豐南號”這樣的怪物,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自保,軍商合一,避免政務係統消耗資金的體製才能承擔的起。
    就連大英帝國、法蘭西共和國這樣已經開始工業化的歐洲國家對這種大型戰爭的開支也是頭皮發麻。所以,一旦“勇士號”旗艦率領艦隊到達之日,就會在短時間開戰。
    米爾恩總司令已經製定好作戰方案,統一了英法葡三方軍隊將領的意見,就等著艦隊和士兵完全抵達嘉定城。
    聯軍在嘉定城的後勤需要大量的安南人服務,所以,聯軍除了作戰方案以外,大部分情況都通過情報係統被“豐南號”獲得。沈雲峰和田虎也知道,這次的對手是米爾恩爵士,一位50來歲的海軍將領,是同齡人的對決。
    1863年12月22日,聖誕節之前,“勇士號”和 “皇家君主iii號” 抵達嘉定城,“勇士號”這艘海上怪獸無法隱瞞自己的身形,率領艦隊在過新加坡的時候就引起了轟動,這種轟動自然也被電波送到了防城縣的司令部。
    “來了,準備戰鬥吧!”沈雲峰的反應就是如此,如此長的戰爭準備時間終於熬到頭了,終於要手底下見真章了。
    這次主戰場擺在廣州,所以,也不用舉辦出征儀式了,再說,艦隊早就調到香港海域了,整個粵西隻在京族三島海域留下一艘最新下水的“天目山號”鋼鐵艦,雖然排水量隻有1000噸,但配備了兩台1000馬力的柴油機,所以航速是所有軍艦中最快的。
    另外一艘“莫幹山號”則被派遣到了汕頭,與劉銘傳的廣州艦隊匯集在一起。因為一方麵可以提升艦隊的總體實力,另一方麵自己的軍艦攜帶了電報機,也方便整個戰場的調度聯絡,這種通訊利器,沈雲峰暫時還不會給清廷的。
    粵西留守的總指揮是劉永浩,帶領三師負責防城至廉州一線;副總指揮是白遠山,帶領一師負責雷州半島至電白一線。
    兩個師一共2萬人負責粵西的海防,另外由預備役老兵組建的兩個團四千人駐紮在儒洞河一線,隨時替換一師的防線,便於一師抽人去支援廣州一帶。
    另外五千人負責守護核心區域及北邊方向,防止被不明勢力來偷襲十萬大山一帶。
    張大強負責在核心區與沈鬆坐鎮,同時對整個戰場的後勤資源進行調配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