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打敗沙俄的反撲

字數:3062   加入書籤

A+A-


    別說曾國荃現在不怕有人參他投靠鎮南王,就是讓他給沈雲峰斟茶下跪認錯,他現在也幹。
    為了手下這些士兵的生命,曾國荃這個道理懂:該彎腰的時候還是彎腰。
    電報發出之後,曾國荃站在地圖之前認真的看起來,再次檢查軍事部署,以迎戰的思路來分析。
    第二天,沈雲峰發來電報:此戰極為艱險,曾帥辛苦了。哥薩克雖勇悍,避其鋒芒,以狡詐敵之。物資運送之困難,沙俄駐軍之多,均出乎我意料。最難之時,應在明年春天,天山難度,而草原已能行馬,應做好物資調度。新式軍火已經在途,望妥善用之。
    拿著電報,曾國荃知道自己拚對了,抱緊沈雲峰大腿是不二的選擇。
    七河流域屬於沙俄劃分的草原總督區,首府設在鄂木斯克,草原總督區總督科爾帕科夫斯基得知清軍進入七河流域並占領之後,在勃然大怒的同時也感覺好機會來了。正好要在這裏打敗清軍,為沙俄報失去外東北的一箭之仇,這將是仕途中巨大的榮耀。
    因為沙俄東擴的戰略,中亞不缺軍隊,科爾帕科夫斯基立即一邊向莫斯科報告,一邊開始籌措軍隊和糧食。
    一個月後,草原總督區籌措了6萬軍隊,其中高加索集團軍2萬人,三個哥薩克騎兵師,兩個火炮師,以及中亞人組成的混成師團,由綽號\"中亞之狼\"的米哈伊爾·切爾尼亞耶夫少將率領進攻七河流域,要將清軍殲滅在天山以西。
    切爾尼亞耶夫將6萬人分成兩支,從巴爾克什湖東西兩個方向進軍七河流域,要對清軍進行包抄。
    此時的沙俄軍隊對清軍的印象還是以前的印象,雖然被清廷奪回外東北,都認為那是兵力的原因,畢竟西西伯利亞離歐洲太遠,無法投放足夠的軍隊。
    而現在在中亞,幾乎就是沙俄的主場。被清軍奪回七河流域是因為東方人的卑鄙,不宣而戰,沒有準備所致。這次,沙俄勇猛的軍隊將揮舞著哥薩克這把鐮刀來收割清軍的生命。
    曾國荃時刻做好迎戰的準備,已經撒出去大量的哈薩克人斥候,所以,在俄軍接近的時候,就已經收到了情報。
    北線是湘軍的將領鮑超負責防禦,南線是淮軍將領聶士成負責防禦。曾國荃坐鎮托克馬克負責居中指揮調度。
    北線4萬兵力,南線4萬兵力,其餘兩萬護衛運輸線以及巡邏各處。
    老毛子在列強中目前是裝備最差的,米涅步槍都是靠外購在換裝,火炮還是以青銅炮為主。
    但哥薩克人確實凶悍,馬術精良,在草原這二十來年的冷兵器時代幾乎無敵,進入火器時代,哥薩克人甚至能站在奔跑的馬背上上膛。
    哥薩克的戰術靈活機動,快速多變,善於打側翼,偷襲,燒糧草。
    一般而言,8萬人的軍隊想在草原上抵抗沙俄6萬人軍隊是不可能的,但是這是沙俄第一次和漢人軍隊的對抗。
    這支以湘軍和淮軍為主幹的軍隊,在對抗太平軍和撚軍的戰鬥中積累了大量與騎兵對壘的經驗。曾國荃的部隊又是湘軍中使用火器最早最廣泛的一支。
    要問凶悍,曾國荃與老毛子的將領不遑多讓,屠城之舉讓他臭名昭著,這也是他夠凶狠,沈雲峰才讓奕欣將他送到西北的原因。
    高加索的哥薩克算是在草原上遇到了最無恥奸詐的對手,草原裏鐵蒺藜這裏一塊那裏一塊,青草地裏有看不見的袢馬索,陷馬坑,衝鋒的時候說不定馬蹄上就從草地裏纏上幾顆捆在一起的手榴彈,馬蹄子一蹄想要甩掉,就拉開引線,在馬肚子下麵爆炸。
    中國古代步兵對抗騎兵的戰術被這支部隊在草原上用到了淋漓盡致。硬生生的將哥薩克奔跑的速度給降了下來。
    這場防衛戰打的極為艱苦,甚至一支哥薩克打到了曾國荃坐鎮托克馬克,沿著伊犁河,燒了兩船的糧食,屠了幾百工匠和百姓。
    一直到一個多月後,“豐南號”補充的新式軍火送到之後,戰局開始偏向了清軍一側。大批的火箭筒和三千支可以連發的半自動步槍徹底結束了哥薩克在戰場的機動優勢。在超遠的射程中,想一擊不中就遠遁,不留下一些人命是不可能的。
    新增的迫擊炮也決定了陣地戰上的優勢,徹底遠超了俄軍銅炮的射程,打的俄軍無法近距離建立陣地。
    有了新式武器,曾國荃開始反而治之,開始組織機動力量襲擊俄軍的後勤,燒毀俄軍輜重和糧草。
    兩個多月之後,俄軍在傷亡過半,糧草匱乏的情況下開始撤軍。
    清軍也傷亡慘重,十萬軍隊死傷2萬餘人,還有3千多名百姓和工匠。兩個多月的戰爭,讓建設城市和屯兵所的進度幾乎停滯,過冬設施的建設已經跟不上了,再調入軍隊補充,也無法容納。曾國荃此時真正明白沈雲峰電報裏的意思,最難的階段是明年開春的時候。
    要熬過那幾個月,唯一的可能就是要占據武器上的優勢,所以,曾國荃第一時間向軍機處報告戰事情況以及明年春天可能麵對的危機,並轉報了鎮南王。
    西北戰事的艱難也出乎了沈雲峰當初的預料,曆史的記載不總是全麵的,對於沙俄在中亞的軍事實力,物流園穿越時帶來的資料沒有任何提及。在後期曾國荃的軍情報告中,沈雲峰已經感覺到對西北的戰事安排明顯輕視了。
    即使是23的兵力損耗,清廷也無法承擔的起,畢竟山高水遠,有天山的阻隔,運輸的成本高昂。
    天山封路之前必須再送一批新式軍火進去,否則下一個春天,曾國藩能不能守得住都是兩說。
    得到軍機處回複將再補給物資和“豐南號“的軍火電報後,曾國荃開始著手布置過冬的準備。
    首先是加強過冬的設施建設,大部分士兵都要投入到建設中去,此時來了一個好消息,探礦人找到了一個小型煤礦,開采難度不大。這讓過冬燃料問題得到了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