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回:王婆唆使張文遠 梁山再遇婚娶局
字數:3524 加入書籤
話說王婆從梁山铩羽而歸,心中著實不甘。她思來想去,覺得若想促成閻婆惜與宋江的親事,還得另辟蹊徑。忽然,她腦海中靈光一閃,想到了那風流俊俏的張文遠。這張文遠平日裏與她也算相熟,且能說會道,或許能想出法子說服宋江。
於是,王婆匆匆趕到張文遠的住處。此時正值午後,張文遠剛從外麵閑逛回來,正準備小憩片刻,就聽到門外一陣急切的敲門聲。他打開門,見是王婆,不禁皺了皺眉頭,說道:“王幹娘,何事如此慌張?”
王婆也顧不上寒暄,急忙拉著張文遠的胳膊,將她兩次上梁山勸說宋江,卻未能成功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末了,她一臉期盼地看著張文遠,說道:“文遠呐,你素有智謀,又能說會道,這事兒還得仰仗你幫忙想想辦法,讓宋江那黑廝答應這門親事。若能成,閻婆惜那邊少不了你的好處。”
張文遠本就對閻婆惜的美貌垂涎已久,隻是一直苦無機會親近。如今聽聞此事,心中暗喜,尋思著若能促成此事,說不定能從閻婆惜那裏撈到不少好處,還能借此與梁山扯上些關係,日後行走江湖也多幾分底氣。想到此處,他嘴角微微上揚,說道:“王幹娘,此事倒也並非全無辦法,隻是需從長計議。”
王婆一聽有戲,趕忙催促道:“文遠,你就別賣關子了,快說說有何妙計?”張文遠不緊不慢地走到桌前,坐下倒了杯茶,抿了一口,這才緩緩說道:“宋江此人,最重名聲與兄弟情義。我們要想讓他答應這門親事,需從這兩方麵入手。”
王婆一臉疑惑,問道:“這名聲和兄弟情義與親事有何關聯?你且細細說來。”張文遠笑著解釋道:“王幹娘有所不知,宋江在江湖上以仗義疏財、扶危濟困聞名,最看重的便是自己的名聲。我們可散布消息,說宋江若不答應閻婆惜的親事,便是薄情寡義之人,不顧閻婆惜一片深情。如此一來,江湖上的人定會對他指指點點,宋江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說不定就會改變主意。”
王婆恍然大悟,點頭稱讚道:“此計甚妙!隻是這消息該如何散布出去呢?”張文遠狡黠地一笑,說道:“這有何難?王幹娘你在這鄆城縣人脈頗廣,隻需讓那些平日裏喜歡搬弄是非的媒婆、閑漢們,在大街小巷、茶樓酒肆之中,不經意地將這消息傳開便是。不出幾日,這事兒便能傳遍整個鄆城,乃至江湖。”
王婆連連點頭,又問道:“那兄弟情義這方麵又該如何做文章呢?”張文遠眼中閃過一絲狡黠,說道:“梁山兄弟最重義氣,我們可設法讓宋江的兄弟們覺得這門親事對梁山有利。比如說,閻婆惜背後有一股勢力,若宋江娶了她,這股勢力便能為梁山所用,助梁山成就大業。如此,宋江的兄弟們必定會在一旁勸說,宋江即便心中不願,恐怕也得慎重考慮。”
王婆聽後,拍手叫好,說道:“文遠呐,你這腦袋瓜子可真靈!就按你說的辦。事不宜遲,我這就去安排散布消息。你也想想,如何去說服宋江的兄弟們。”說罷,王婆匆匆離去,按照張文遠的計策,開始在鄆城各處散布關於宋江薄情寡義的謠言。
不出幾日,鄆城大街小巷都在議論宋江拒絕閻婆惜親事之事,人們對宋江的評價也開始褒貶不一。與此同時,張文遠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多方打聽,得知梁山的朱仝與宋江交情匪淺,且為人仗義,容易輕信他人。於是,他決定從朱仝入手。
張文遠設法找到了朱仝下山辦事的機會,在半路攔住了他。朱仝見是張文遠,心中有些詫異,問道:“你是何人?攔住我所為何事?”張文遠趕忙賠笑道:“朱都頭,久仰大名。小的是張文遠,有些要緊事想與您說。”朱仝皺了皺眉頭,說道:“有話快說,我還有事要辦。”
張文遠一臉神秘地湊到朱仝跟前,低聲說道:“朱都頭,小的此次前來,是為了宋公明哥哥的終身大事。您也知道,閻婆惜對宋哥哥那是一往情深,可宋哥哥卻遲遲不肯答應這門親事。”
朱仝冷哼一聲,說道:“這是公明哥哥自己的事,與你何幹?你又何必在此多管閑事。”張文遠見朱仝有些不悅,趕忙解釋道:“朱都頭,您先別急著動怒。小的這麽做,實是為了梁山著想。您有所不知,閻婆惜背後可有著一股不小的勢力。”
朱仝眉頭一挑,略帶懷疑地問道:“哦?什麽勢力?你且說來聽聽。”張文遠見朱仝來了興趣,心中暗喜,繼續說道:“聽聞閻婆惜本是東京城裏一大戶人家的千金,隻因家道中落,才流落至此。但她家在江湖上仍有不少舊部與好友,若宋哥哥能娶了閻婆惜,這些人定會念著舊情,歸附梁山。如此一來,梁山勢力大增,何愁不能成就一番大業?”
朱仝心中一動,覺得張文遠所言似乎有些道理。但他為人謹慎,並未立刻輕信,而是說道:“你說的這些,可有真憑實據?莫要在此胡言亂語,誤導我等。”張文遠趕忙說道:“朱都頭,小的句句屬實,怎敢欺騙您。您若不信,可派人去東京城打探一番便知。隻是此事宜早不宜遲,若是讓其他山寨得知,搶先與閻婆惜背後的勢力勾結,那梁山可就錯失良機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仝沉思片刻,說道:“此事關係重大,我需回山寨與兄弟們商議一番。你且先回去,莫要再到處宣揚此事。”張文遠見目的已初步達成,忙點頭哈腰地說道:“是是是,一切全憑朱都頭做主。小的靜候佳音便是。”朱仝不再理會張文遠,策馬揚鞭,匆匆趕回梁山。
回到梁山後,朱仝徑直來到聚義廳,將張文遠所言之事,詳細地告知了宋江及眾兄弟。宋江聽後,眉頭緊鎖,說道:“這張文遠所言,真假難辨。我看其中必有蹊蹺,說不定又是高俅等人設下的圈套。”
吳用手搖羽扇,沉思片刻後說道:“公明哥哥所言極是。這張文遠平日裏與那王婆往來密切,而王婆之前兩次上山,執意促成此事,就已讓人覺得事有蹊蹺。此次這消息,恐怕十有八九是他們故意放出的誘餌。”
魯智深聽後,怒目圓睜,大聲說道:“管他什麽圈套不圈套,俺們梁山兄弟還怕了不成?若是高俅那廝再敢算計俺們,俺就提著禪杖,直搗他的老巢!”武鬆也在一旁附和道:“魯大哥說得對!不過,咱們也不能魯莽行事,得先把這事兒查個清楚明白。”
張璟點頭說道:“諸位兄弟說得都有道理。一方麵,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張文遠的話,需派人去東京城暗中打探閻婆惜的底細;另一方麵,也要加強山寨的防備,以防朝廷趁機來攻。”眾人紛紛領命,各自準備去了。
數日後,派去東京城打探消息的兄弟回來了。他向宋江等人稟報道:“哥哥,兄弟們在東京城多方打聽,並未發現閻婆惜有什麽大戶人家的背景。她確實是流落至此,並無什麽勢力可言。”宋江聽後,冷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這張文遠與王婆定是受人指使,想以此計來騙我就範。”
吳用說道:“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將計就計。公明哥哥可假裝答應這門親事,讓張文遠等人以為陰謀得逞。然後,我們在成親當日設下埋伏,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在背後搞鬼。”宋江思索片刻,點頭說道:“此計甚好。隻是,這成親之事需做得逼真,不能讓對方看出破綻。”
於是,宋江派人告知王婆,說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答應與閻婆惜的親事。王婆得知這個消息後,欣喜若狂,趕忙跑去告訴張文遠。張文遠也得意洋洋,以為自己的計策成功了,立刻將消息傳遞給了幕後主使高俅。
喜歡張璟穿水滸,可逆歸途請大家收藏:()張璟穿水滸,可逆歸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