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弑君惡名誰人背
字數:4228 加入書籤
又是咒罵又是推搡,朱在鋌當著眾人的麵耍起了無賴的手段。
可李成棟依舊如常,不管這些人如何胡鬧,反正今日就是一句話,沒有王爺的手令,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準出城。
身寬體胖的朱在鋌很快就挺不住了,氣喘籲籲的指著李成棟威脅道:“小子,你給我等著,待新皇入京之時,便是你死無葬身之日!”
看著一行人慢慢回轉,李成棟在後麵得意大叫一聲:“你且給我聽好了,本官乃是京師九門巡防營的營官李成棟,若要報仇的話,盡管放馬過來!”
“當真氣煞我也!”
朝地上吐了口唾沫,朱在鋌頭也不回的上了馬車,車隊開始慢慢往城中駕去。
“好啊!”
“大人當真是秉公執法的好官啊!”
伴隨著那幫人灰溜溜的離開,百姓們是紛紛叫好。
隻有那李掌櫃麵色難看,抬腿便要往城中跑去。
誰知剛一抬腿,便感覺整個人好似踩在了空氣之中。
再回頭一望,不由是大驚失色,胡子都在不停的顫抖。
李成棟拽住了李掌櫃的衣領,一隻手將其舉在了半空之中。
“方才便是你這老匹夫叫的最歡,你這為老不尊的狗賊,當掌嘴!”
李成棟話一出口,早有兩個按耐不住的巡防營兵丁過來架住了李掌櫃。
另有一人拿著塊木牌,對著李掌櫃的嘴便一下一下抽下去。
直打的李掌櫃嘴唇血肉模糊,老牙都掉了數顆,那個兵卒才如扔死狗般的將其扔在了地上。
人群中不由是哄堂大笑,許多人皆是指著李掌櫃議論紛紛。
李掌櫃用力推開人群,佝僂著身子,哎呦哎呦的呻吟著,沒臉見人似的逃向了城中。
見沒有熱鬧看了,人群開始慢慢的散了起來。
一些暗自窺探高官、勳貴所派來的家奴,隻得麵如死灰般的回去稟報情況。
第二日一早,得知此事的劉平當即對李成棟的巡防營發出了嘉獎令。
與嘉獎令同時發出的還有兩千多兩銀子,分到普通兵卒手裏能得一兩。
這對於一月隻有二兩五錢餉銀的大頭兵們來說,已經算是一筆橫財了……
七八日後,距離開封隻有三十幾裏的官道之上,梁飛帶著二十幾號親衛正在縱馬疾馳。
看著遠處地平線上開封府的輪廓,一手下擦了下額頭的汗珠道:“梁相公,一下不停的話今晚便能趕到開封”
點了點頭,思慮重重的梁飛並沒有在意手下的話,反而手中正緊攥著一個竹筒。
那裏麵放的不是別的,正是出發之前劉平交給梁飛的密函。
當日晚上,於開封城門處梁飛等人出示了身份印信。
守城軍卒興奮異常,忙去稟報了總攬開封小朝廷的軍機大臣許青山。
二人碰麵,許青山神色緊張的詢問起京師目前的情況。
梁飛是一一道來,直至最後才道出了此行的目的。
“接漢王府一眾家眷入京倒是無妨,王爺當真說要接皇上入京?”
許青山眼中帶著些許驚疑不定,死死的盯著梁飛的眼睛。
“確是如此,王爺在殿中便是這樣吩咐下官的!”
得到了這個回答,許青山隻得點頭告禮離開。
待沒人之後,梁飛借著燭火照射的光芒,將手中的竹筒慢慢打開。
一字一句的看完了整篇密函,梁飛頓時怔住了。
呆呆的想了許久,梁飛隨即是麵色大變,當即將密函放在燭火上點燃。
當晚,梁飛帶來的八名親衛借著夜色偷偷出了城……
翌日晌午時分,漢王府的朱漆大門處早已是人滿為患。
在許青山的安排之下,早有仆役安排好了遠行的車馬架式。
宣平皇帝朱恭枵身穿明黃龍袍,不時打開車簾望著漢王府中的情況。
此時此刻,朱恭枵的心中感到無比的恥辱。
自己身為皇帝,竟要在此等一幫婦孺上車才能出行。
朕到底算哪門子皇帝啊!
心中悲歎一聲,但朱恭枵卻不敢吐出半個不字。
因為就在寬敞的馬車之內,除了皇帝以外,還有兩個帶刀的侍衛。
這二人端坐在另一邊,時刻觀察著朱恭枵的動向,就和兩根釘在皇帝身邊的釘子一樣。
另一邊,收拾準備了半日的劉平家眷們終於上了馬車。
蘇氏等幾女相繼帶著幾位孩子,隻有李望舒和紅姑娘懷中各自抱著一個繈褓。
紅姑娘懷中的嬰兒明顯大了許多,正是劉平的小女兒月紗。
而李望舒的懷中,那孩子明顯是才出生沒多久,不過幾女對這個孩子都格外的珍重。
李望舒奶水不足時,也由幾女互相換著奶孩子,隻因這是一個男孩。
那日在生出這個孩子之時,李望舒明顯可以看出幾女眼中的豔羨之意。
“菩薩保佑,讓我成功誕下這個孩子”
口中輕念著佛號,李望舒低頭看著孩子的大眼睛露出了笑容。
因為李望舒知道,這個孩子便是她後半生的倚仗。
在這個時代,母憑子貴有時候並不是說說那樣簡單。
君不見大明律有雲,如果丈夫娶妻長期不下蛋的,便可正式出休書。
車榻之內,隻有蘇氏看著李望舒懷中孩子的目光有些耐人尋味。
轉頭瞧瞧正在和小劉寧玩鬧的劉寶,蘇氏的目光又即黯淡下來。
“蘇姐姐,相公真的帶兵打下了京師嗎?”
心緒翻轉間,蘇氏耳邊聽得小荷好奇的詢問,隻得回笑道:“我一婦道人家哪裏懂得這些,隻知道這平哥兒的官是越做越大了……”
聽這話,一邊正在哄孩子的李望舒掐了把小荷頭上的發髻道:“傻丫頭,你心裏是不是想著王爺當皇上,然後封你當個娘娘啊!”
被道破了心思,小荷臉一紅扭捏道:“姑娘,你怎地又調笑我……”
二人自小便一起長大,關係那不是一般的好,隨著鶯歌燕語聲的嬉鬧,車廂中的氣氛也隨之變得歡快起來。
而在隊伍最中間的車廂裏,宣平皇帝朱恭枵的皇後元氏正警惕的抱著一個七八歲的孩子。
元氏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又尋名師教導,自然比朱家養豬政策出身的朱恭枵聰明的多。
此次進京之路,不知究竟為什麽,元氏莫名其妙的感覺到了一絲不安……
喜歡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請大家收藏:()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