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天興炎漢定大業2)
字數:3866 加入書籤
待眾臣相繼離去了,殿中隻留下了李信、孫可望與劉平三人。
坐在椅子上的李信眼睛微微眯起,似乎已經猜到了劉平的心意。
“陛下所謂何事,臣洗耳恭聽”
見此,劉平卻是微微一笑:“不急,還有一人未到”
等了一會兒,滿頭大汗的許青山在太監的帶領下入了殿中。
先是向劉平施了一禮,然後抱拳向李信二人道:“若讓二位哥哥急了,還請海涵,兄弟剛忙完了登基大典所需民夫之事”
李信和孫可望拱手回禮,臉上皆是帶著笑意。
見人到齊了,劉平也就直入主題的提出了製定政體之事。
大明如今的官製很是成熟了,其實要改的根本沒有幾項。
但劉平所要動刀的,皆是位高權重之職位。
喝了一口茶水,劉平望著三人道:“朕欲廢除內閣,設立一個總理衙門,共有三名總理大臣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聽聞要廢了內閣,李信幾人臉上有些變色,不過聽聞這總理大臣之職,應該是和內閣差不多吧。
劉平卻沒管那麽多,繼續說道:“總理大臣由皇帝親自任命,為正一品實職,另外兩名副總理大臣為從一品,且不可與六部尚書兼任”
六部尚書為正二品實職,尚書仆射為從二品實職,另外廢除兵部職能,主管戰後撫恤和兵卒升賞。
如遇國家大事,可由六部尚書提於總理衙門,總理衙門經過商議之後交於皇帝,皇帝對總理衙門所提之事有權否決,被皇帝否決之事,總理衙門須仔細商討,再發於六部重提議案”
聽了這總理衙門的介紹,李信三人是麵麵相覷。
這總理大臣與六部又不統屬,看著是嚇人的一品文官,貌似又沒什麽權力。
至於這六部的官員如何選拔任命,便要看陛下的意見了。
見三人沒有表達什麽意見,劉平繼續道:“六部官員之升遷,須有在任地方官三年的經驗,經曆禦史台考察之後,報於皇帝,由皇帝同意後任命。
禦史台分設台院、府院、縣院,負責監督地方事務,監察百官。
另外,廢除翰林院職能,往後隻管藏書與整理公文之事”
對於劉平這樣的決定,三人並沒有感到什麽意外。
不管哪個皇帝,為了防止臣子大權獨攬,都設監督機構監督。
喝了口茶水,感覺喉嚨舒服了不少的劉平繼續道:“禦史台與大理寺、黑衣衛三權分立,起到互相監督職能,三處最高官員皆由皇帝任命”
“另外再增設學部、農部、商部、主管考學、天下商賈和農桑之事,與六部地位相同”
聽到禦史台也被分了權,三人的眼中閃過了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
而那聞所未聞的黑衣衛,想必就是陛下身邊的暗子。
至於增設三部的事,李信當即開口問道:“增設三部之事確實有利於民,但這其中官員該如何選擇,陛下總不能讓考進士科,隻會讀書的腐儒去管這些事吧?”
麵對李信的提問,劉平心中不禁讚了一句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朕一直都秉承著這種態度,這隻讀聖賢書之人怎會懂得九部具體職能之事,所以朕決定了,今年擴大秋試,不管是不是民戶、軍戶或者匠戶、商賈,隻要心向新朝的,能識字並知曉職能之事者,皆可參與分科秋試!”
這下三人一聽立馬就慌了神,沒想到陛下如此雄心壯誌,竟然要在千年的科舉之上動刀。
李信腦海中已經可以想象到秋試之時,一幫子隻會讀死書之人看見題目,咬牙切齒的模樣了。
“陛下三思啊!冒然廢除科舉,恐有傷國本啊!”
李信一把跪在地上,頭上冒著汗的大喊。
沒想到李信反應如此巨大,劉平依舊笑道:“朕何時說廢除科舉了,既然那幫讀書人如此喜歡讀書,學部和翰林院便是他們最好的去處……”
腦袋轉飛快的孫可望立馬反應了過來,忙向李信二人道:“我算是明白陛下的意思了,往後想要做大漢朝的官,不僅要讀書識字,還要通曉各部所管之事”
點點頭,劉平暗道一聲聰明,簡而言之,用現代的話來說,想要做新朝的官,不僅要看學曆,還要看你的能力。
這樣有一個好處,例如你是工部的管事,遇到了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便可請教上官如何處理。
倘若你的上官是個啥都不懂的腐儒,不瞎發號施令都算好了,又如何向其請教問題。
算是設立了初步的政體,劉平又與三人商量起製度中的複雜事項。
例如分科錄取的候補官該如何就業,以及禦史台等直屬部門自己組織的考試、地方行政製度的劃分等等……
一直談到了晚間,殿下的三人才意猶未盡的離開。
望著三人已經離開,劉平心中頓感一片的迷茫。
天底下就沒有什麽完美無缺的製度,伴隨著時間的變化或者人的變化都會產生影響。
當然了,劉平也不會學西方搞什麽議會、公民製度這種體係。
因為就算一時有效,長時間下來最終還是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掌握最終的話語權。
而什麽議會之類的製度,隻會成為他們搪塞普通百姓的工具。
至於什麽民主與共和,在國民素質普遍低下,科學技術還未解放生產力的明末搞這些,國家隻會亡的更快。
鐵與血!獨裁才是屬於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劉平所建立的大漢王朝,遲早有走向終結的一天。
因為社會財富兩極分化之後,階級鬥爭的矛盾便會浮現。
當普通百姓的憤怒到達一個閾值之後,便有了所謂的農民大起義,強行進行社會資源的再分配。
想要轉移這種矛盾,在劉平看起來隻有一條路,那就是侵略和擴張,以及殖民戰爭。
華夏人太多了,而與整個華夏大地所存的資源相比,總會有人活不下去的。
隻有用刺刀和大炮開墾殖民地,才能成功的將內部矛盾轉移成外部矛盾。
而隻要有戰爭,便會有人喪命,資源也會重新分配。
再加上被殖民國家的源源不斷輸血,方可延續本國的長治久安……
如今劉平要走的,便是這條充滿血腥又鋪滿鮮花的路……
喜歡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請大家收藏:()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