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海軍初始開頭難
字數:3990 加入書籤
天色已經不早,回到了寢宮之中分劉平並沒有直接歇息。
他的腦子轉的很快,正想著建設一支海軍的困難和種種先決條件。
而其中的第一點,就是軍港以及造船廠。
所幸大明留下的福澤還在,現在整個華夏境內一共有三處最大的造船廠。
第一是位於南京的龍江造船廠,是明朝曾經官方最大的造船廠,鄭和下西洋時的大寶船便是出自於此。
不過得益於後世的不作為,龍江船廠早已經名存實亡,竟連明軍水師的主力戰艦大福船都造不出來。
隻能造一些平底沙船和哨船,用於近海和長江的運輸和警戒。
第二則是市舶司所在地,處於福建泉州的造船廠。
泉州本就是海商雲集之地,加之總兵鄭芝龍在背後的特意扶持。
泉州造船廠不僅能生產明軍水師的大福船,還結合荷蘭戰艦蓋倫船的特點,仿造出了一種三桅炮艦。
這相當於一種大福船的火力增強型,船上最多能安放十二門兩千斤的紅夷大炮。
鄭成功收複台灣的時候,這種三桅炮艦便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而這最後一處,則是大漢治下所擁有的登萊造船廠了。
原先的時空裏,孔有德造反的時候喪心病狂的燒毀了登萊造船廠。
如今正是劉平的先見之明,才沒讓這個北方唯一具有建造大型戰艦的造船廠消失。
根據孔有德和孫元化之前送過來的賬簿,登萊造船廠經過數年的發展。
不僅能造“鎮海級”的480料大福船,而且還能仿製三桅炮艦。
而如今孔有德麾下的登州水師,其中一艘主力戰艦鎮海號,便是產自登萊造船廠的大福船。
不過考慮到登萊造船廠的主船塢隻能容納30米長度以下的船隻,根本容納不下六百料的大福船。
劉平並不打算將造船廠的位置選在登萊,不過那邊的核心匠人和船工倒是不可多得的技術人才,正好解決了如今的燃眉之急。
“登萊造船廠可為內河水師造艦,還是要選一個適合造大船的地方”
劉平躺在床上苦思冥想之下,是怎麽也沒有了睡意,當下是披衣起床,借著殿中明亮的燭光,已是來到了書桌。
劉平順手將沿海輿圖鋪了開來,便看著幾個地方仔細察看。
才看了一會兒,劉平突然是眼前一亮,順手就指向了一處標注。
“膠州灣,薛家島!”
在前世之時,劉平還曾去那裏的曆史博物館旅遊過。
1898年,德國人強租青島之後,便選址薛家島建設海軍基地。
而共和國北海造船廠的前身,正是位於薛家島的船塢工藝廠。
解決了選址的麻煩,劉平而後就想到了更為複雜的木材問題。
沒錯,正是看起來十分簡單的木材問題,卻成了扼住喉嚨的關鍵之處。
風帆戰列艦的建設,並不是隨便選什麽木材都行的。
按照明代戰船的傳統用材,則是赫赫有名的楠木。
楠木不僅木質堅硬耐腐蝕,紋理還十分順直,適合船匠進行加工。
而且楠木的主體樹幹高大,這使得可以單體截取船隻的龍骨,這對於船隻的穩定性來說,簡直就是天造地設的一種好材料。
鄭和下西洋之時的主力旗艦大寶船,桅杆、桅座等主要受力結構,所用的都是楠木。
但由於嘉靖老道士修建宮殿,伐遍了四川和貴州地區的楠木,到了萬曆朝時已是一木千金求。
現在楠木雖然還有產,可產地還在西南地區,那是桂明小朝廷的勢力範圍。
劉平都不用多想,運送楠木完全就是做夢。
至於性能更好,材質更加硬的鐵力木,國內如今隻有兩廣地區有產。
而在華北產的木材之中,適合建船的隻有鬆木這一種。
隻不過鬆木這種材料多疤痕,硬度也十分的堪憂。
這樣一來,鬆木製出的戰艦壽命僅在兩年時間。
不過也並不是沒有平替的木種,遼東半島的金州、複州衛一帶盛產橡木,也就是天工開物中的柞木。
作為帶英皇家海軍艦船專用木種,橡木的含金量自然不用多說了。
但金州、複州一帶現在都是後金治下,想要開伐林場的話,隻有一個辦法。
“隻有打!必須用刺刀和大炮為海軍搶來這些優質的柞木……”
劉平緊盯著複州和金州的位置許久,忽然發現了位於正下方的旅順口。
“現在是不打也得打了!”
旅順口這個地方的重要性,便是在現代都是共和國海軍的重中之重。
其位置正好卡在了渤海海峽的最窄處,而且還三麵環山易守難攻。
更難得的是,旅順口主航道深達八十多米。
要知道二百料的戰船吃水才三米多,這意味著旅順可以停泊千料以上的大船。
而且受到黃海暖流的影響,遼東能凍死人的冬天旅順口竟然不結冰。
麵對如此優渥的條件,劉平可以堅定的斷言一句,隻要掌握了旅順,便掌握了東北亞地區的海權走向。
其實旅順這個地方對於劉平來說,還有一種特別的意味。
因為華夏第一支近現代海軍,北洋水師曾慘敗於此。
“華夏海軍的命運不該如此!”
劉平想到了黃海大戰時致遠號開足馬力撞向吉野號時的無奈,又想到了旅順因為倭軍水陸齊攻輕易丟失的慘痛結局……
一夜未眠,第二天的一大早,依舊精神抖擻的劉平下旨宣四位總理大臣入宮。
輝煌又不失厚重的大殿上,劉平與四人一番正常的禮節後,當即正色道:“今日召集諸位愛卿前來,隻為了一件事,朕要發兵遼東!”
一言驚起四座,李信四人不由是瞪大了眼睛:“陛下可是要收複失地?”
“正是如此,不知諸位愛卿可有什麽異議?”
再次聽到了劉平的確定之語,被驚到的四人心中竟湧出一種難以抑製的興奮。
“陛下放心!總理衙門全力支持此次發兵遼東”
“臣欲親自領兵掛帥,望陛下恩準”
在這一刻,牛李二人的意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