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削藩之計巧暗渡

字數:3939   加入書籤

A+A-


    李自成等人如此讚成,一邊的張獻忠、艾能奇二人更不是什麽傻子。
    如今孫可望和李定國都在大漢得到重用,這二人自然是支持劉平的決定。
    一直到耿精忠和孔有德,以及祖大壽和何可綱。
    這四人手底下都有一定的私兵,對於改製裁軍這事,自然是不願意的。
    隻不過眼下又不好出言拒絕,還是圓滑的祖大壽行禮笑道:“陛下,我等用手底下的老兄弟都習慣了,又不通新軍的操練之法,望陛下準許遼鎮兵馬仍行舊製……”
    一邊的孔有德也見縫插針,出言附和道:“祖大人說的在理,不是我等不願支持陛下的決定,便讓臣統領新軍,那也是一竅不通啊,”
    為首的二人都這樣了,何可綱和耿仲明自然沒有什麽異議。
    聽著這二人的話,劉平心中是微微一歎,隻道是他們放不下手中的私權。
    “可你二人有沒有想過,憑借著舊軍如何統一全國……”
    劉平心中吐槽著,已想到了前日裏黑衣衛送來的密報。
    隨著漢軍憑借著火器戰無不勝,各方勢力也注意到了火器的優勢。
    孫傳庭等人更是在陝西大批編練銃手,鑄造大炮,往後漢軍的火器優勢隻會越來越小。
    若是還以舊軍對上各地新練的明軍,廣寧之敗難保不會再次上演……
    想到了這裏,劉平更是堅定了改軍的決心:“不習操練之法可以去學,爾等都是年富力強的年紀,難道不知活到老,學到老之理?”
    聽著劉平話中的決絕之意,孔有德四人感到了絕望。
    沉默了許久,孔有德像是下了什麽決心一樣:“陛下說的是,臣願自裁登萊水師人馬,從此為一登萊海軍學院的教官……”
    “好!孔愛卿如此為朝廷考慮,朕當真是心懷大慰,登萊海軍學院初建,正需要海戰經驗豐富的教官,不隻是孔愛卿,凡是登萊水師中的軍將,裁軍之後一切待遇照舊,若是有想加入海軍學院的,通過考核可任教官……”
    “謝陛下恩典,不過臣還有個不請之請,望陛下能答應!”
    孔有德眼中閃著狡猾之色,順勢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臣家中長子廷訓年方十五,望陛下能開恩許其加入保定軍校,學習新軍操練之法,繼續為朝廷效力!”
    聽著他的要求,劉平的眼睛微微眯起,孔有德這老小子還真是聰明。
    這家夥已經看出了劉平裁軍的決心,自知大勢難為。
    反而來了一招釜底抽薪,將所有資源傾斜到自己的兒子身上。
    若是孔廷訓能在新軍之中掌權,孔有德又何須在乎孔家地位不保……
    劉平對於孔廷訓這個人,腦中沒有足夠多的記憶。
    印象之中,孔廷訓後來一直跟著孔有德南征北戰。
    李定國攻破桂林之後,孔有德自焚而死,其一對子女孔廷訓和孔四貞外逃。
    後孔廷訓被李定國俘獲,於順治十五年在雲南被處決。
    如果劉平願意的話,李定國和孔廷訓二人便能成為同學。
    “曆史果真是太魔幻了,不過孔有德既然願意裁軍,我便答應了他又如何?”
    念及於此,劉平朗聲笑道:“孔愛卿深明大義,朕本該答允,不過新軍之中可不是養豬的地方,朕可以給他一個特許入學名額,不過後麵升遷之事,全要憑實打實的戰功!”
    “既有陛下金口玉言,那臣便放心了!”
    孔有德終於露出了笑容,顯然對自己的兒子很有信心。
    再者,話又說回來了,不看僧麵也要看佛麵。
    我孔有德畢竟為大漢流過血,孔廷訓隻要是塊金子,那便一定會發光。
    與孔有德不同,耿仲明和何可綱二人願意進入軍校學習新軍操練之法。
    至於孔有德為什麽不這樣,拜托,場上隻要是個明眼人的,都看出了劉平的削藩之意。
    便是祖大壽和孔有德願意進入軍校學習,劉平也會尋個借口命其二人告老還鄉。
    因為這二人在舊軍之中的影響力太大,何、耿二人遠沒有那種號召力。
    終於到了糾結的祖大壽,他顯然也想和孔有德一樣。
    可祖大壽一想到自己草包兒子祖澤潤,便放棄了這個決定。
    頓了頓,祖大壽又跪倒在地:“陛下,老臣也有一個不清之情,望陛下能特赦吳三桂,許其進入軍校學習新軍操練之法,往後為新軍戰將……”
    聽著祖大壽的話,劉平心中不禁又是一陣冷笑。
    看來這家夥是將寶全押在了吳三桂這個外甥的身上。
    三桂子雖然人品不太行,但其人還是十分有才能的。
    關寧軍如果全部裁撤,吳三桂也隻能老老實實的為大漢效力。
    至於吳三桂會在新軍中培植黨羽,擁兵自重之事,劉平根本就懶得擔心。
    因為此次招兵不僅要選擇身世清白的良家子,其軍官都會從軍校中的學生選拔。
    吳三桂要是敢有什麽不老實的地方,恐怕手底下的人會第一個不願意……
    “朕願意答應祖愛卿,三個月之後特赦吳三桂的等人……”
    “臣謝主隆恩……”
    在劉平的鐵腕強權之下,在各方勢力的妥協之下,大漢新一輪的軍改轟轟烈烈的開始。
    先是關寧軍一萬五千多人裁軍,而後是登萊水師三萬多人裁軍。
    其中一千多實戰經驗豐富的老水兵加入登萊海軍學院,成了大漢海軍的第一批教官。
    而後是各地的守備軍,共計十萬餘人全部裁軍。
    各部除去留其軍中精銳,再擴招身世清白,老實的良家子弟入伍。
    統一交由經曆過數次大戰的豐台大營老兵開始集訓,訓期為三個月。
    對於被裁撤的各地軍卒,劉平也不是什麽刻薄寡恩之人,統一發放五兩銀子的遣散費,交由各地官府安排墾荒事宜。
    五兩銀子的購買力,在如今的大漢已是十分之強了。
    與之前要交稅不同,此次大墾荒獲得的田地,隻要是自己開墾的報與縣衙花名冊後,便可成自己的土地。
    不過這也是有限度的,劉平規定一人最多隻能開墾十畝良田。
    因為再多的話,難免會引起有心之人的覬覦,從而導致吏治的腐敗。
    十畝田地,加上高產的農作物,已是可以滿足一個成年人的正常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