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財政的重要性

字數:3761   加入書籤

A+A-


    他指著其中一個"π=3.1416"的符號問道:"咦,這不是圓周率嗎?"
    "是,殿下!這是數學課本中提到的圓周率。"
    楊榮連忙解釋,"學生發現用它來計算弧形拱頂的用材量,比傳統的"周三徑一"精確得多。"說著又從袖中掏出個小巧的算盤,"不過為保萬全,學生還是用傳統算學複核了三遍。"
    食堂的琉璃窗將陽光折射成七彩光斑,灑在這張攤開的圖紙上。
    朱雄英注意到,圖紙邊緣還標注著"水力紡紗機齒輪模數計算"、"新式火炮仰角射表"等小字。
    "看來你是真下了苦功。"朱雄英欣慰地點頭,"不過孤很好奇,為何不選更能發揮你算學特長的戶部?"
    楊榮深吸一口氣,目光炯炯:
    "殿下教導過,大明此時需要的是"經世致用"之才。戶部計算雖繁,終究是紙上數字。"
    他指向窗外隱約可見的工地,"而工部的每一筆計算,都會變成實實在在的堤壩、橋梁、水車...學生想親眼看著自己的算籌,變成利國利民的工程。"
    這番話讓在座眾人都停下筷子。
    解縉忍不住擊節讚歎:"好一個"經世致用"!楊小友這番見識,倒讓老夫自愧不如!"
    王貞儀也連連點頭:
    "楊學弟說得太對了!就像我設計的那個蒸汽提水機,若沒有精確計算氣壓與容積的關係,根本造不出實用機型。"
    朱雄英眼中閃過讚賞之色,他夾起一塊紅燒肉放到楊榮碗裏:"既如此,孤準了。不過..."
    目光在三人臉上緩緩掃過,陽光透過琉璃窗,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投下細碎的金芒。
    "工部固然重要,但戶部同樣關係國本。"他輕輕敲擊著桌麵,"孤問你們,在你們看來,戶部是否隻是紙上談兵,撥弄些數字而已?"
    餐桌上頓時安靜下來。
    楊榮握著算盤的手指微微收緊,王貞儀不自覺地咬住下唇,就連一向健談的解縉也陷入沉思。遠處食堂的嘈雜聲仿佛被隔在了另一個世界。
    良久,解縉第一個開口:
    "回殿下,臣以為戶部之責,首在量入為出。"
    他整理著思緒,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畫著圈,"譬如去年修築運河,若非戶部精打細算,采用分段承包之法,恐怕要多耗費三十萬兩白銀。"
    頓了頓,又補充道,"再如市舶司關稅改製後,歲入增加了四成有餘..."
    楊榮突然抬頭,眼中閃過明悟:"原來如此!就像學生驗算橋梁用料,戶部是在驗算整個大明的"用料"!"
    王貞儀也若有所思:"這麽說來,蒸汽提水機要想推廣,也得先過戶部這一關——要計算在多少年內能收回成本..."
    朱雄英唇角微揚,卻搖了搖頭:
    "這些確實是戶部職責,但還不全麵。"他拿起茶壺,緩緩往杯中注水,"你們看,若這茶水是大明財富,戶部要做的不僅是計量多少..."
    茶水漸漸滿溢,朱雄英突然停手:
    "何時該止?"又傾斜壺身讓茶水流出:"何時該放?"最後將茶水勻入三個空杯:"如何分配?"
    三人不約而同地坐直了身子。
    "戶部真正的精髓,在於"調控"二字。"
    朱雄英的聲音沉穩有力,"譬如江南水患,該撥多少賑災銀?多則浪費,少則民亂。”
    “又比如邊關軍餉,何時發?發多少?以何種形式發?這些都關乎國運。"
    "前幾年,北方三省的收支中,太原府稅糧比往年少了三成,表麵看是災荒所致,實則是當地豪強隱匿田產。”
    “若非戶部新製的"魚鱗圖冊",這等貓膩如何察覺?"
    解縉恍然大悟:"所以殿下推行"一條鞭法",是要讓稅賦..."
    "不錯。"朱雄英點頭,"統一折銀征收,既方便百姓,又杜絕了中間盤剝,但這需要戶部製定詳盡的折算標準——每石米折銀幾何?每匹絹又當幾何?各地物價不同,如何平衡?"
    “這又需要戶部的人進行預算決算。”
    楊榮已經掏出炭筆在紙上疾書,突然抬頭問道:
    "那"預算決算"是何意?"
    "問得好。"朱雄英眼中閃過讚許,"譬如修建一座橋,工部計算用料,戶部則要統籌:今年能撥多少銀?分幾期撥付?若遇戰事需挪用,又當如何調整?"
    他指向窗外隱約可見的工地,"你們看到的是一座橋,背後卻是整個大明的財政調度。"
    王貞儀突然輕呼:
    "我明白了!就像我設計發明,不僅要考慮單個零件,更要統籌整個係統的協調運作!"
    "正是此理。"朱雄英微笑,"戶部就是大明的"調節器",豐年儲糧,荒年放賑;戰事加稅,太平減賦。何時該鑄新幣,何時該回收寶鈔...這些決斷,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解縉已是滿臉震撼:"如此說來,戶部實乃..."
    "經濟命脈。"朱雄英接過話頭,"所以孤說,工部造的是實物,戶部鑄的卻是國本。”
    “二者缺一不可。"他意味深長地看著楊榮,"現在,你還覺得戶部隻是撥弄數字嗎?"
    楊榮手中的炭筆"啪"地掉在桌上。年輕的算學生此刻才真正明白,那些枯燥的數字背後,跳動的是整個帝國的脈搏。
    猛地站起身,衣袖帶翻了麵前的茶盞也渾然不覺。
    褐色的茶湯在桌麵上蜿蜒流淌,浸濕了他方才演算的草稿紙,墨跡漸漸暈染開來。
    "殿下!"他雙手撐在桌麵上,指節因用力而發白,"學生想學這些!求殿下教我!"
    朱雄英看著年輕人眼中燃燒的求知欲,不禁莞爾。他伸手將傾倒的茶盞扶正,又從袖中取出素白的手帕,輕輕擦拭著桌上流淌的茶水。
    "阿榮啊..."朱雄英慢條斯理地疊好手帕,"治大國如烹小鮮,火候急不得。"
    他指了指桌上被茶水暈染的算式,"就像你這道橋梁承重計算,若是貪多求快,結果會如何?"
    楊榮低頭看著模糊的墨跡,頓時語塞。
    喜歡重生朱雄英,複活白起滅倭國請大家收藏:()重生朱雄英,複活白起滅倭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