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五軍也缺人

字數:3857   加入書籤

A+A-


    老朱這才回過神,輕咳一聲:"咳咳,咱覺得不錯,可以一試!"
    令人意外的是,素來最愛挑刺的文官隊列竟無一人出言反對。
    戶部尚書傅友文第一個出列,這位平日最重禮法的老臣此刻連笏板都拿歪了:
    "臣附議!寶鈔司積壓的賬冊已堆滿三間值房......"說著竟從袖中掏出一本被墨水染花的賬冊,"您看,老臣昨夜核對到三更......"
    禮部尚書李原名也急不可耐地跨步上前,連腰間玉帶歪了都顧不上整理:
    "老臣附議!此製甚善!老臣建議國子監那些學子一同加入實習考核中!”
    “他們早該多接觸實務了。"
    秦逵就更別說了,他早就想把學府裏的學子拉到工部任職了,當即附議。
    其他文官也沒什麽意見,畢竟這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事,關鍵是這事是朱雄英提議的,他們也不敢不同意。
    三大秘書長也點了點頭,自從有了中央學府的存在後,國子監的地位就有些尷尬了,那些原本應該成為國之棟梁的學子們,整日沉迷於四書五經,對於實務卻知之甚少。
    練子寧、楊靖、淩漢——同時出列,紫袍玉帶在晨光中交相輝映。
    淩漢手持象牙笏板,聲音沉穩如鍾:
    "臣附議,臣另啟奏陛下,自中央學府設立以來,國子監已形同虛設。"
    殿內頓時一片嘩然。
    國子監祭酒張顯宗憋的臉通紅,卻不敢出聲,因為淩漢說的確實是事實。
    現在的國子監就像個擺設一樣,裏麵的學子的心也是散的,他們都不知道自己讀的聖賢書還有什麽意義。
    淩漢繼續道:"國子監諸生終日埋首"四書""五經",於錢糧刑名一竅不通。"
    他從袖中取出一份考卷,"上月臣暗中測試,竟有監生將《大明律》誤認為前朝典籍。"
    朱元璋眯起眼睛,手指在龍椅扶手上輕叩。
    老皇帝早就注意到,每逢大朝會,國子監獻上的策論盡是"三代之治"的陳詞濫調,連個像樣的算學題都解不出來。
    "臣提議——"淩漢突然提高聲調,"令國子監與中央學府學子同場比試!"他轉身指向殿外,"就在這奉天門外設擂台,比實務、比算學、比刑名,比建造!"
    張顯宗終於按捺不住,踉蹌出列:
    "陛下!國子監乃祖宗..."話未說完,突然瞥見朱元璋陰沉的麵色,頓時汗如雨下。
    朱雄英適時出列:"孫臣以為,不如讓兩院學子同入各部實習三月。"他展開一份名錄,"按相同標準考核,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工部尚書秦逵突然冷笑:"國子監諸生怕是連算盤都打不利索。"說著從懷中掏出一份賬冊,"上月派去工部的五位監生,有三人將"營造尺"與"裁衣尺"混為一談!"
    聽到這話,朱雄英一愣,居然把這個忘了,等下來後,得找老朱大朱再拉上老秦聊聊。
    殿內響起幾聲壓抑的嗤笑。
    張顯宗麵如死灰,手中笏板"啪嗒"落地——他何嚐不知,如今國子監的學子們連早課都湊不齊人。
    那些曾經寒窗苦讀的監生,如今整日徘徊在中央學府門外,眼巴巴望著裏麵嶄新的格物儀器。
    朱元璋突然起身,十二幅龍袍發出沉悶的摩擦聲:
    "咱看就這麽辦!"老皇帝眼中精光閃爍,"還有幾天就過年了,等明年初三,就開始考核吧!”
    “這場考核之後,若是你們輸了,國子監就該解散了,所有學子按中央學府的規矩考核入學。"
    他意味深長地看向張顯宗,"至於你...就也跟著去學學新式記賬法吧!"
    陽光穿過殿門,將張顯宗搖晃的身影投在金磚上。這位老儒終於崩潰跪地:
    "臣...臣請求致仕..."
    朱元璋卻大笑:"急什麽?"老皇帝踱下禦階,"咱還要你親眼看著,什麽才是真正的"經世致用"!"
    就在這詭異的和諧氣氛中,武官隊列突然傳來甲胄碰撞的鏗鏘聲。
    常茂大步出列,這位膀大腰圓的將軍連行禮都帶著風:
    "末將有事啟奏!"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知道他沒憋什麽好屁,不耐煩道:“說!”
    常茂得了準許,立即扯開嗓門:"末將不服!"
    這一嗓子震得殿內文官們不約而同地縮了縮脖子,"五軍都督府的軍報都堆成山了!各衛所的軍械清冊、糧草賬目,還有新式火器的操典,全都等著人手整理!"朱雄英無奈地揉了揉眉心。
    他早該料到,這位舅舅定會跳出來。
    “是啊陛下,咱們軍中也需要各種人手啊!”
    “陛下,如今我軍中雖然人人如虎,卻也需要進行過專業學習過戰法的好苗子啊!”
    傅友德、湯和等人見狀眼前一亮,知道這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馮勝也不甘示弱,這位老將白須飄飄,聲音卻依舊洪亮:"老臣附議!如今新式火器越來越多,沒有經過專業學習的娃娃們,連裝填火藥都要教上半天!"
    武官隊列頓時騷動起來,一眾將領你一言我一語,殿內頓時喧鬧如市集。
    常茂更是直接走到朱雄英跟前,鐵手套拍得胸甲砰砰作響:
    "上次兵部要查軍籍,借調了我們三十個書辦!上個月戶部核軍餉,又借走二十個!殿下可不能厚此薄彼啊!文官衙門都有幫手,就我們武將要累死?"
    朱元璋看著這一幕,嘴角微微抽動。
    老皇帝太了解這些老部下了——他們看似粗魯,實則精明得很。
    自從朱雄英推行新學以來,軍中將領早就眼饞那些精通各科且聰慧的學子,隻是苦於沒有合適的機會要人。
    朱雄英深吸一口氣,從袖中取出一卷圖紙:
    "諸位將軍稍安勿躁。"
    他展開的《軍事學院營造圖》上,各類建築標注得清清楚楚,"上月軍事學院的事宜才剛通過。”
    “學院正在加緊修建,最快也得後年開春才能招收首批學員。"
    “實在不行,就隻能先借用中央學府的地,先招生和教學,等軍事學院建造好了,再轉到新校區。”
    喜歡重生朱雄英,複活白起滅倭國請大家收藏:()重生朱雄英,複活白起滅倭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