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既壽永昌
字數:3997 加入書籤
三千禁軍齊刷刷單膝跪地的聲響,驚起了簷角銅鈴上的宿鳥。
朱標轉身的瞬間,瞥見了立在武官首列的藍玉。
這位沙場老將今日特意換上了新鎧甲,正衝他微微頷首。
這個細微的鼓勵,讓他繃緊的脊背稍稍放鬆。
朱標的目光掃過殿中眾臣,在幾位藩王身上略作停留。
秦王晉王燕王身著絳紫親王服,朱樉立在宗室首位,那雙慣常銳利的眼眸此刻竟透著幾分柔和。
當他的目光與他在空中相接時,朱標分明看到對方嘴角揚起一抹真摯的笑意——那是幼時在禦書房背書過關後,兄弟倆常有的默契笑容。
朱棣站在稍後些的位置,這位以勇武著稱的三弟今日難得地收斂了鋒芒。
他粗糲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帶,眼神中雖有對那方龍椅的天然向往,卻不見半分嫉恨。
當朱標宣讀詔書時,朱棣甚至不自覺地向前傾了傾身子,生怕漏聽一字。
周王朱橚站在宗室隊列末端,這位癡迷醫術的弟弟今日破天荒地穿戴整齊,正用袖口偷偷擦拭眼角。
感受到兄長的目光,他慌亂地低下頭,卻又忍不住抬眼偷瞄。
那眼神,就像當年在東宮藥圃裏,等著長兄誇讚他新種的藥苗時一般純粹。
幾位藩王不約而同地挺直了腰背。
他們自幼跟隨這位長兄讀書習武,最是清楚朱標的為人。
燕王記得北伐時糧草告急,是太子殿下連夜籌措軍需;晉王難忘就藩途中遇劫,是大哥派親兵千裏馳援;周王更不會忘記,當他沉迷醫術荒廢課業時,是長兄為他向父皇求情...
此刻看著朱標端坐龍椅的身影,幾位藩王心中竟都湧起同樣的念頭——這天下,合該是大哥的。
龍椅上,朱元璋看著兒子穩穩落座,忽然覺得這方坐了三十年的寶座,今日格外陌生。
他下意識摸了摸空蕩蕩的腰間——那裏本該掛著傳國玉璽,當禮官開始誦讀新皇即位詔書時,老皇帝的目光不自覺地飄向殿外。
奉天門前的廣場上,朱雄英正領著皇族子弟行三跪九叩大禮。
少年挺拔的身姿,讓他想起當年在鄱陽湖血戰中初露鋒芒的自己。
恍惚間,似乎又看到了徐達、常遇春那些老兄弟的笑臉...
"...即皇帝位,以明年為亢極元年!"
隨著讚禮官最後一個尾音落下,奉天殿內外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朝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浪震得簷角銅鈴叮當作響。
朱標端坐在龍椅上,第一次從這個角度俯瞰群臣——原來父皇每日看到的,是這樣的景象。
朱元璋立在禦階左側,看著兒子從容地抬手示意眾卿平身。
那手勢與自己如出一轍,卻又多了幾分儒雅。
當朱標開始宣讀即位後的第一道詔書時,老皇帝驚訝地發現,兒子清朗的聲音竟沒有半分顫抖。
"...尊父皇為太上皇帝,母後為孝慈皇太後..."
聽到這裏,朱元璋的嘴角微微抽動。
他望向殿外漸高的日頭,忽然覺得肩頭一輕——那副扛了三十年的重擔,終於可以卸下了。
朱標緩緩展開第二道詔書,明黃的絹帛在殿中燭火映照下泛著威嚴的金光。
他的聲音依舊溫潤,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度:
"北元殘部屢犯邊陲,屠戮我大明子民。朕今承繼大統,當以雷霆之勢肅清邊患。"
他目光如電,掃過殿中每一位將領,"即命涼國公藍玉為征虜大將軍,統兵十萬,出塞討逆!"
這道旨意如同一記驚雷,在奉天殿內炸響。
文官隊列中,幾位老臣下意識地交換眼色——新君登基當日便下征討詔書,實乃本朝罕見。
但更令人震驚的還在後麵。
"此戰務求全功。"朱標的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那節奏竟與朱元璋當年決策軍務時如出一轍,"凡遇抵抗,不必請旨,可臨機決斷。"他頓了頓,語氣陡然轉厲:"朕要看到北邊草原上,皆是我大明的養馬地"
藍玉猛地抬頭,鎧甲錚然作響。
這位沙場老將眼中精光爆射,單膝重重跪地:"臣,領旨!"三個字擲地有聲,在殿中激起回響。
朱元璋站在禦階旁,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揚。
他太了解這個兒子了——看似溫和的詔書裏藏著多少殺伐決斷。"不必請旨"四個字,分明是在向天下宣告:這位新君,絕非優柔寡斷之輩。
朱標的目光掃過群臣震驚的麵容,繼續道:"另調秦王燕王晉王寧王,四王各領三萬兵馬,隨藍玉一同剿滅北元殘部。"這道安排更是精妙——既用藩王之力,又不給其獨掌兵權的機會。
兵部尚書沈溍忍不住出列:"陛下,此時出征是否..."
"沈卿。"朱標輕輕抬手,嘴角含笑,眼神卻冷如寒冰,"朕記得,三日前你還在鼓吹"弘武"之策?"一句話噎得老尚書啞口無言。
殿中落針可聞,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位以仁厚著稱的新君,此刻正在展現他真正的鋒芒。
那道"亢極"年號,絕非虛言。
"諸卿記住。"朱標緩緩起身,袞服上的金線蛟龍在燭光下栩栩如生,"朕的仁慈,隻給守規矩的人。"
他目光如炬,掃過每一個臣子的臉龐,"北元殘部既然不懂這個道理,那就讓大明的虎賁教教他們。"
朱元璋望著兒子挺拔的背影,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在鄱陽湖決戰前的誓師。
那時的自己,也是這樣睥睨群雄。
老皇帝不自覺地摸了摸空蕩蕩的腰間——傳國玉璽已交,但這股銳氣,卻在兒子身上得到了延續。
當藍玉接過虎符時,朱標親自走下禦階,為他整了整肩甲。
這個動作看似隨意,卻讓殿中武將們熱血沸騰。"朕等你的捷報。"新君的聲音很輕,卻讓藍玉這等悍將都不由挺直了腰板。
"臣定不負陛下所托!"藍玉抱拳的刹那,鎧甲鏗鏘作響,仿佛已經聽到塞外的戰鼓。
朱標轉身回座時,餘光瞥見幾位藩王複雜的眼神。
但他知道,這道出征詔書已經說明了一切——大明的刀鋒依舊鋒利,而執刀之人,已然更替。
殿外,春風拂過新插的龍旗。
那"亢極"二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在向整個天下宣告:一個嶄新的時代,就此開啟。
喜歡重生朱雄英,複活白起滅倭國請大家收藏:()重生朱雄英,複活白起滅倭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