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溫度記錄表的疑惑

字數:3974   加入書籤

A+A-


    江淺的指尖拂過密檔封皮,陳舊紙張的觸感如同觸摸著時光的褶皺。當 “鍾樓異常溫度記錄表” 幾個褪色的大字躍入眼簾時,她握著放大鏡的手微微顫抖。玻璃鏡片下,工整的阿拉伯數字排列成精密的矩陣 —— 鍾樓地下室的溫度持續穩定在 4.2c,這個數值與常規環境溫度的巨大差異,如同刺入平靜湖麵的冰錐,激起無數疑問。
    作為巴蜀民俗學研究所的青年學者,江淺對異常現象有著天生的敏銳嗅覺。她翻開泛黃的記錄冊,發現這個溫度從 1937 年首次記錄至今,跨越八十餘年的時間長河,始終保持著驚人的穩定。這種違背熱力學常識的恒溫現象,讓她想起三個月前在祖宅地窖發現的青銅羅盤 —— 同樣刻滿古蜀文字,同樣散發著神秘莫測的氣息。
    “4.2c……” 江淺在實驗室的白板上寫下這個數字,旁邊密密麻麻標注著各種猜想。她調出最新的地質勘探數據,發現鍾樓恰好位於龍泉山斷裂帶的次級褶皺上,“難道與地脈能量有關?” 她突然想起古籍中關於 “地脈如血脈,靈氣凝於穴” 的記載,迅速在地圖上標記出附近的溫泉分布點。
    為了驗證猜想,江淺帶著便攜式地質雷達和紅外熱成像儀,再次來到鍾樓。這座始建於民國時期的建築,青磚外牆爬滿了歲月的痕跡。在當地文物局的協助下,她在鍾樓底層發現了隱蔽的通風口,儀器顯示地下存在異常的磁場波動。當雷達波穿透三米厚的混凝土層時,屏幕上突然出現了類似蜂巢結構的反射影像。
    “這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江淺將數據傳輸給考古團隊,手指在屏幕上反複縮放。那些規則的幾何圖形,分明是人工建造的痕跡。她想起在省圖書館查到的 1942 年《華西都市報》舊聞,曾提到鍾樓施工時發現 “地下有古老石室,寒氣沁人”,但後續報道卻離奇消失。
    在古文字專家的幫助下,江淺破譯了祖宅青銅羅盤上的銘文。“太陰凝寒,以鎮乾坤” 八個古蜀文字,與她在鍾樓通風口發現的刻痕如出一轍。這個發現讓她心跳加速,立即聯係了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工作的師兄李軒。
    “從量子物理學角度看,特定溫度確實能維持某些微觀結構的穩定。” 李軒在視頻通話中推了推眼鏡,將電腦屏幕轉向江淺,“你看這個實驗數據,4.2k約  269c)是氦的超流態轉變溫度,但 4.2c……” 他突然頓住,“除非,他們在利用某種未知的量子糾纏現象。”
    這個大膽的假設讓江淺豁然開朗。她立即組織了跨學科團隊,成員包括建築考古學家趙婉兒、機械工程師王大叔,以及精通古蜀文明的研究生小林。在獲得相關部門的許可後,他們帶著專業設備,小心翼翼地撬開了鍾樓底層的檢修口。
    下行的鋼梯在手電筒的光束中延伸,潮濕的空氣裏彌漫著鐵鏽與青苔的氣息。當紅外測溫儀顯示溫度降至 4.2c時,江淺的呼吸都變得凝重起來。通道盡頭,一扇刻滿星圖的青銅門擋住去路,門上的北鬥七星圖案與祖宅羅盤完全吻合。
    “這是密碼鎖。” 趙婉兒蹲下身,用專業設備掃描門紋,“根據古蜀星象學,北鬥第七星‘搖光’對應方位……” 她轉動青銅門的星象儀,隨著齒輪咬合的哢嗒聲,厚重的大門緩緩開啟。
    門後是一個巨大的環形空間,穹頂布滿精密的齒輪裝置,牆壁上鑲嵌著類似電路板的神秘紋路。中央的水晶柱散發著幽藍的光芒,溫度傳感器顯示這裏的磁場強度是地表的三十倍。江淺注意到地麵刻著的古蜀銘文:“以地脈為樞,借星鬥之力,調四時之序。”
    “這根本不是普通建築。” 李軒撫摸著牆壁上的紋路,“這些凹槽的尺寸和超導量子幹涉器件驚人相似,難道古人已經掌握了量子計算技術?” 他的話讓眾人不寒而栗。
    就在這時,頭頂的齒輪裝置突然發出轟鳴聲,水晶柱的藍光開始有規律地閃爍。王大叔舉起工程相機,拍下快速變化的光影序列:“這是摩爾斯電碼!” 他迅速將圖像導入解碼程序,屏幕上跳出一串數字 ——,正是三天後的日期。
    “這意味著什麽?” 小林緊張地問。江淺盯著不斷閃爍的水晶柱,突然想起在古籍中看到的預言:“當北鬥移位,寒淵共鳴,天地將現裂隙。” 她打開地質監測 app,發現龍泉山斷裂帶的微震頻率正在異常升高。
    “我們必須弄清楚這個裝置的作用。” 江淺帶領團隊繼續深入,在地下二層發現了塵封的檔案室。泛黃的圖紙顯示,這個建築最初是民國時期的 “地脈研究站”,旨在利用古蜀文明遺跡開發新能源。而那個恒定的 4.2c,正是為了維持某種 “量子諧振腔” 的穩定運行。
    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在最底層的密室中發現了更驚人的秘密。牆壁上的全息投影裝置在感應到特定磁場後啟動,一位穿著民國服飾的科學家出現在眾人麵前:“我們發現古蜀人利用地脈能量構建了量子糾纏網絡,這個裝置不僅能調節局部氣候,更能……” 影像突然中斷,隻留下最後一句話在密室回蕩:“記住,平衡一旦打破,災難將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時,地麵傳來劇烈的震動。監測儀器顯示,龍泉山斷裂帶的應力值突破臨界,一場裏氏 6.8 級的地震即將發生。江淺看著控製台的操作界麵,發現啟動 “能量疏導程序” 需要特定的溫度和磁場參數 —— 正是 4.2c和當前的磁場強度。
    “原來 4.2c是啟動密碼!” 李軒激動地喊道。江淺深吸一口氣,按下啟動鍵。隨著水晶柱爆發出耀眼的藍光,地下傳來類似齒輪轉動的轟鳴聲。地麵的震動逐漸減弱,監測數據顯示地震能量被成功引導至地下深處。
    這次經曆徹底改變了江淺的認知。她意識到,古蜀文明留下的不僅是傳說,更是超越時代的科學智慧。在後續的研究中,她帶領團隊建立了 “古蜀量子文明” 研究課題,試圖揭開隱藏在神秘溫度背後的科學真相。而那個始終保持 4.2c的鍾樓地下室,也成為了連接古代智慧與現代科技的紐帶,繼續訴說著跨越千年的文明傳奇。在成功化解地震危機後,江淺團隊的研究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關注。各國頂尖科學家紛紛申請加入“古蜀量子文明”研究課題。然而,平靜並未持續太久。一天,江淺收到一封匿名郵件,裏麵隻有一句話:“你們以為危機解除了嗎?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
    緊接著,全球多地出現了神秘的能量波動,其頻率竟與鍾樓地下室的量子諧振腔相似。江淺意識到,這或許是古蜀文明隱藏更深的秘密在逐漸浮出水麵。
    她帶領團隊再次深入鍾樓地下室,試圖從那塵封的檔案室和全息投影裝置中尋找新的線索。在仔細研究後,他們發現了一個隱藏的通道,通道盡頭是一個散發著奇異光芒的房間。房間中央,一個巨大的水晶球懸浮著,球內閃爍著神秘的符文,似乎預示著一場更大的挑戰即將來臨……江淺小心翼翼地靠近水晶球,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當她的手快要觸碰到水晶球時,符文突然加速閃爍,一道強光將眾人籠罩。等光芒散去,他們竟身處一個陌生的空間,四周是流動的能量線條,像是某種巨大的能量矩陣。
    “這是哪裏?”小林驚恐地問道。江淺冷靜觀察著周圍,“可能是古蜀文明設置的另一個維度空間。” 此時,空間中出現了一個虛幻的身影,正是之前全息投影裏的民國科學家。
    “你們已經觸發了真正的考驗。這個水晶球是古蜀文明守護地球能量平衡的關鍵。如今全球的能量波動是因為有邪惡力量試圖打破平衡。”科學家說道。
    江淺堅定地說:“我們會守護好平衡。”科學家點點頭,“要想恢複平衡,需破解水晶球符文的秘密。” 隨後,身影消失,隻留下眾人麵對神秘的水晶球,一場與邪惡力量爭奪地球能量平衡的戰鬥即將打響。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時砂遺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