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情報傳遞效果初顯

字數:1997   加入書籤

A+A-


    春雪初融的太行山脈間,江淺蹲在一處廢棄窯洞的通風口前,手指輕撫過石壁上嶄新的磁性軌道。載體滑過的嗡鳴透過掌心傳來,混著遠處若有若無的槍炮聲,在潮濕的洞壁間回蕩。自星淵傳遞方案推行以來,這樣的場景已成為她和戰友們最熟悉的旋律。
    "第三批物資路線確認無誤!"宋棲凰的聲音從對講機傳來,帶著壓抑的興奮。她此刻正潛伏在陽泉日軍倉庫的下水道裏,銀戒指在汙水中泛著冷光。通過微型攝像頭,江淺看到她將記載著軍火運輸路線的膠卷塞進載體玻璃艙,古蜀文字的加密符號在幽暗中閃爍。
    顧雲舟在三公裏外的接收點嚴陣以待,手中的磁力控製器旋鈕已調至"北鬥開陽"方位。當載體如銀色遊魚般滑出管道時,他幾乎是屏住呼吸取出情報。解密後的圖紙上,日軍最新部署的防空炮位置清晰可見,這將直接影響八路軍即將發起的破襲戰。
    這樣的場景在華北大地不斷上演。在平遙古城的茶樓裏,地下黨將密信藏進特製的茶壺,通過廚房煙道傳遞;雁門關的地道中,民兵們用陶罐模擬載體,順著地下水道將情報送往指揮部。每個據點都成了星淵網絡的節點,而那些看似普通的通風管道、排水渠,實則是流淌著戰略機密的"隱形血脈"。
    最驚險的一次傳遞發生在太原城。當江淺收到內線傳來的"日軍生化武器即將轉移"的絕密情報時,星淵節點的激活時間卻還有整整三天。"啟動生物電應急通道。"她咬破指尖,將血液滴在載體感應區。胎記與載體產生的共鳴幾乎灼傷皮膚,但當帶著藍色熒光的載體消失在管道時,她知道這場與時間的賽跑已經贏了一半。
    七十二小時後,晉綏軍根據這份情報,在娘子關成功截獲日軍運輸車隊。從繳獲的文件中,他們發現了更令人震驚的陰謀——日軍計劃用改良版的人魚淚汙染汾河水源。這個消息通過星淵係統飛速傳遞,各抗日組織迅速聯動,在汾河沿岸布下天羅地網,讓敵人的毒計徹底破產。
    情報傳遞效率的提升帶來了連鎖反應。過去需要三天才能送達的緊急情報,如今最快隻需半小時;曾因電磁監測而中斷的跨區域協作,在星象加密的保護下暢通無阻。江淺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戰果:炸毀日軍軍火庫七座、截獲運輸車隊十二次、解救被抓壯丁三百餘人......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星淵係統在黑暗中無聲的守護。
    但最讓江淺感動的,是基層戰士們的創造力。在五台山的據點,遊擊隊員們用山核桃殼製作載體外殼,既隔音又能規避金屬探測;冀中平原的地道裏,孩子們將情報藏在風箏線軸中,借著通風口的氣流傳遞。這些充滿智慧的改良,讓星淵方案真正在民間落地生根。
    某個滿月之夜,江淺站在鍾樓頂層,看著北鬥七星的光輝灑在城市廢墟上。她後頸的胎記微微發燙,這是星淵網絡產生共鳴的信號。對講機裏陸續傳來各據點的加密匯報,每個聲音都帶著難以掩飾的喜悅。宋棲凰在陽泉傳回了日軍換防的詳細情報,顧雲舟在保定確認了新的軍火生產地,而遠在雁門關的李梅,正帶著隊員們準備伏擊運輸生化原料的車隊。
    "你看,"宋棲凰不知何時出現在她身後,銀戒指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這些星星之火,真的成燎原之勢了。"她展開最新的戰報,上麵記載著因為情報及時,八路軍成功摧毀日軍新建的地下兵工廠。
    江淺輕輕撫摸著胸前的青銅羅盤,這是祖父留下的信物,此刻卻承載著整個華北的希望。她想起最初分享方案時的忐忑,想起那些不眠不休的改良時光,而所有的付出,都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珍貴的回報。
    遠處傳來零星的槍聲,但江淺的眼中充滿堅定。星淵係統不僅是情報傳遞的工具,更是聯結所有抗日力量的紐帶。當每個據點都成為守護黎明的星辰,當每條通風管道都流淌著希望的密語,勝利的曙光,已然不遠。
    她掏出鋼筆,在日記本上寫下:"古蜀先民仰望星空時,是否也預見了今日的光景?那些跨越千年的智慧,終於在最黑暗的時刻,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合上本子的瞬間,鍾樓的鍾聲響起,與星淵網絡的共鳴聲交織在一起,仿佛是曆史與現實的對話,訴說著永不熄滅的信念與希望。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時砂遺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