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改進實驗裝置的設計
字數:3258 加入書籤
在一個融合了古老神秘與現代科技氣息的工作室內,江淺正與工程師陳工俯身於設計圖紙前,周圍擺滿了青銅棱鏡的研究資料、各種儀器的零件以及未完成的實驗裝置模型。燈光柔和地灑在他們專注的麵龐上,映照著桌上淩亂卻又充滿思路的草圖與筆記。
江淺眉頭微皺,手指點在圖紙上一處光線發射係統的設計區域,說道:“陳工,目前的光線發射係統雖然能滿足基本的實驗需求,但對於模擬古代儀式中光線的精準度和特殊效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你看能不能調整一下光線的聚焦方式,讓光線能更集中地照射在青銅棱鏡特定位置,就像古代儀式中可能出現的那樣。”
陳工推了推眼鏡,仔細端詳著圖紙,說道:“江姐,您說得對。我考慮可以更換一種更精密的透鏡組,通過調整透鏡的曲率和間距,實現光線的精準聚焦。同時,采用新型的光源材料,能夠更靈活地控製光線的顏色、強度和頻率,這樣或許能更好地模擬古代儀式中光線的複雜變化。”
江淺眼睛一亮,說道:“陳工,這個想法太棒了!古代儀式中的光線可能蘊含著特殊的象征意義和功能,通過更精準地模擬,說不定能讓青銅棱鏡產生更明顯的反應,為我們的研究帶來新的突破。那能量輸入係統呢,你有什麽優化思路?”
陳工拿起一支筆,在圖紙旁邊空白處畫了個簡單的示意圖,說道:“江姐,能量輸入係統目前的問題在於能量分布不夠均勻,而且難以實現高精度的能量調控。我計劃引入一種微納能量陣列技術,通過微小的能量發射器陣列,可以更精確地控製能量的輸入位置、強度和波形。這樣不僅能提高能量輸入的精度,還能模擬出古代儀式中可能存在的複雜能量場。”
江淺點頭稱讚道:“陳工,這個技術聽起來很前沿,也很符合我們的需求。不過實施起來難度大嗎?需要多久能完成相關設備的定製?”
陳工思索片刻,說道:“江姐,這項技術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我們團隊有相關的經驗積累,應該能克服。設備定製周期大概需要兩到三個月,期間我們還需要不斷調試和優化,確保其與整個實驗裝置的兼容性。”
江淺說道:“好的,陳工,時間上我們可以協調安排。另外,電流檢測精度也至關重要。我們要確保能夠捕捉到青銅棱鏡產生的極其微弱電流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這對我們研究電流與時空參數的關係非常關鍵。”
陳工說道:“江姐,關於電流檢測精度的提升,我打算采用最新的量子隧穿電流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基於量子隧穿效應,對微弱電流的檢測精度比傳統傳感器高出幾個數量級,能夠滿足我們對電流檢測的高要求。而且它體積小巧,便於集成到我們的實驗裝置中。”
江淺說道:“陳工,這個傳感器聽起來很合適。那在更好地模擬古代儀式環境方麵,除了光線和能量的優化,你還有什麽其他想法嗎?”
陳工環顧了一下四周的資料,說道:“江姐,我覺得可以從環境氛圍和輔助道具兩方麵入手。在環境氛圍上,我們可以搭建一個密閉的實驗艙,通過調節艙內的溫度、濕度、氣壓以及氣體成分,模擬古代儀式可能的環境條件。至於輔助道具,參考您提供的古代儀式資料,我們可以製作一些類似古代祭台、法器的模型,放置在青銅棱鏡周圍,營造出更逼真的儀式場景。”
江淺興奮地說道:“陳工,你考慮得太周全了!這樣全麵的模擬很可能會讓我們的實驗更接近古代真實情況,從而獲得更有價值的研究數據。不過搭建實驗艙和製作輔助道具也需要不少時間和精力,你看怎麽安排比較好?”
陳工說道:“江姐,實驗艙的搭建和輔助道具的製作可以同步進行。我安排團隊裏擅長機械結構設計和模型製作的同時負責這兩塊內容。在製作過程中,我們保持密切溝通,根據您提供的古代儀式相關信息,不斷調整和完善設計,確保能最大程度還原古代儀式環境。”
接下來的日子裏,江淺與陳工及其團隊緊密合作。陳工帶領團隊成員全身心投入到光線發射、能量輸入係統的改進以及電流傳感器的集成工作中。負責實驗艙搭建的小周和製作輔助道具的小劉也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
“陳工,這個新型光源材料的測試結果出來了。”團隊成員小李拿著一份報告匆匆走進工作室,“通過調整電流驅動,我們能夠實現二十種不同顏色的光線輸出,並且強度和頻率的調節範圍也符合我們的預期。不過在高頻閃爍模式下,光源的穩定性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陳工接過報告,仔細看著數據,說道:“小李,高頻閃爍模式下的穩定性問題很關鍵。你和小趙再研究一下光源的驅動電路,看看是不是哪裏的參數設置不合理。爭取在下周前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我們就能進行光線發射係統的整體聯調了。”
與此同時,負責實驗艙搭建的小周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陳工,江姐,實驗艙的氣密結構遇到了點麻煩。按照設計要求,艙內要能維持高精度的溫濕度和氣壓控製,但目前的氣密材料在低溫環境下會出現微小的泄漏,影響整體性能。”小周一臉焦急地說道。
江淺說道:“小周,別著急。我們一起想想辦法。陳工,你覺得換一種氣密材料怎麽樣?或者對現有的材料進行特殊處理?”
陳工思索片刻,說道:“江姐,我覺得可以嚐試對現有的氣密材料進行表麵塗層處理,增強其在低溫下的密封性。另外,在艙體結構設計上,我們再增加一些密封冗餘設計,雙重保障實驗艙的氣密性。小周,你去聯係材料實驗室,看看哪種塗層材料比較適合,盡快安排測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逐步推進。經過數周的緊張調試和優化,光線發射係統、能量輸入係統以及電流檢測模塊都取得了顯著的改進。實驗艙的氣密問題也得到了解決,輔助道具的製作也接近尾聲。
“江姐,陳工,你們看這個古代祭台模型。”小劉小心翼翼地將一個精致的模型放在桌上,“按照古代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的樣式,我們還原了祭台的外形和一些關鍵裝飾細節。旁邊這幾個法器模型也都製作完成了,你們看看是否符合要求。”
江淺和陳工仔細端詳著模型,江淺滿意地說道:“小劉,做得非常好!這些模型很好地還原了古代祭台和法器的樣子,放在實驗裝置中,能極大地增強古代儀式環境的模擬效果。陳工,現在整個實驗裝置的集成情況怎麽樣了?”
陳工說道:“江姐,目前各個子係統都已經基本完成集成,正在進行最後的整體調試。預計再有一周時間,就能完成全部調試工作,我們就可以用改進後的實驗裝置進行新一輪的實驗了。”
江淺看著眼前凝聚著眾人心血的改進實驗裝置,心中充滿了期待。她深知,這個精心設計和改進的實驗裝置將為他們研究青銅棱鏡打開新的局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揭開青銅棱鏡更多的神秘麵紗,為古代文明與時空奧秘的研究帶來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