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五怨器製作工藝的研究與推測
字數:2242 加入書籤
實驗室的通風係統發出低沉嗡鳴,江淺站在防彈玻璃罩前,目光穿透厚重手套凝視著內部旋轉的青銅碎片。這是他們從商周古墓出土的最大一塊殘片,表麵蝕刻的雲雷紋在強光下泛著幽藍光澤。當她輕輕轉動旋鈕調整觀察角度時,金屬表麵突然浮現出細密水珠——不是潮濕空氣所致,而是某種能量場具象化的證明。
“溫度傳感器顯示局部降溫速率異常。”負責儀器監控的小王盯著屏幕驚呼。江淺立刻抓起記錄本飛速書寫“繼續注入惰性氣體,保持真空環境。”隨著氣壓表指針跌落,詭異的現象出現了那些水珠並未凝結成冰晶,反而像活物般沿著紋路脈絡緩緩蠕動,最終匯聚到器物底部形成微型漩渦。
冶金專家老陳帶著便攜式光譜儀匆匆趕來。他將探頭貼近漩渦中心,眉頭越皺越緊“成分分析顯示含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但半衰期完全不符合自然規律……”話音未落,操作台上的天平突然失衡,砝碼自行滑動向實驗體方向聚集。眾人驚覺後退時,整個工作台已懸浮離地三厘米,桌麵紙張嘩啦作響如同被颶風席卷。
“立刻終止實驗!”安全主管的嗬斥聲中,應急排風裝置轟然啟動。待一切恢複平靜後,團隊圍著監控錄像反複推敲。慢鏡頭回放揭示驚人細節當激光切割機接觸殘片瞬間,金屬斷麵呈現出類似生物細胞的結構分層,每層間隙都閃爍著熒光顆粒。材料學家抽取樣本放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後得出結論“這不是鑄造成型的合金,而是某種有機晶體礦化的產物。”
為驗證猜想,他們遠赴雲南鎳礦洞進行實地考察。在地下三百米的巷道裏,手電筒光束照亮了岩壁上天然形成的樹狀結晶體。地質錘敲擊下的碎屑落入試管時,竟發出類似鳥鳴的清響。隨行的老礦工顫抖著撫摸岩石“祖輩說這是‘龍脈流血’的地方,每逢月晦之夜能聽見地底傳來編鍾聲。”江淺采集的樣本在返回途中持續釋放α粒子,輻射劑量儀警報始終高亢作響。
複原實驗選擇在電磁屏蔽室內進行。根據古籍記載調配的秘方包括孔雀石粉末、隕鐵碎屑和晨露收集的朝霞紅壤。當混合物料倒入坩堝加熱至暗紅色時,原本平靜的火焰突然扭曲成螺旋狀直衝穹頂,將防護罩炙烤出焦痕。負責攪拌的機械臂不受控製地加速運轉,金屬葉片與陶製容器摩擦產生奇異音調,恰似古戰場上戰鼓擂動的節奏。
“快看熔融狀態!”負責攝像的小李放大鏡頭焦距。液態金屬中浮現出遊動的光帶,時而聚合成獸首形狀,時而散作星雲圖案。溫度曲線圖顯示實際熱度遠超理論值五百攝氏度,卻未對周圍環境造成任何熱損傷。更令人費解的是,當倒入特製模具冷卻成型後,新鑄部件竟自動吸附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排列成北鬥七星圖案。
深夜加班的年輕研究員小周有了意外發現。他在整理掃描電鏡圖像時注意到,所有微觀裂紋都遵循斐波那契螺旋法則生長。這個發現引發連鎖反應物理組檢測到聲波駐波現象集中在特定頻率;化學組分離出具有記憶效應的非牛頓流體;生物實驗室培養的細胞在靠近樣品時呈現定向遷移特征。跨學科會議進行了整整通宵,白板上寫滿各種假設箭頭最終都指向同一個結論——這些器物可能保留著製造者的意識烙印。
最震撼的突破來自偶然事故。那天負責拋光工序的小張因滑倒導致砂輪碎片崩濺,其中一粒微小金剛石嵌入了半成品表麵。本以為要報廢的處理品卻在後續測試中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特性原本狂暴的能量波動變得溫順可控,仿佛被無形枷鎖束縛。進一步研究發現,那個微不足道的缺口竟改變了整個應力分布結構,使內部能量得以有序釋放。
受此啟發,團隊開始係統性地給複製品添加“瑕疵”。他們在特定位置植入半導體晶須作為泄壓通道,用納米機器人構建微觀迷宮引導能量流向,甚至嚐試用磁場約束分子自組裝過程。每次改進都伴隨著驚險時刻——某次過載實驗導致防護門變形凸起,另一回誤觸機關引發全樓斷電——但也逐漸摸索出一套安全操作規程。
秋分時節的滿月夜迎來關鍵考驗。五件改良後的怨器按五行方位擺放在觀測台上,月光穿過石英透鏡聚焦於中央凹槽。隨著地球自轉帶來的視角變化,投影在地上的光斑依次勾勒出青龍、白虎等神獸輪廓。子時三刻,天地間驟然響起沉悶雷鳴,所有人目睹了終生難忘的景象雲層裂縫中降下的不是雨水,而是無數發光絲線匯入器物陣列,整個實驗室籠罩在如夢似幻的極光之中。
當第一縷晨曦穿透雲層時,監測儀記錄下史無前例的平穩曲線。江淺撫摸著尚有餘溫的器物表麵,指尖傳來細微震顫如同心跳共鳴。她轉頭看向疲憊卻興奮的同事“我們不是在創造怪物,而是在學習如何與古老的力量對話。”這句話被寫入當天實驗日誌的最後一頁,旁邊貼著張泛黃的老照片——那是七十年前考古學家初次發掘出完整五怨器的現場留影。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