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守護者精神的傳承與延續
字數:3531 加入書籤
1913 年春分的江南竹林,晨霧裹著時砂的淡腥味在林間彌漫。鐵匠鋪的後院裏,七個十五六歲的學徒正紮著馬步,每個人的掌心都托著塊滾燙的隕鐵。1913 年的老守護者周正明背著手踱步,定星錘的錘頭在石板上敲出沉穩的節奏“記住,不是你們在握鐵,是鐵在選你們。” 他突然一錘砸在旁邊的鐵砧上,震得學徒們手一抖,六塊隕鐵應聲落地,隻有個叫阿武的少年死死托著,掌心已燙出焦痕。
“疼嗎?” 周正明蹲在阿武麵前,粗糙的拇指撫過他起泡的皮膚。少年咬著牙搖頭,掌心的隕鐵突然泛起青銅色的光,在他手背上烙下淺淡的螺旋印記。“1895 年俺學這手藝時,師傅讓俺在三伏天抱著鐵塊曬太陽。” 老守護者從懷裏掏出個油布包,裏麵是七枚磨得發亮的鐵環,“這叫‘守心環’,每圈都刻著不同的防護口訣,戴到能憑手感認出哪圈是哪句,才算入門。”
阿武的手指在鐵環上摩挲,能感覺到裏麵流淌的微弱能量,像初春解凍的溪水。當周正明演示如何用鐵環引導時砂時,少年突然指著環內側的細小紋路“這些不是隨便刻的,和竹林裏的年輪方向一樣。” 老守護者眼裏閃過驚訝,這正是他學了三年才悟到的道理 —— 能量引導要順應自然,就像水流順著河床走。
1938 年的台兒莊戰壕裏,張敏正給三個新兵包紮傷口。十七歲的小玲胳膊被彈片劃傷,卻死死攥著半截粉筆,那是她從被炸毀的學校裏搶出來的。“防護符不是畫得越用力越好。” 張敏用自己的手帕蘸著茶水,在小玲的繃帶上學畫 “安” 字,“你看這橫畫,要像給受驚的孩子拍背,得有收有放。”
炮彈呼嘯而來時,張敏一把將新兵們按進防空洞。洞壁上布滿了前人刻的防護符,有的已經模糊,有的還泛著朱砂的紅光。“1937 年南京撤退時,有個十二歲的孩子就靠這符護住了三個傷員。” 她指著其中一個歪歪扭扭的 “生” 字,“守護者不是天生的,是被逼出來的 —— 但逼出來的是本事,傳下去的是念想。”
小玲在第三次執行任務時,終於畫出了第一個成型的防護符。當青銅色的時砂靠近時,那個用鮮血混合粉筆灰畫出的 “護” 字突然亮起,將躲在斷牆後的五個難民護在其中。張敏看著符印邊緣跳動的光絲,和自己第一次成功時的樣子一模一樣,隻是這孩子的符印裏,多了股不服輸的韌勁,像初春破土的筍。
1967 年的日內瓦實驗室,二十三歲的物理係研究生小林正盯著監測屏,額頭上滲著冷汗。他負責的能量校準程序連續三次失敗,導致模擬的時空裂隙擴張了 17。陳守義端著兩杯熱可可走進來,將其中一杯推到他麵前“1938 年俺們修防空洞,有個新兵把支撐柱裝反了,差點塌了半條街。” 他指著屏幕上紊亂的能量流,“你看這波形,像不像沒綁緊的繃帶?得順著紋路纏,不能硬來。”
小林突然想起自己的祖父,1938 年在台兒莊當擔架兵,總說 “救人要懂人的脾氣,打仗要懂槍的性子”。他調整了程序參數,將機械的校準頻率改成類似呼吸的節奏 —— 吸氣時吸收能量,呼氣時釋放引導。當屏幕上的裂隙開始收縮時,陳守義左臂的印記與監測儀產生共鳴,泛起柔和的銀光。
“這不是技術活,是手藝活。” 陳守義看著小林重新編寫的程序,裏麵加入了 1938 年的防護口訣作為算法基礎,“就像俺們老家做豆腐,磨漿的轉速、點鹵的時機,老輩人靠手感,現在你們靠數據,但道理是一樣的 —— 得對要做的事有感情。” 年輕科學家的臉頰發燙,他終於明白為什麽自己的程序總差口氣,原來少了那份對時空的敬畏,像不懂心疼牲口的車夫。
跨時空的視頻會議上,阿武、小玲和小林的影像出現在同一屏幕上。阿武展示著自己新打的隕鐵手環,上麵刻著 1913 年的螺旋和 1938 年的防護符;小玲的教案本裏夾著台兒莊的彈片和 1967 年的能量監測紙,兩種不同時代的 “護身符” 貼在一起;小林則演示著他研發的新程序,能將古代防護口訣自動轉化為能量參數。
“你們看這手環內側的紋路。” 阿武轉動手腕,手環在燈光下投射出複雜的星圖,“周師傅說這叫‘一脈相承’,1913 年的鐵、1938 年的符、1967 年的光,其實是一回事。” 屏幕裏的三個人同時伸出手,阿武的手環、小玲的粉筆、小林的觸控筆在虛擬空間裏碰到一起,激起的能量漣漪組成完整的螺旋。
周正明在臨終前,將那七枚守心環傳給了阿武。最後一枚環裏藏著張字條,上麵寫著“鐵會生鏽,人會老去,但有些東西比鐵硬,比命長。” 阿武將環熔鑄成一把新的定星錘,錘頭內側刻著三個時空的守護者名字,在 1941 年的長沙會戰中,這把錘子護住了整整一個連隊的士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張敏在 1949 年把教案本交給小玲時,裏麵已經多了三百多個新兵的筆記。最末一頁貼著張照片,三個穿不同軍裝的年輕人站在時空裂隙前,身後是 1913 年的竹林、1938 年的戰壕、1967 年的實驗室。小玲後來在西南聯大教書,她的學生裏,有五個成了新一代的守護者,每個人的教案本上,都抄著那句 “守護者不是天生的,是被逼出來的,更是傳下去的”。
小林在 101novel.com03 年退休時,他的團隊已經培養出 72 名年輕的守護者科學家。他們研發的 “傳承芯片” 裏,存儲著從 1913 年到 101novel.com00 她的所有防護經驗,卻特意保留了手動操作模式。“就像老座鍾總得有個擺錘。” 他在退休儀式上說,“技術會變,但那份‘守’的心思不能變 ——1913 年的鐵是冷的,可握鐵的手是熱的;1967 年的芯片是涼的,可編程序的心得是燙的。”
101novel.com77 年的 “時空守護者博物館” 裏,陳列著三件鎮館之寶阿武那把刻滿名字的定星錘、小玲貼滿照片的教案本、小林團隊研發的第一代傳承芯片。在它們的玻璃展櫃上方,有一行跨時空的題詞,是用 1913 年的鐵水、1938 年的朱砂、1967 年的激光共同鑄就的“所謂傳承,不過是把前人的傷疤,變成後人的鎧甲。”
參觀的孩子們裏,有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指著展櫃裏的守心環,突然對媽媽說“我能聽見裏麵有聲音,像有人在教畫畫。” 她不知道,自己的祖父就是小林團隊的成員,而她的掌心,在接觸展櫃玻璃時,悄悄泛起了淡金色的光,像極了 1913 年阿武手背上的螺旋印記,也像 1938 年小玲畫出的第一個防護符,更像所有守護者心裏那團不滅的火。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