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五濁鎮法儀式步驟的細化研究
字數:2603 加入書籤
1967 年驚蟄的國家圖書館地下實驗室,全息投影將第七卷《五濁鎮法》的殘頁注釋放大到三米見方。江淺的指尖劃過 “金怨器喚醒儀式需三步沐、畫、祭” 的字樣,每個字都在能量場中震顫,投射出對應的動作虛影。“沐是淨手,畫是繪紋,祭是通神 —— 古人用三個字就概括了完整的能量引導流程。” 她調出 1913 年周正明的打鐵筆記,其中 “淬火前需淨錘、描紋、敬天” 的記載與注釋驚人吻合,“這不是巧合,是不同時代對同一原理的表述。”
張念正用動作捕捉設備記錄虛擬祭司的手勢。當投影中的手臂以 45 度角劃過金怨器時,監測儀突然發出蜂鳴,能量流呈現出完美的正弦曲線。“這個角度誤差不能超過 3 度。” 她反複調整參數,讓虛擬動作與古籍暗紋的軌跡重合,“奶奶的教案本裏記著 1938 年畫防護符的要訣‘抬肘如托碗,落腕似斷絲’,現在用數據驗證,果然是最省力的能量傳導姿勢。”
陳默專注於解讀咒語的聲紋頻率。“‘雷澤動,萬物生’這六個字,必須用宮調(相當於現代 c 調)吟誦,尾音拖長 07 秒。” 他對著頻譜分析儀念誦,當聲紋與 1938 年重慶防空洞的聲波記錄重疊時,金怨器的全息投影突然泛起紅光,“古人不懂聲學,但他們發現特定聲調能讓器物‘回應’—— 就像給樂器調音,音準對了才能共鳴。”
艾倫將所有數據輸入量子推演係統,屏幕上立刻生成三十六種可能的儀式流程。當係統模擬到 “先沐手再畫紋” 時,能量轉化率突然飆升至 89;而顛倒順序時,轉化率驟降至 17。“步驟不能錯,就像組裝機器得按圖紙來。” 他指著模擬圖中能量流的斷點,“1913 年鐵匠鋪的規矩,淬火前絕不碰冷水,和這個原理一樣 —— 破壞順序會讓能量‘卡殼’。”
在還原 “沐” 的環節時,團隊發現注釋中 “以無根水淨器” 的記載暗藏玄機。周先生用蒸餾器收集雨水(即古籍所說的 “無根水”),檢測顯示其中的負離子含量是自來水的 3 倍。“這些水分子能更好地傳導能量。” 張念將雨水滴在金怨器仿製品上,接觸點立刻泛起青銅色的光,“1938 年奶奶在防空洞用井水畫符總失敗,換了屋簷水就成了,原來問題在水質。”
“畫” 的環節爭議最大。注釋要求 “雷紋需一氣嗬成,中途不可停筆”,有學者認為是藝術要求,陳默卻通過能量監測發現,停頓會導致螺旋紋路的能量流出現渦流。“就像擰毛巾,中途鬆手會留下死角。” 他讓機器人用不同速度繪製雷紋,最終確定最佳時長為 72 秒 —— 正好是成年人一次深呼吸的周期,“古人說的‘氣脈貫通’,其實是保持能量流的連續性。”
研究 “祭” 的環節時,艾倫意外發現咒語的節奏與人類心跳頻率完全一致。“60 拍每分鍾,和 1967 年的能量穩定劑頻率相同。” 他讓團隊成員按此節奏吟誦,金怨器仿製品周圍的時空纖維突然變得舒展,像被安撫的琴弦,“這是生物節律在起作用 —— 就像母親的心跳能安撫嬰兒,人類的生理頻率也能穩定時空能量。”
深夜的模擬實驗中,團隊按細化後的步驟完整推演儀式。張念用雨水淨手時,水溫精確控製在 18c;陳默吟誦咒語的聲壓級維持在 65 分貝;艾倫則實時調整環境濕度至 53。當最後一個雷紋落筆時,實驗室的時空監測儀顯示,周圍的能量穩定性提升了 400。
江淺突然注意到儀式收尾動作的細節祭司需 “反手收勢”。她讓機器人分別用正手和反手完成動作,發現反手時手腕的旋轉角度能讓能量流形成閉環。“1938 年張敏記錄的民間法師總愛‘背手鞠躬’,原來不是禮儀,是科學動作。” 她調出曆代儀式的畫像,從唐代到清代,這個收尾動作始終未變,“就像擰緊瓶蓋,方向錯了就會漏氣,祖先們用身體記住了正確的做法。”
經過三個月的細化研究,五濁鎮法儀式的每個環節都有了精確參數淨手的水質標準、畫紋的速度壓力、咒語的音高時長、動作的角度力度,甚至祭司的呼吸頻率都被量化。當團隊用這些參數在模擬場測試時,金怨器的能量轉化率從最初的 32 提升到 91,完全達到古籍記載的 “鎮濁效果”。
離開實驗室時,張念將細化後的步驟錄入全息手冊,封麵上用朱砂畫著三個時空的標記1913 年的定星錘、1938 年的粉筆、1967 年的能量儀。“奶奶總說‘老法子有老道理’。” 她看著手冊上跳動的參數,“現在我們終於知道,那些道理不是玄學,是古人用幾千年經驗積累的科學數據。” 江淺的指尖輕輕觸碰手冊封麵,三個標記突然融合成螺旋,在空氣中投射出完整的儀式流程圖 —— 就像跨越時空的接力棒,終於在這一刻被穩穩接住。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