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實驗設計與準備

字數:3123   加入書籤

A+A-


    1967 年清明的國家實驗室地下三層,三十噸鉛合金鋼板正在被吊車吊入預定位置。江淺戴著安全帽,看著鋼板之間嵌入的隕鐵網 —— 這些從 1913 從兩河流域遺址運回的金屬絲,能精準吸附時空能量,像給房間穿上了 “防輻射服”。“封閉空間的半徑必須是 173 米。” 她對著圖紙核對尺寸,這個數字來自《五濁陣法》中 “七尺為規,九尺為矩” 的記載,換算成現代單位正好是 173 米,“誤差不能超過 3 厘米,否則能量場會產生渦流。”
    工程團隊正在安裝空間頂部的能量發生器,三百六十個激光發射器按北鬥七星的方位排列,每個發射器都能模擬不同強度的時空裂隙。艾倫調試著主控台的參數,屏幕上跳動的能量值與 1938 與張敏記錄的長沙大火時空異常數據完全匹配。“當係統顯示‘濁度指數 8’時,就相當於中等強度的時沙暴。” 他指著模擬動畫,青銅色的能量流在虛擬空間裏翻滾,“我們會分三個階段提升強度,測試五怨器在不同壓力下的反應。”
    五怨器的放置基座是周先生帶領文物修複團隊特製的。金怨器的隕鐵匕首被固定在玄武岩台座上,台座表麵刻著與 1913 年守心環相同的螺旋紋;木怨器的青銅鼎下方墊著三層桐木,每層都用清明前的柳露浸泡過;水怨器的液態金屬容器接通了恒溫循環係統,水溫嚴格控製在 47c—— 這個溫度對應古籍中 “寒泉之溫” 的描述。“就像給樂器調音,每個細節都得到位。” 周先生用軟布擦拭玉琮上的灰塵,土怨器的基座裏混入了從重慶防空洞取來的泥土,“1938 年的時砂在這裏留下過印記,能讓器物更快‘認主’。”
    監測係統的安裝耗費了團隊整整一周。陳默在每個怨器周圍布置了八組量子傳感器,探頭的晶體來自火怨器同款琉璃,能直接 “讀取” 能量的語言。“這些傳感器每 001 秒記錄一次數據。” 他蹲在金怨器旁校準探頭角度,屏幕上立刻顯示出匕首微弱的能量脈衝,“1938 年爺爺靠感覺判斷能量強度,現在我們能把它變成看得見的波形 —— 但原理是一樣的,都得‘貼’近了才能懂。”
    空間中央的儀式台是張念設計的。桃木製成的八邊形台子上,用朱砂和納米時砂混合的顏料畫出五芒星陣,每個角都對應著一件怨器的方位。“奶奶的教案本裏說,儀式台必須‘接地氣’。” 她讓人在台子下方埋入五根銅柱,分別連接到實驗室的接地係統,“1938 年他們在防空洞畫符,總愛找牆角的位置,其實就是在利用大地的導電性。”
    挑選儀式執行者的過程比想象中複雜。江淺的篩選標準有三個能準確吟誦五濁鎮法的咒語、手掌溫度常年保持在 365c(最適合能量傳導)、對古籍有至少五年的研究經驗。最終入選的五個人裏,有張念這樣從小研習奶奶手稿的守護者後代,也有研究《五濁鎮法》三十年的老學者,還有兩位曾參與 1966 年時空裂隙修複的實戰專家。
    “李教授,您試試這個手勢。” 張念給七十歲的文獻學家調整手臂角度,老教授的右手食指與中指並攏,按古籍要求形成 “劍指”,但手腕的傾斜度總差 15 度。“就像端著一碗水走路,既不能晃也不能僵。” 張念握著老教授的手腕示範,當角度正確時,監測儀突然發出輕響 —— 兩人的能量流形成了完美的閉環,“您看,身體比腦子先記住正確的感覺,就像老木匠不用尺子也能鑿出直角。”
    實驗前三天,執行者們開始進行合練。五個人按儀式要求站成五芒星陣,張念負責金怨器的 “沐” 環節,李教授吟誦火怨器的咒語,實戰專家王隊長則掌控整體節奏。當他們第一次完整演練時,五怨器的能量波動出現了 12 秒的同步 —— 這意味著他們的配合已經初步形成能量共振。“注意呼吸節奏。” 王隊長提醒大家,他的祖父是 1938 年的防空洞守衛,“奶奶說過,儀式時的呼吸要像四季輪回,春淺夏深,秋平冬沉。”
    艾倫在封閉空間外設置了三重安全係統。第一道是能量隔離門,一旦檢測到失控能量就會在 03 秒內落下;第二道是自動噴淋裝置,噴出的水中混合了時砂抑製劑,能瞬間中和狂暴的能量流;最後一道是緊急撤離通道,牆壁上的熒光指示牌用的是 1938 年的夜光塗料配方,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亮度。“我們模擬過十七種意外場景。” 他給執行者們分發應急手冊,手冊的最後一頁印著張敏手繪的簡易防護符,“這是最後的保險,就像戰士的備用彈匣。”
    實驗前一夜,江淺帶領團隊做最後的檢查。她撫摸著金怨器的隕鐵匕首,刃部的寒光映出她眼底的專注。“1913 年的鐵匠打造這件器物時,一定沒想到百年後會在這裏發揮作用。” 她的指尖劃過匕首上的螺旋紋,與自己的守護者印記產生細微的共鳴,“明天的實驗不隻是驗證古籍,更是完成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張念在儀式台上擺放最後的物品五支用清明前的艾草製成的香,三個盛滿柳露的青銅碗,還有從 1938 年重慶防空洞找到的半截粉筆。“奶奶說儀式的關鍵不是器物,是人心。” 她點燃艾草香,青煙在空氣中組成細小的螺旋,“這些老物件裏藏著前人的信念,能幫我們找到最準的節奏。”
    當第一縷陽光透過實驗室的氣窗時,封閉空間的燈光依次亮起。五怨器在基座上泛著各自的光澤,監測儀器的屏幕跳動著穩定的綠色波形,執行者們穿著特製的亞麻長袍,袍子的袖口繡著與怨器對應的紋樣。江淺站在主控台前,看著屏幕上顯示的 “準備就緒” 字樣,突然想起三個月前在古籍中發現的那句話“器為形,法為魂,人為主 —— 三者合一,五濁自散。”
    她深吸一口氣,按下了實驗啟動鍵。封閉空間的金屬門緩緩合攏,將外界的一切聲音隔絕在外,隻留下儀器的低鳴和艾草香燃燒的輕響。在這個用現代科技和古老智慧共同打造的空間裏,一場連接過去與未來的實驗即將開始,就像 1913 年的打鐵聲與 1967 年的數據流,在這一刻找到了共同的頻率。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