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決戰策略的最終確定
字數:3591 加入書籤
1967 年實驗基地的主控室裏,晨光透過觀測窗,將五怨器的影子拉得修長,三種時空的光芒在屏幕上交織 ——1913 年星石陣列的青光、1938 年光網的綠光、1967 年靈晶柱的金光,像三條匯聚的河流,等待著決戰指令的開啟。江淺站在主控台前,手中握著三份疊放整齊的策略草案,每份草案上都有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那是過去三天跨時空團隊反複討論、模擬後的成果。
“先確定守護者的能量引導方陣。” 江淺將第一份草案展開,投影屏幕上立刻出現五邊形方陣的三維模型,五個頂點分別對應金、木、水、火、土五怨器,中心標注著 “能量聚合點”,“老陳,你帶領金、火兩位守護者站在東、南兩個頂點,負責能量輸出的‘強控’;阿傑,你帶木、水兩位守護者站在西、北頂點,負責‘微調’;小林站在中心聚合點,用雙序共振承接五方能量,再精準導入裂縫核心 —— 這個陣型經過 27 次模擬,能量損耗率能控製在 8 以內,是目前最優方案。”
老陳盯著模型中東頂點的位置,指尖在虛擬鍵盤上劃出能量流軌跡:“東頂點靠近裂縫的混沌能量殘液,會不會影響能量輸出的穩定性?之前模擬時,靠近殘液的能量流會出現 0.008 赫茲的偏差,雖然不大,但決戰時不能有絲毫差錯。” 江淺立刻調出 1938 年的光網防護方案,模型中光網的能量紋向東頂點延伸,形成一道淡綠色的防護層:“1938 年趙隊長會提前五分鍾強化東、南兩個頂點的光網防護,用玄銅碎片和艾草粉構建‘濁能隔離帶’,能將偏差控製在 0.003 赫茲以內,你看 ——” 她點擊模擬按鈕,屏幕上的能量流在防護層內平穩流動,沒有出現任何波動。
阿傑這時指著西頂點的木怨器位置:“西頂點的地脈能量比其他位置弱 12,會不會導致能量輸入不足?之前調試時,木怨器的能量輸出偶爾會出現‘斷流’,雖然很快恢複,但決戰時要是出問題,整個方陣都會受影響。” 江淺轉身看向通訊器,1913 年老者的全息影像立刻浮現:“阿傑放心,1913 年已在西頂點下方埋了三枚‘序能石’,能增強地脈能量的傳導效率,剛才測試,西頂點的能量供應已和其他頂點持平,不會再出現‘斷流’。” 老者舉起一塊泛著青光的序能石,“這石頭是老林他們在深山找到的,能量密度比普通星石高 30,專門用來補西頂點的能量缺口。”
確定完守護者方陣,江淺展開第二份草案 —— 儀式執行者的分工方案。“1913 年的儀式執行者負責‘序能激活’,” 她指著草案上的流程表,“辰時前一分鍾,按金、木、水、火、土的順序,用桃木杖敲擊五怨器的能量節點,念誦‘五器合序,引能歸心’的咒語,激活五怨器的深層能量;1938 年的執行者負責‘能量穩定’,在光網周圍點燃艾草束,形成‘能量閉環’,防止能量外泄;1967 年的執行者協助科研團隊,實時傳遞儀器數據,確保儀式與監測同步。”
1913 年的小鄭在通訊器裏提問:“敲擊能量節點的力度和頻率有要求嗎?之前演練時,有的執行者敲重了,導致怨器能量波動,敲輕了又激活不了深層能量。” 江淺調出古籍中的記載,屏幕上出現 “力達三分,拚合四拍” 的朱砂批注:“力度控製在‘三分’,就是能讓怨器紋路泛光卻不震動的程度,頻率要和神秘波動的四拍韻律一致,每拍間隔 1.05 秒 ——1967 年已給每個執行者配備了‘頻率校準器’,能實時提示敲擊節奏,不會再出現力度或頻率偏差。”
1938 年的儀式執行者小李也問道:“艾草束的點燃時間要精確到秒嗎?之前演練時,有的艾草束點燃早了,能量提前消耗,點燃晚了又趕不上能量閉環的形成。” 江淺看向趙隊長,對方立刻回應:“1938 年已準備好‘定時引火裝置’,和 1967 年的主控台同步,辰時前 30 秒自動點燃艾草束,誤差不超過 0.5 秒,不會出現提前或延遲的情況。” 趙隊長展示了裝置的實物圖,小巧的銅製裝置上刻著精準的時間刻度,“這是老張師傅連夜做的,用靈晶粉末做引火劑,點燃後能持續釋放穩定的能量,剛好支撐到儀式結束。”
最後,江淺展開第三份草案 —— 科研團隊的檢測方案。“艾倫團隊負責實時監測能量變化,” 她指著主控台旁的五台儀器,“量子幹涉儀監測能量流軌跡,頻率分析儀記錄五怨器輸出頻率,時空場探測器跟蹤裂縫核心的能量反應,混沌能量檢測儀監控殘液動向,應急控製器準備‘降能程序’,一旦出現異常,0.3 秒內就能啟動。”
艾倫立刻補充:“我們已將所有儀器的采樣頻率提升到最高,每秒采集 1000 組數據,能捕捉到最細微的能量變化。另外,在裂縫核心區域布置了三個‘能量傳感器’,能直接傳回核心的修複情況,比之前通過儀器推算更精準。” 他調出傳感器的測試數據,屏幕上清晰顯示著裂縫核心的能量密度、修複進度等參數,“這些傳感器是用玄銅合金和靈晶碎片製成的,能抵禦混沌能量的侵蝕,確保數據準確。”
技術員小張這時擔憂地說:“要是儀器出現故障,沒有數據支持,守護者和執行者該怎麽辦?之前演練時,有台頻率分析儀突然死機,還好有備用儀器,不然就出大問題了。” 江淺點頭:“每個監測崗位都配備了兩台備用儀器,一台出現故障,另一台能在 0.5 秒內切換,同時,1913 年的學者們已將關鍵數據參數記在‘序能冊’上,就算所有儀器都故障,也能通過古籍記載的參數指導行動 —— 周老,麻煩您展示一下‘序能冊’。”
1913 年老者舉起一本泛黃的絹冊,冊上用朱砂記錄著能量輸出的最佳範圍、儀式的關鍵時間節點等參數:“這是根據《大荒秘要》整理的‘序能冊’,每個關鍵參數都有古籍依據,就算沒有儀器,咱們也能按冊執行,不會亂了陣腳。”
所有環節討論完畢,江淺將三份草案合並,形成最終的決戰策略,投影屏幕上出現完整的流程時間軸:辰時前 5 分鍾,1938 年啟動光網防護、1913 年激活序能石;辰時前 1 分鍾,執行者激活五怨器深層能量;辰時 0 秒,守護者方陣啟動能量引導;辰時後 30 秒,科研團隊反饋首次核心修複數據;辰時後 1 分鍾,根據數據調整能量輸出;辰時後 2 分鍾,完成能量導入,確認修複效果。
“這個策略經過 32 次模擬,成功率達到 92,” 江淺看著屏幕上的時間軸,聲音帶著堅定,“雖然還有 8 的未知風險,但三個時空的力量已做好準備,隻要咱們協同配合,就能應對任何突發情況。” 她拿起通訊器,目光掃過三個時空的團隊成員,“辰時一到,咱們按策略行動,為三個時空的未來,拚這一次!”
通訊器裏傳來三方整齊的回應,1913 年的守護者握緊了桃木杖,1938 年的執行者檢查著定時引火裝置,1967 年的科研人員調試著最後一台儀器。主控室裏,五怨器的光芒愈發耀眼,三種時空的能量在屏幕上完美融合,決戰策略像一張精密的網,將所有力量串聯在一起,等待著辰時那聲決定時空命運的指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