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生態農業在時空技術支持下的蓬勃發展
字數:3407 加入書籤
春分時節的 1967 年 “時空生態農場”,連片的智能溫室大棚在陽光下泛著晶瑩的光澤。不同於傳統大棚的單調外觀,這些大棚的頂棚由可調節透光率的特殊材料製成,棚體兩側安裝著細密的 “時空能量調節裝置”,淡藍色的能量光暈在裝置表麵緩緩流動。江淺穿著沾著些許泥土的休閑裝,蹲在大棚內的試驗田旁,手裏拿著一台巴掌大小的 “時空微環境監測儀”,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土壤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及時空能量波動值。“現在棚內的時空能量穩定在最佳區間,光照通過智能頂棚調節為 80 透光率,溫度控製在 25c,這樣的環境下,1913 年的序能稻和 1967 年的改良蔬菜能實現錯季生長,全年都有收成。” 江淺對身邊的農場負責人李叔說。
李叔是 1913 年序是學堂村的老農戶,種了一輩子地,起初對這些 “高科技玩意兒” 充滿懷疑。“江主任,以前種稻子全靠天,春播秋收,哪能全年都長?再說不用化肥農藥,莊稼能長得好嗎?” 李叔一邊說,一邊指著試驗田裏長勢喜人的序能稻,稻穗飽滿,葉片翠綠,看不到一絲病蟲害的痕跡。江淺笑著拿起一株稻苗,輕輕撥開根部的土壤“您看,這根係多發達!我們通過‘時空能量調節裝置’,模擬 1913 年霧靈山腳下的地脈微環境,讓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活性提高了 30,這些微生物能分解土壤中的養分,供莊稼吸收,比化肥更持久,還不會汙染土地。” 說著,她按下監測儀上的按鈕,大棚頂部的透光材料瞬間調節,光照強度從 80 降至 60,“到了下午,光照變強,我們就降低透光率,避免稻苗被灼傷,這就是精準控製的好處。”
為了讓更多農戶相信時空技術的力量,農場專門開設了 “生態農業體驗區”。1938 年戰後社區的農戶王嬸,帶著自家地裏種的普通蔬菜來到體驗區,和大棚裏的生態蔬菜做對比。她的蔬菜葉子上帶著些許蟲洞,個頭也比生態蔬菜小一圈。“王嬸,您嚐嚐我們的西紅柿。” 江淺摘下一顆紅彤彤的西紅柿遞給她,王嬸咬了一口,眼睛一亮“這西紅柿比我種的甜多了,還帶著股自然的香味!” 江淺解釋“因為我們沒用催熟劑,而是通過時空能量促進果實自然成熟,保留了原本的風味。而且您看,我們的蔬菜葉片幹淨,沒有農藥殘留,吃著也放心。” 王嬸湊近大棚裏的 “時空防蟲裝置”,好奇地問“這玩意兒真能防蟲?不用打農藥嗎?” 農場技術員小張笑著說“這裝置能釋放特定頻率的時空能量波,幹擾害蟲的繁殖和覓食,害蟲聞到能量波的‘味道’就會躲開,比農藥管用還環保。您看我們的蔬菜,葉片完整,根本不用打藥。”
在土壤改良方麵,時空技術更是發揮了關鍵作用。1913 年序能學堂村的部分農田,因常年使用化肥,土壤板結嚴重,肥力下降。江淺團隊帶著 “時空能量土壤修複儀” 來到村裏,將儀器埋入土壤中,儀器啟動後,釋放出溫和的能量波,逐漸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半個月後,原本板結的土壤變得疏鬆,農戶周大叔抓著一把土,感慨地說“這土又回到了我小時候的樣子,鬆軟有勁兒,還帶著股泥土香!” 江淺指著土壤裏活躍的蚯蚓說“蚯蚓多了,說明土壤肥力在恢複。我們的修複儀通過能量波,讓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繁殖,分解掉殘留的化肥毒素,還能固定空氣中的氮元素,讓土壤越來越肥沃。”
為了實現規模化推廣,江淺推動成立了 “時空生態農業合作社”,為農戶技術支持、種子和銷售渠道。合作社統一采購 “時空微環境調節裝置”“土壤修複儀” 等設備,以優惠價格租給農戶使用,還定期組織技術員下鄉指導。1913 年的周大叔加入合作社後,將自家 5 畝地改造成生態農田,種上了蓄能稻和生態蔬菜。年底算賬時,他驚喜地發現,雖然投入了設備租金,但因為產量提高、品質變好,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一倍。“以前種 5 畝地,一年收入也就幾千塊,現在能賣到一萬多,而且不用愁銷路,合作社直接把菜賣到城裏的超市,省心又賺錢!” 周大叔笑著對江淺說,“明年我要把鄰居們都叫來,一起加入合作社,跟著你們搞生態農業!”
隨著生態農業的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受益。1938 年的戰後社區,原本因戰亂導致的貧瘠土地,在 “時空土壤修複儀” 的作用下逐漸恢複肥力,農戶們種上了生態小麥和蔬菜,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還通過合作社把農產品賣到了其他時空,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社區負責人趙主任說“以前我們社區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現在搞生態農業能賺錢,不少年輕人都回來了,村裏又熱鬧起來了!”
在銷售端,合作社打造了 “時空生態農產品” 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銷售。線上開設電商平台,消費者可以看到農產品從種植到收獲的全過程直播,了解時空技術的應用;線下在城市開設 “生態農產品直營店”,讓市民能直接購買新鮮的生態蔬菜和糧食。1967 年城市裏的市民張女士,每周都會來直營店采購,她說“我家孩子愛吃這裏的大米,煮出來的飯香噴噴的,而且知道是生態種植,沒有農藥化肥,給孩子吃特別放心。現在我們全家都愛吃生態農產品,既健康又支持農村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生態農業的發展,不僅保障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還保護了生態環境。以前農戶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導致農田周邊的河流被汙染,魚蝦減少;推廣生態農業後,農藥化肥用量大幅減少,河流水質逐漸改善,魚蝦又重新出現。1913 年序能學堂村的村民們,看著重新清澈的溪流,開心地說“河裏的水又能洗衣服了,夏天還能看到孩子們在河邊摸魚,這才是我們想要的農村!”
為了讓生態農業持續發展,江淺團隊還在不斷研發新技術。他們正在測試 “時空智慧灌溉係統”,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和農作物需水量,自動調節灌溉量,避免水資源浪費。在試驗田,係統根據序能稻的生長階段,精準控製每株稻苗的灌溉量,比傳統灌溉節水 40。技術員小張說“以後農戶不用再靠經驗澆水,係統會根據作物需求自動灌溉,既省水又省工。”
在一次 “生態農業發展論壇” 上,江淺展示了生態農業的成果“通過時空技術,我們實現了農作物全年高效生長,農產品品質提升 30,農藥化肥用量減少 80,土壤肥力逐年恢複。未來,我們要繼續推廣生態農業模式,讓更多農村地區受益,既滿足人們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又保護好我們的綠水青山,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夕陽下,“時空生態農場” 的大棚裏,農戶們正在采摘成熟的蔬菜,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1913 年的蓄能稻田裏,金燦燦的稻穗隨風搖擺,散發著誘人的香氣;1938 年的戰後社區,孩子們在恢複清澈的河邊嬉戲打鬧。時空技術賦能的生態農業,正讓農村煥發新的生機,為人們帶來健康的食物,為農村經濟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也為生態環境築起了堅實的保護屏障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