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經書的低語
字數:11388 加入書籤
幽暗的洞府中,隻有一點微弱的光亮在跳動。
許遜盤膝而坐,麵前擺放著一塊通體晶瑩的太陽石,散發出柔和而溫暖的光芒,映照在那本泛黃的《德道經》上。
這是一處隱匿於崇山峻嶺間的避世之所,四周石壁上刻滿了道家符文,形成一個天然的聚靈陣,使得洞內靈氣比外界濃鬱數倍。
洞府深處,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湧出,匯成一潭澄澈見底的水池,水麵上不時泛起微微的漣漪,那是水中靈魚嬉戲的痕跡。
這處洞府是許遜在山海大陸曆練的第七年尋得的,地處靈脈交匯之處,常年不為外人所知。
據《山海密錄》記載,此地曾是遠古時期一位得道真人的修行之所,故而靈氣充沛,適合靜心參悟。
許遜的手指輕輕撫過《德道經》的書頁,這本經書跟隨他多年,從他初入天衍宗時就帶在身邊,猶如一位無言的導師,指引他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行。
經書的封麵已經有些磨損,邊角處露出了內裏的竹簡,但那上麵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仿佛被某種神秘的力量保護著。
“太陰煉形,太陽養神......”許遜低聲誦讀著經中的秘訣,聲音在洞府中回蕩,與周圍的靈氣產生微妙的共鳴。
這段經文他已經熟讀千遍,但每次誦讀都有新的領悟,仿佛經文本身也在隨著他的修為提升而顯露更深層次的含義。
就在他全神貫注地參悟經文奧義時,一滴精血不受控製地從他指尖滴落,正好落在經書的一頁上。
那滴血色如玉般剔透,竟不是尋常的猩紅,而是帶著一絲金色的光澤——這是許遜修煉《九轉金丹訣》後,體內精血發生變化的表現。
刹那間,奇異的變化發生了。
那滴金色精血仿佛活物般在紙上蔓延,形成一道道細如發絲的血痕。
書頁上的墨跡受到精血的牽引,竟然開始流動起來,化作一條條遊龍在紙上遊走,相互交織,組成全新的圖案。
“這是......”許遜瞳孔一縮,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的變化。
隻見那些墨色的遊龍逐漸穩定,重新排列成一副玄奧的陣圖。
陣圖中心是一方古樸的印璽,四周環繞著複雜的符文和奇特的獸形圖案:
有身似龍而九首的“九嬰“,有背生雙翼的“陸吾“,有形如猿猴卻通體赤紅的“赤明獸“......這些《山海經》中記載的遠古異獸,此刻竟一一出現在陣圖之上。
與此同時,許遜貼身攜帶的河圖殘片突然震動起來,釋放出陣陣金光,與經書上顯現的陣圖產生強烈的感應。
他立刻明白,經書上顯現的正是傳說中的“玄黃印”的煉製之法!
玄黃印,相傳為上古時期大帝伏羲所鑄,能夠調和天地陰陽,掌控萬物生克。
後來此印輾轉流落人間,最終不知所蹤。
《山海密錄》中曾有記載,天璿神劍碎片與玄黃印有著某種神秘的聯係,若能將兩者結合,或許能解開天璿神劍的真正秘密。
許遜深吸一口氣,強自壓下心中的震驚和興奮,專注地審視著新顯現的文字:“玄黃合一,天地為爐。五行精氣,化生神物。水火既濟,金木交融。土居中宮,統攝四靈。九轉歸一,萬法歸宗......”
這段口訣與他平日修煉的功法截然不同,每一句都暗含玄機,仿佛在指引著一條全新的修煉之道。
按照口訣所示,玄黃印的煉製需要集齊五行之精華,在特定的天象下進行,過程繁複而危險。
許遜心中一動,取出河圖殘片和那柄在前不久的戰鬥中所得的斷戟。
斷戟通體烏黑,表麵刻有與經書上異獸相似的圖案,散發著淡淡的血煞之氣。
據鄭長老隕落前所言,此戟乃是上古戰神蚩尤所用之兵,蘊含著無窮的殺伐之力。
按照經書上顯現的方法,許遜開始擺放煉器所需的材料。
他從隨身的儲物袋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五行精元石“——這是他遊曆山海大陸時所收集的奇珍,每一種都蘊含著純粹的五行之力。
“金精沙“,產自極北冰原深處的“九重金山”,呈金黃色,顆粒細如塵埃,能夠吸收日月精華,是煉製法器的上佳材料。
“木髓晶”,取自萬年古樹的樹心,翠綠如玉,內部有繁複的紋路,如同樹的年輪,蘊含著生機勃勃的木屬性靈力。
“水魄珠”,形成於深海漩渦之中,蔚藍透明,內部仿佛有水波流動,據說能引動方圓百裏的水脈。
“火魂石”,采集自活火山口,赤紅如血,即使在寒冬臘月也溫熱如春,觸之似有火焰流竄於指間。
“土元粉”,取自“黃泉路“的土壤,呈暗黃色,細膩如脂,蘊含著大地的包容之力。
將這五種材料按照陣圖的指示擺放好後,許遜正要催動真元開始煉製,卻忽見經書上又浮現出一行血色小字:
“需有九天之基,方可駕馭神器。否則必遭反噬,道消身死。慎之慎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顯然是某位前輩留下的警示。
許遜遲疑片刻,最終還是決定先穩妥起見。
“九天之基”指的應該是修為達到“九天玄仙”的境界,而他現在隻是“玄元境”,與那境界還有不小的差距。
他開始仔細梳理經書中新顯現的內容,試圖找出其中的關聯和可能存在的隱患。
案前的太陽石光芒愈發明亮,將他專注的麵容映照得如同一尊古樸的雕像。
洞府外,一場暴雨悄然而至。
雨水衝刷著山石,發出嘩嘩的聲響。
偶爾有閃電劃過天際,將洞口照亮,投下一道道詭異的影子。
遠處,一隻“夜遊魂“——《山海經》中記載的奇異生物,形如黑貓,有一對蝙蝠般的翅膀,能在夜間引導迷失之人——正在雨中穿行,發出低沉的鳴叫,仿佛在警示著什麽。
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
當許遜研讀到一段特殊的咒語——“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時,河圖殘片突然劇烈震動,爆發出刺目的金光。
同時斷戟上的血煞之氣也不受控製地湧動起來,形成一團暗紅色的霧氣,在洞府中盤旋。
“不好!”許遜察覺到不對,想要收回法器,但已經遲了。
兩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在空中交織,形成了一個危險的漩渦。
金光與血煞相互抗衡,發出令人牙酸的嘶鳴聲,仿佛兩頭遠古巨獸在撕咬。
洞府內的靈氣被瘋狂地吞噬,溫度驟然升高,連石壁都開始融化,滴落著熾熱的液體。
池中的靈魚驚慌失措,在水中亂竄,有幾條甚至躍出水麵,落在地上痛苦地掙紮。
嚇人的威壓席卷開來,將洞府內的器物盡數震碎。
藥架倒塌,丹爐傾覆,裏麵煉製了一半的丹藥撒了一地,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許遜臉色蒼白,全力催動真元想要壓製這股失控的力量。
他雙手結印,口中念誦《德道經》中的安神咒語,試圖平息兩件神器的暴動。
然而那股力量卻愈發狂暴,眼看就要突破他的控製。
金光與血煞交織的漩渦開始扭曲周圍的空間,形成一個微型的空間裂縫。
從裂縫中,竟然傳來遠古戰場的喊殺聲和兵器碰撞的鏗鏘之音,仿佛是斷戟記憶中的場景被強行喚醒。
千鈞一發之際,《德道經》突然綻放出一道青光。
那光華中仿佛蘊含著無上道韻,每一縷都包含著天地間最本源的法則。
青光如水般流淌,一接觸到漩渦就將其穩定了下來,金光與血煞在青光的安撫下漸漸平息,重新回到各自的載體中。
洞府內恢複了平靜,隻剩下一片狼藉。
許遜長出一口氣,卻發現自己已經大汗淋漓,道袍濕透,麵色慘白如紙。
這次的意外讓他意識到,想要掌控這些上古神器,光靠蠻力是不行的。
必須先弄清楚《德道經》中隱藏的奧秘,才能安全地進行煉製。
“看來要從長計議了。”他喃喃自語,開始重新審視這本跟隨多年的經書。
在剛才的混亂中,經書竟然毫發無損,依然靜靜地躺在那裏,仿佛擁有某種超越天地的力量。
三個月後,崇絳山脈。
凜冽的山風裹挾著碎石,從斷崖邊呼嘯而過,將許遜的道袍吹得獵獵作響。
這裏海拔高達萬丈,常年雲霧繚繞,是傳說中靈獸“白澤”的棲息地。
白澤通曉萬物語言,能預知吉凶,是上古帝王的謀臣。
山脈中遍布奇花異草,有能夠在夜間發光的“夜明草”,有入藥可續斷肢的“接骨花”,還有傳說中能夠延年益壽的“千年靈芝”。
這些珍稀植物使得崇絳山脈成為山海大陸上最著名的藥材產地之一。
山腳下是一片廣袤的茶田,那裏種植著名貴的“雲霧茶”,據說飲用後能夠提神醒腦,增強修煉者的感知能力。
茶田中,茶農們正在忙碌,采摘著今年第一批春茶。
許遜半跪在焦黑的岩地上,十指深深扣入裂痕交錯的石縫,掌心被神器【天罡玉璧】灼得血肉模糊。
玉璧懸浮於他身前三尺,原本瑩白如月的表麵爬滿蛛網般的赤紋,每一次震顫都引得周遭空間扭曲,仿佛要將整座山嶽撕成碎片。
【天罡玉璧】是他在前不久的一處遺跡中發現的,據傳是上古時期天罡星君的法器,能夠調動星辰之力,威能無窮。
許遜根據《德道經》中的指引,試圖與其建立聯係,卻沒想到這神器竟有如此強大的反噬之力。
“許兄!”郭璞的呼喊淹沒在罡風裏。
郭璞是許遜在天衍宗的摯友,天資聰穎,尤擅卜算之術。
此次他是應許遜之邀,前來協助研究神器的奧秘。
如今見局勢危急,他急忙掐訣召出八枚銅錢,試圖結成“八卦護山陣“。
然而,還未等陣法成型,銅錢就被玉璧溢出的混沌氣息碾得粉碎,化為齏粉飄散在風中。
山體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遠處茶農們搭建的竹樓接連崩塌,黃鈺兒抱著昏迷的王昆在瓦礫間翻滾,發間沾滿血與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昆是這片茶田的主人,也是許遜的故交。
當年許遜初入山海大陸時,曾在他家借宿,並幫助他解決了茶園中的蟲害問題。
如今許遜選擇在此地研究神器,正是看中了這裏靈氣充沛,又遠離人煙,即便出現意外也不會傷及無辜。
然而沒想到,神器的威力遠超他的預計。
黃鈺兒的雙眸中閃爍著淚光,但她沒有絲毫退縮的意思。
自從那次在古宮殿的冒險後,她便與許遜形影不離,經曆了無數險境。
她身上的青色道袍已經被血跡和灰塵染得斑駁,但依然挺直腰背,保護著懷中的傷者。
“許大哥......”她的聲音被風聲掩蓋,隻能用眼神傳遞著擔憂和鼓勵。
許遜咬破舌尖,腥甜在口腔炸開。
三日前從山海大陸的“無憂穀“帶回的玉璧,此刻正如饕餮般吞噬著他的靈力。
饕餮,《山海經》中記載的凶獸,貪婪成性,能吞噬萬物而永不滿足——此刻的玉璧,正如這遠古凶獸般不知饜足。
識海中《德道經》的金色篆文忽明忽暗,那些他參悟了整整七日的“坎離交媾”“水火既濟”之句,此刻化作萬千金針紮入神魂,每一針都帶來撕裂般的痛楚,卻又在痛楚中孕育著全新的領悟。
“錯了......都錯了......“他忽然低笑,額間天師印迸出青芒。
記憶閃回逍遙山巔,那是他拜入天衍宗之前,在道觀中修行的日子。
老道士將經卷遞來時,枯枝般的手指曾點在“道法自然“四字上,道出“法器雖器,終為自然所限;道法自然,方能超脫器物之束縛”的玄妙道理。
當時他隻當是尋常教誨,此刻才驚覺那指尖劃過的軌跡,竟與玉璧核心的靈紋分毫不差。
這是老道士當年留給他的暗示!
神器的奧秘,不在於強行掌控,而在於順應自然,與其和諧共存。
正如《德道經》中所言:“道法自然,自然即道。”
玉璧突然發出龍吟般的嗡鳴,赤紋暴漲如血。
遠處的山峰被震得崩裂,巨石滾落,砸向山下的茶田,而玉璧的威能還在不斷增強,眼看就要突破最後的界限。
危急關頭,許遜不退反進,染血的掌心徑直按向暴動的核心。
普通修士若是這麽做,必然會被狂暴的能量撕成碎片。
但許遜卻在這一刻,完全放開了心中的執念,不再試圖用強大的靈力去鎮壓玉璧,而是以平等的姿態與之交流。
“我不是你的主人,你也不是我的器物。我們皆為天地所生,道法自然。”他輕聲道,聲音平靜得不可思議。
瀕臨潰散的靈力陡然逆轉,順著《德道經》某頁殘缺的星圖流轉——那頁他始終以為是蟲蛀的破洞,此刻在神識中顯化出完整的周天星辰。
每一顆星都與他體內的經脈形成呼應,形成一個微型的宇宙模型。
“許遜!”郭璞目眥欲裂。
隻見青年道袍鼓蕩如雲,發帶崩斷的瞬間,三千青絲竟化作雪白。
這是精血和元氣大量消耗的征兆,通常意味著修士即將油盡燈枯。
玉璧核心的混沌之氣凝成實質,卻在觸及他眉心的刹那,被突然浮現的太極圖生生定住。
那太極圖並非實物,而是由他體內的陰陽二氣自然形成的能量圖案,象征著宇宙的終極平衡。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許遜的聲音帶著奇異的共鳴,每個字吐出都有金色篆文具現,懸浮在空中,形成一道玄奇的能量屏障,將玉璧的狂暴能量層層化解。
玉璧表麵赤紋開始倒流,那些暴虐的能量沿著他手臂經脈湧入,卻在經過膻中穴時被《德道經》虛影盡數轉化為精純的靈力,反哺他的身體。
遠處茶田裏蔫萎的植株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抽芽,新葉嫩綠欲滴,散發出清香。
那些被餘波震傷的村民傷口泛起青光,血液止住,傷口愈合,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治愈萬物。
山上的巨石在落到茶田前突然靜止在空中,緩緩飄落,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狂暴的罡風也漸漸平息,變成輕柔的和風,帶著草木的芬芳,撫慰著每一個受驚的心靈。
郭璞突然發現自己的銅錢在發燙。
低頭看去,那些剛才被碾碎的卦象竟然重新組合在一起,猶如浴火重生的鳳凰。
更令他驚訝的是,乾位浮現出全新的爻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這是他從未見過的變化。
他猛地抬頭,正看見許遜雙瞳化作陰陽魚,玉璧核心的混沌被抽絲剝繭,露出內裏流轉的星河。那是一幅宏大而壯觀的宇宙圖景,無數星體在其中運行,每一顆都散發著璀璨的光芒。
“原來如此......“許遜指尖輕點玉璧。那些被村民視作災厄的暴動能量,此刻溫順如春水,在他周身織就一件星光道袍,取代了原本被罡風撕裂的衣物。
經卷虛影中飛出七十二道金符,正是他在晉朝改良茶藝時無意間寫下的《焙茶九要》——此刻才明白,那些關於火候、時機的感悟,暗合了《德道經》“烹小鮮若治大國“的至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茶葉需要恰到好處的火候,既不能過急,也不能遲緩,恰如治國理政,需要把握恰當的時機和力度。
山風漸息。
玉璧化作流光沒入他丹田,茶田上空竟浮現出畝許大小的靈氣漩渦,將原本稀薄的靈氣凝聚成雨露狀的顆粒,滋潤著大地。
這是玉璧與天地和諧相處的表現,不再是之前那種掠奪性的吞噬,而是一種循環往複的自然流動。
許遜白發轉黑時,聽見識海深處響起老道士的笑歎:“癡兒,現在可懂何為"神器非器,在爾一心"了?”
他微微一笑,心中豁然開朗。
神器的真正力量,不在於其物質形態,而在於與其共鳴的道心。
隻有心合於道,才能駕馭神器而不被反噬;
隻有順應自然,才能發揮神器的最大威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輕聲誦讀著《德道經》中的經文,感受著體內流轉的靈力和丹田中安靜的玉璧。
天地間仿佛響起無形的鍾聲,那是道與器終於達成和諧的象征。
此刻的許遜,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修士,而是成為了連接天地的橋梁,溝通神器與自然的媒介。
黃鈺兒扶起王昆,來到許遜身邊。
她驚奇地發現,許遜的氣息變得更加深邃莫測,仿佛一潭古井,平靜無波卻又深不可測。
“許大哥,你......”她欲言又止,不知如何形容眼前的變化。
許遜轉身,對她微微一笑:“無事,隻是領悟了一些道理。”他的聲音依然平靜,卻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從容。
郭璞收起銅錢,若有所思:“許兄,你這是得了大造化啊。我觀你氣息,已有"天人合一"之象,距離"九天之基"又近了一步。”
許遜點點頭,看向遠方的山巒:“這次的經曆讓我明白,神器的力量固然強大,但如果不能與之和諧相處,終究會被其反噬。正如《德道經》所言:"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他抬手,一道星光從指尖流出,化作一片雲霧,籠罩在剛才被罡風破壞的茶田上。
雲霧散去,茶田恢複如初,甚至比之前更加生機勃勃,茶葉散發出濃鬱的香氣,引來無數彩蝶飛舞。
“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許遜對王昆說,“今年的茶葉,應該會有不錯的收成。”
王昆感激地拜謝,他能感受到茶園中充盈的生機,這是平常花費十年心血也難以達到的境界。
就在此時,遠處的山穀中突然傳來一聲清脆的鳴叫,那是一種特殊的鳥類——“青鸞“的叫聲。
青鸞,《山海經》中記載的神鳥,通體青色,有著五彩羽毛,能夠引導有緣人找到珍貴的靈藥和寶物。
“有意思,”郭璞看向鳴叫傳來的方向,“青鸞現世,必有奇遇。許兄,要不要去看看?”
許遜沉思片刻,搖了搖頭:“暫時不必。先將《德道經》的剩餘部分研讀透徹,再考慮其他事情。”他從懷中取出經書,發現上麵又浮現出新的字跡:“一氣化三清,三清分天地。萬物皆有靈,道在物中寄。修行貴順勢,逆天必招禍......”
這段文字隱約指向了另一處遺跡——“三清洞”,據說那裏是上古三清道祖講道之地,蘊含著無上道法的秘密。
“看來,我們的旅程還很長。”許遜望向遠方,目光深邃而堅定。
道法自然,自然即道。
喜歡天樞神相請大家收藏:()天樞神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