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大明甩鍋大會及處置方法
字數:4194 加入書籤
崇禎三年六月,半個月的時間裏陝西局勢迅速糜爛。
王嘉胤已經奪下府穀周邊長城五堡,洪承疇雖說堵住了王嘉胤領導的東路軍繼續往榆林進攻的攻勢,但是另一個大賊頭張存孟突然蹦了出來,打了官府一個措手不及。
短時間內,慶陽、延安除了府城大部分縣城和邊堡都被張存孟率軍占領了,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實在沒辦法,就隻能拿著總督衙門的官印蓋了一些空白告身當做招安條件,承諾賊營頭目如果可以歸順朝廷可以當個守備,還能自己挑選精銳成軍,餘眾歸鄉種田,他楊鶴保證所有投降的人都能有田種。
但現在陝西根本不是無地的問題。天災之下很多人都拋荒了,地主要兼並土地也就兼並一下水澆地,旱地人家看不上。
農民軍們解散回鄉之後一文錢不給,糧種牛馬都沒有,拿了幾畝旱地有毛用啊。
陝西這地方從萬曆以後就再也沒有修過水利了,除了地主普通百姓根本沒有能力維護水渠,單幹對於天災的容錯率是非常低的。
陝西的問題已經不是農民軍放下武器回鄉安穩種地就能解決了,哪怕朝廷真的免一年賦稅也不成,更何況朝廷還不會免。
麵對這種情況,陝西巡按禦史李應期就開始想辦法甩鍋了,先把自己的問題摘出去。
很快他的奏疏就隨著塘馬進了京師,六月的京師悶熱得像個蒸籠,乾清宮內的鎏金蟠龍藻井下,崇禎皇帝朱由檢緊鎖眉頭,手中的奏疏已被他捏得變了形。
"混賬!"年輕的皇帝突然拍案而起,聲音在殿內回蕩,"這半個月時間陝西又出現了數萬流寇,有誰能告訴朕他們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橫賊最多就三萬多人,這是洪承疇報上來的,那這個不沾泥賊的幾萬人是哪裏出來的?崇禎二年上半年就告訴朕這個不沾泥賊已經被滅了,他是從石頭裏麵蹦出來的嗎?"
"你們看看慶陽、延安兩府十餘座邊堡城邑陷賊,洪承疇和王慎行兩人說將主力全部用於圍剿橫賊了,暫時無法圍剿不沾泥賊。
李應期上疏說都是因為招撫才讓賊勢坐大,逃兵以土賊為掩護,土賊以逃兵為戰力,縱橫陝西之間。
而楊鶴又說自己沒有兵力來剿滅賊寇隻能招撫,你們說說偌大的大明朝怎麽會淪落到沒有軍隊剿賊?"
當然對於李應期的甩鍋他沒有全信,但是陝西賊勢糜爛肯定是真的。
接著兵科給事中劉懋上奏給李應期回護到,陝西的邊賊逃兵出身的流寇)以本地土賊作為耳目,本地土賊又依靠邊賊充當武力掩護。
而崇禎元年他們劫掠韓城時人數還不算多,但近年來連年災荒幹旱加上地方官員貪汙腐敗,導致饑民成群結隊起事造反,邊賊有了熟悉陝西內地地理的向導自然就如虎添翼。
"現在朝廷精銳去鎮壓橫賊了,起初楊鶴派衛軍這些疲弱的軍隊去鎮壓不沾泥賊,自然沒法取勝,後來又改為招撫政策。
那這些賊寇還有什麽可害怕的?所以就算有些賊渠表麵上投降了,實際上照樣搶掠官紳大戶,賊勢控製不住的原因就是如此。"
大明的官員善於發現問題但不善於解決問題。
劉懋說的完全正確,但是沒告訴解決方法,偏偏崇禎就吃這一套。
李應期和劉懋這兩人認為,陝西流寇複熾是軍隊的問題是官吏日漸貪汙腐敗的問題,而李應期他作為巡按禦史最多隻有監察官員之責不需要為流寇造反承擔責任。
到最後還是沒商量好什麽辦法,問題又丟給了崇禎,後麵他想了半天決定再信任楊鶴一次。
他命令吳甡帶著帑金十萬代表天子赴陝西賑災,隻要楊鶴有錢了應該就能讓不沾泥賊眾安穩下來。
至於十萬兩白銀夠不夠崇禎也不知道,對於他這種好財貨的性格這些錢他認為已經很多了。
很快吳甡帶著十萬兩就往延綏去了,而他剛到榆林,延綏巡撫洪承疇還有陝西代巡撫王慎行就在這裏等他了,也沒有其它原因就是盯上了這筆銀子。
吳甡的車隊抵達榆林城外,隨從指著遠處說道:"大人,前麵就是榆林城了。"
吳甡點點頭,卻見城門處旌旗招展,一隊人馬疾馳而來迎接他,等離城門近了吳甡看見為首的兩人身著緋袍,想來應該是陝西代巡撫王慎行和延綏巡撫洪承疇。
"吳大人吳甡代替天子撫民)遠道而來,辛苦了!"王慎行笑容滿麵地迎上來,說話時總帶著幾分刻意的熱絡。
洪承疇緊隨其後,舉手投足間顯得幹脆利落:"吳大人一路風塵,我等已在城中備下接風宴,請!"
吳甡心中暗驚,按慣例地方官員迎接欽差應在城內官署,這兩人卻親自出城相迎,禮數過於隆重必有蹊蹺,他麵上不顯拱手還禮:"兩位太客氣了,吳某愧不敢當。"
榆林城內的巡撫衙門比吳甡想象的還要簡樸一些。
大堂上,酒席已經擺好雖不算奢華,但在災荒之年已屬難得。落座後,王慎行舉杯道:"吳大人奉旨賑災,實乃陝西百姓之福,我王慎行作為陝撫代替三秦父老,先敬大人一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酒過三巡,王慎行忽然歎了口氣:"不瞞吳大人,陝西如今內憂外患,災民遍地,流寇更是猖獗,朝廷撥下的這十萬兩白銀,實在是及時雨啊!"吳甡放下酒杯,心知正題來了:"王撫院此言差矣,此銀專為賑濟災民而來,豈可他用?"
洪承疇聞言,濃眉一皺:"吳大人有所不知,陝西流寇已成燎原之勢。
王嘉胤、不沾泥之流橫行州縣,若不及時剿滅,恐成大患!我延綏發餉已經是三月前的事了,軍士們怨聲載道若軍心不穩,流寇趁勢作亂,屆時災民全部跑流寇那邊了再多銀兩又有何用?"
"亨九所言極是。"王慎行連忙接話,"陝西境內流寇肆虐,若官軍因缺餉而潰散,與流寇合流,後果不堪設想啊!"吳甡感到一陣壓力,這兩人一唱一和,顯然早有預謀。
他沉吟片刻:"兩位的難處,吳某理解。但皇命在身,賑災銀兩必須用於災民。"
洪承疇忽然拍案而起:"吳大人!三邊將士日夜追剿流寇,保境安民,如今家裏人連飯都吃不上,他們沒有士氣拿什麽去打仗?
若流寇趁勢坐大,你擔得起這個責任嗎?"堂內氣氛驟然緊張。
吳甡不慌不忙地抿了口茶:"洪撫院稍安勿躁,剿寇軍情緊急,吳某自會如實上奏朝廷請撥專餉,但這賑災銀兩確實不能挪作他用。"
王慎行見狀,連忙打圓場:"亨九與吳大人都是為了朝廷著想,何必動怒?吳大人不如這樣:十萬兩白銀分作三份:四萬兩用於剿寇軍餉,三萬兩用於巡撫衙門日常開銷,剩餘三萬兩賑濟災民,如此可好?
現在陝西巡撫衙門裏麵也沒錢了,王慎行連自己標營的軍餉都沒發,他可是知道仙克謹的遭遇的,所以急切想弄一筆銀子。
吳甡心中盤算他知道若不妥協,這兩人絕不會善罷甘休。
況且洪承疇所言也有一些道理,流寇不剿陝西永遠恢複不了和平,但三萬兩賑災銀,對於遍地災民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
見吳甡猶豫,洪承疇語氣稍緩:"吳大人方才言語冒犯還請見諒,但剿寇將士確實艱難還望吳大人體恤。"
吳甡長歎一聲:"罷了,就依王撫院之議但吳某有言在先,剩餘三萬兩賑災銀必須全部用在災民身上。
若有人中飽私囊休怪吳某不講情麵,定要在陛下麵前狠狠參他一本。"
王慎行麵露喜色:"吳大人放心王某定當選幹吏親自監督。"
喜歡流賊也可以燎原請大家收藏:()流賊也可以燎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