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皆大歡喜1)

字數:3938   加入書籤

A+A-


    郡府還能給什麽補償?郡府除了欠下各大族一屁股債,千百年都償還不清,其他還能有什麽?
    蔡成微微一笑,朗聲說道:“我提議以郡府為主,組建一個聯合商號。凡是幫助郡府安置流民的大族,都有資格加入其中。郡府每年從商號獲利中獨占兩成分潤,用以償還各大族的田款。還清後,以後郡府每年向商號抽取半成分潤,作為商稅。”
    所有人都呆住了。
    這叫什麽主意?
    商號每年能賺多少錢?
    而郡府欠各大族的田款,可是數以十億錢計,就憑兩成的分潤,隻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咳咳咳……”管哲幹咳起來,然後有些尷尬地輕聲說道:“成公子可能不知道商號的收益……”
    “據我了解,我東萊商號,收益最高的,每年大概能有近十萬錢的入賬。”蔡成一點沒給麵子,直接表示他非常了解。
    “但我提議郡府為主籌建的商號,每年至少會有至少數億錢的入賬。”
    議事堂中,眼珠子和下巴都掉了一地。
    一年能淨賺數億錢?
    如果不是白日做夢,那肯定是自己臆症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大家才從呆若木雞的狀態中恢複過來。
    “成公子,我知你機智百變、良策如潮。可你畢竟沒有經商的經曆,你如何保證歲入數億錢?我一生也從來沒見過這麽多錢呀。”主簿其實也是郡府的賬房。
    連一郡之主簿都沒見過如此多的錢,況他人乎?
    當然,如果聯合商號能夠歲入數億,郡府真有償還欠債的能力,而且還用不了多少年。
    “主簿大人請放心,我能說出,就保證能做到。”蔡成露出迷人的笑容。
    “小弟,你不會……”蔡正不知道為什麽,突然急得從座椅上站了起來。
    “大哥,”蔡成對著蔡正點了點頭,然後再環視大家。“城外的工地,建造除孤兒院外,還有一個大工坊。這個工坊產出的物品很多,其中最關鍵的是布帛、紙張和農具。這三樣物品,都是我尊師傳我的製作之法,能保證商號賺得盆滿缽滿。
    “我就以布帛來舉例:當前一匹長四丈、寬二尺二寸的麻布,根據不同地域和質量,售價大概是三百錢到六百錢。而工坊為商號提供的麻布,長五丈、寬四尺,給商號的價格是一百五十錢。哪怕商號按三百錢一匹出售,你們說收益會是多少?”
    蔡正聽到蔡成如此說,嘴裏嘟囔著“這可是我蔡家的錢呀”,頹喪地重新坐了下去。
    “哈哈哈哈,你在戲言嗎?哪有可織出長五丈、寬四尺的織機?”田玉不客氣地嘲笑著蔡成。
    “田家主不信?”蔡成微眯雙眼,看著田玉。
    “成公子,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呀。即墨田家就有自家紡織工坊。”又一代表表示無法置信。
    “中伯,麻煩你把姐姐剛剛織好的麻布取來。”蔡成對著議事堂外大聲叫了起來。
    “好嘞。”外麵的中伯,爽快地回了一聲。
    很快,中伯捧著一匹麻布走進議事堂。
    在蔡成回來的第四天,就已經悄悄請黃縣的工匠,為蔡家趕製出了一台八梭紡紗機和一台寬幅快速織布機。
    今日之局麵,蔡成早有預料。
    看官或許會問,蔡成又不是神仙,他怎麽知道黃巾會入東萊?
    黃巾入東萊,隻搶錢糧,不殺人放火,看官不覺得奇怪嗎?難道是黃巾軍改了性情了?
    就算是黃巾軍改了性情,又怎麽敢在劫掠如此多錢糧的情況下,還敢求和?
    他們難道不擔心郡府、士族豪紳秋後算賬?
    所以,這後麵如果沒有一個大的謀劃,反正我是不信的。
    誰在謀劃?
    當然是蔡成。
    回到東萊的第三天,上午拜訪了左家,下午自然拜訪的管氏,而且一直交流到深夜。
    直到十日後,管氏真尋來了管亥,而且管亥又拜了蔡成為主公,這個謀劃才開始實施。
    至於管亥能夠在短短的十來天中,就能夠糾集十萬黃巾入東萊,那就是管亥的本事了。蔡成都為此吃驚。
    蔡正上前,配合著中伯,把布匹打開。
    在場之人,全部驚呆了。
    五丈長、四尺寬,就這麽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
    十位代表和上首坐著的東萊大員,除蔡立之外,都不禁起身,上前觀看並撫摸一番,口中興奮地叫著:“質量上品!不,應該是超過了上品!”
    整個議事堂中,充滿了嘖嘖稱奇之聲。
    田玉已經激動得大叫起來:“成公子,能織出如此布匹的織機,可能出售給我田家一架?”
    誰不知道,真正有價值的,不是織好的布匹,而是織布的織機。
    蔡成幹脆的拒絕。“這是我師尊傳我,讓我不可外傳。”
    田玉尷尬之間,山中客在其心目中的形象,頓時高大了起來。
    雖然從未聽過有山中客這號人,但能夠製出如此織機,絕對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要知道,當年蔡倫隻用造紙術,就被朝廷封侯。
    那這織機如果獻給朝廷,估計封侯都是起步。
    蔡成見此情景,馬上又加了把火。“工坊年後就會招募專事紡織的女工。以後每年都會增招女工,預計三年時間,紡織工坊能達到八千到一萬女工的規模。”
    意思很明顯,就是商號可以放開了賣,工坊保證供貨。
    沒有人問各家私有的紡織工坊怎麽辦,他們的布帛肯定賣不出去了。
    在漢代,布帛可是能當五銖錢來用的。
    可竟然沒有一家提出異議。
    各家都加入了聯合商號,有商號的分潤,同時還可以把原料賣給蔡家工坊,所以不會有人吃虧。
    這個賬,這些人隻要一個眨眼間,就能夠算得清楚。
    隻有主簿還是不敢相信。“成公子,按此價格供給商號,那工坊必然嚴重虧損。”
    “主簿大人放心,工坊雖然盈利不高,但也絕對不會虧損。”
    “難道你是以徭役的方式招募女工?”主簿不理解了。
    如果是用徭役的方式招募女工,蔡家倒是不需要支付分文,連每日所食,都是女工自帶。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