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統戰士族1)

字數:4117   加入書籤

A+A-


    你沒看錯,就是掉腦袋。
    一州之牧,對太守、國相有任免權,對其下的官吏有生殺權。
    當然,所有官吏,都會輪換著進入大學堂培訓。
    總之,想繼續混日子,肯定是不可能了。
    同時,青州在請旨後,對其他十二州發出了《招賢令》,上麵明確注明了青州對官吏的考成法,並希望有誌向、有膽識的讀書人來青州為官為吏。
    在會議結束之前,蔡立還宣布,整個青州都要重新丈量田地。
    負責丈量的,是蔡成在東萊成立的“勘測大隊”,全部由寒門子弟和孤兒院的十六歲以上孤兒組成。
    配合丈量的,則是各縣的治安軍。
    也就是說,縣府和士族豪紳,一律插不上手。
    當然,丈量之時,也需要縣府官吏的配合,就是確認這田地是誰家的。
    整個丈量田地,限時一年內完成。
    青州的暴風雨來了。
    會後,大多數官吏提出辭官之請。
    他們都被嚇壞了。
    蔡立也不含糊,確認那些請辭之人後,把他們集中在一起,當場批準,批準請辭。
    不僅如此,還當場任命新的官吏,然後在治安軍的護送下,與請辭者同行,前往接手。
    在來臨淄之前,大學堂就為蔡立準備好了兩千多預備官吏,這些官吏請辭,本想以此威脅牧府,誰知正中蔡立下懷。
    東萊的數千讀書人,終於不用先舉孝廉,再慢慢等待了。
    管氏、太史氏、左氏等世家大族,因為推崇“新農體係”,不僅沒有沒落,反而不斷強盛。
    蔡立怎麽有郡縣兩級官吏的任命權和生殺權?
    當然是皇帝劉宏給他的。
    一切都是為了“農莊之策”。
    劉宏隻給蔡立派來一位督察禦史,其他的包括州郡縣的三級官吏,蔡立都有任命權和生殺權。
    劉宏的意思很明顯,我把權力給到極致,如果你再做不好,那就不能怪我了,而且我對你下手也絕對不會手軟。
    派來的督察禦史是誰?
    就是堅決不參與“兗徐犯青州”的兗州刺史劉岱劉公山。
    劉岱是劉家血脈,又通過“兗徐犯青州”向陛下表明了,他並未與士族同流合汙,自然得到了劉宏更多的信任。
    所以,派他來監督青州試行“農莊之策”,劉宏還是放心的。
    曹操會後向蔡立、蔡成告別,說是朝廷旨意已到,調他回京都。
    蔡成估計,曹操回去後,就會成為“西園八校尉”之一。
    西園八校尉,一方麵是皇帝劉宏想要親自抓住軍權,另一方麵是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之間爭奪之地。
    可蔡成並不知道的是,因為“充任犯青州”,讓劉宏察覺到世家大族勢力太過龐大,所以他任命的八校尉,會把如袁紹這樣的士族子弟排斥在外。
    曹操在蔡成為他送行時,對蔡成說了一句話:“新農體係要挖世家大族的根,我認為不可取。你不知道整個大漢,士族的勢力有多強大。新農體係再好,也走不出青州的。”
    曹操,漢朝開國功臣、漢相曹參的後人。“蕭規曹隨”中的曹,指的就是曹參。
    如今,曹操對蔡成如此說,也算是推心置腹了。
    “曹操果然比劉備的野心要大很多呀。”這是事後蔡成的感歎。
    蔡成明白,曹操並不想投靠青州。
    當然,蔡成也不會勉強。他無法盡收天下之才。
    如此雄主,全部被蔡成收歸麾下,也不現實。隻不過,曹操濟南相的的經曆,不知他日後是選擇與青州交好,還是與青州為敵,一切看緣分吧。
    劉備順利地就任琅琊相。
    蔡立並沒有難為劉備,在他就任前,就已經遵旨,把蕭建三族緝捕歸案,並沒有待劉備前來處理。
    不過,蔡立並沒有直接殺,而是請旨陛下,殺了一些家族主要人員後,其他人全部貶為奴籍。
    有了蔡立的行動,劉備就可以在琅琊國充分體現他的仁德,做好人了。
    而泰山郡,蔡立則是請陛下派了應邵來做太守。這也是告訴皇帝,我不想在青州獨立,我是真心為朝廷考慮的。
    劉備就任琅琊相,是蔡成陪著一起去的。
    蔡成可不是為了送劉備上任。琅琊國有三個傳頌後世的士族,需要他親自跑上一趟。
    排在第一位的是琅琊王氏。
    這可是後世被稱為“華夏首望”的家族。
    琅琊王氏,秦王翦之後人。秦滅之後,王翦後人聰明地大遷移。一支移到並州太原郡,稱為太原王氏;另一支遷移到徐州琅琊國,稱為琅琊王氏。
    兩支不分主次,在後世也都發展得不錯,隻是琅琊王氏更勝一籌。
    琅琊王氏,在後世有六百多人名垂青史。其中有九十二位宰相,三十六位皇後,三十六位駙馬,還有如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名仕近二百人。
    琅琊王氏以“三立”為家族傳承:
    立德:注重禮法,孝友傳家;
    立功:與時推遷,建立事功;
    立言:培養家學,詩書傳家。
    由此可知,為什麽琅琊王氏不參與徐州世家對青州的圍攻了。
    為了瓦解世家大族對“新農體係”的反感與攻擊,僅僅有東萊管氏還不夠,畢竟東萊管氏在整個大漢朝的影響力太小了。
    蔡成必須要取得更多世家大族的支持,而琅琊王氏就是他看中的首個目標,是他關鍵的統戰對象之一。
    蔡成可是牢記偉人的三大法寶:依靠群眾、武鬥鬥爭和統一戰線。
    排在第二位的,則是琅琊謝氏。
    知道淝水之戰嗎?
    謝氏後人謝安率東晉八萬北府兵,大破苻堅八十萬前秦軍,確保華夏血統的存續,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兩個成語就產生於這次大戰。
    至於排在第三位的家族,雖然其在三國後期,就全部沒落了,可蔡成卻非去不可。
    因為這是琅琊諸葛氏,因為此時諸葛亮已經五歲了。
    諸葛珪、諸葛玄、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諸葛恪、諸葛瞻……
    三代人,英才輩出。
    如果說拜訪琅琊王氏和謝氏,是為了統一陣線,那拜訪琅琊諸葛,就是為了漢末奇才諸葛亮了。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