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不世八功5)

字數:4151   加入書籤

A+A-


    劉備不愧是正史中極會打仗的一位。
    他聽了黃祖之言後,馬上勸阻。“伯宗使君不可。如若我未料錯,恐怕孫堅、李豐在來時,便已把兵馬駐於隨縣。此時使君去取隨縣,晚矣!”
    劉備話音剛剛落地,就有人來報。說是他們發現孫堅一萬兵馬,已駐紮在隨縣。
    這下黃祖真的慌了。
    “這當如何?請玄德教我!”
    黃承彥也慌了。“請玄德公助江夏!”
    “使君與承彥公莫慌!”劉備鎮定地說道。
    “想那孫堅、李豐趕往隨縣,尚須一到兩日。加之其整軍備戰,要出兵江夏,尚須三日。
    “那孫堅長年征戰,悍勇異常,不可小覷。故江夏兵馬不可與其正麵相抗。
    “備曾看過襄隨穀地的輿圖,隨縣據險而建,亦無法輕取。
    “唯今之計,隻有把江夏黃氏一族及眾多百姓遷往南郡,暫避鋒芒。以南郡劉使君之兵馬和威望,方可確保周全。”
    “玄德公,若遷徙黃氏一族和江夏百姓,至少需二十幾日時間。那孫堅三日後便要出兵來襲。”黃承彥不懂軍事,可也知道,現在是想遷徙都沒有時間。
    “此時便要出奇兵,方能爭得二十日時間。”
    “如何出奇兵?”黃祖眼睛亮了。
    “那隨縣距離襄隨穀地尚有數十裏之距。如果伯宗使君動作快,可於穀口設下伏兵,一戰迫使孫堅退回隨縣。
    “吾二弟、三弟亦有萬夫不當之勇,可隨伯宗使君前去。
    “使君亦同時讓族中了江夏百姓馬上準備,三五日後便可陸續向西抵漢水。
    “以數千兵馬堵住襄隨穀地的穀口,便可為黃氏一族和江夏百姓爭取十數日甚至更多的時間,足以保證渡過漢水了。
    “屆時我與黃氏同行,前往襄陽拜見劉使君,完成陶使君之托。”
    很明顯,劉備說與黃氏同行,是安黃承彥和黃祖之心。
    他派關羽、張飛兩人與黃祖同行,但凡黃祖有點心眼,也會擔心兩人會刺殺自己,從而奪了江夏兵馬的兵權。
    如今,劉備、孫乾、簡雍三人皆留在安陸,與黃氏同行,等於是把自己當成了人質,自是會讓黃祖再無擔憂。
    “此策甚好!”黃承彥點頭稱讚。
    黃祖卻叫道:“如果穀地設伏,敗那孫堅匹夫,豈不是可順勢取了隨縣,還何須遷徙?”
    劉備搖了搖頭。“使君,敗孫堅一次易,敗孫堅二次難。孫堅兵馬可是參與過涼州平叛的西涼悍卒。
    “袁術在南陽有十萬兵馬。如若孫堅遇伏而敗,袁術必定來援,江夏無力抗之。”
    如此一說,黃承彥和黃祖兩人,方才明白為何劉備說“取勝也才隻能爭得十數日時間”。
    “好!吾便率兵去穀口設伏,亦請兩位壯士與我同行。族弟可協助放中張羅遷徙之事,便請玄德公在郡府稍待了。”
    黃祖是個爽快人,一點也不磨嘰。
    “莫忘派人去漢水渡口準備渡船。”劉備叮囑道。
    然後黃祖就如見一般衝出門去。
    他也要趕時間,然後才能在穀口設伏。
    至於黃氏一族和江夏百姓的遷徙,他當然把事情吩咐給郡府長史。
    郡府長史也是黃氏族人,自是知道輕重。
    看到黃祖帶著關羽、張飛二人衝出門後,黃承彥卻沒有關心黃氏遷徙南郡之事,反而拉著劉備,讓他繼續說成公子的“不世八功”。
    劉備內心暗道:“此時此刻,不關心穀口戰事,亦不關心黃氏和百姓遷徙,隻關心成公子是否國賊。真是一個書呆子!”
    不過,劉備自然不會拂了黃承彥的顏麵。
    於是劉備為他解釋了第六罪“觸犯漢律”、第七罪“擅改官製”和第八罪“意圖不軌”。
    其實,取消教司坊中人的奴籍,實則為大漢釋放出了更多的勞力。
    因為誰都知道,教司坊中人,雖然因族人犯事而被牽連,自身哪裏有罪?
    而把這些人去掉奴籍,讓其參與勞作,對大漢則有更大的貢獻,何樂而不為呢?
    何況,青州采取的是牧製,青州牧本就有權加、取人的奴籍。
    而說到第七罪,劉備則笑問黃承彥,為何自古以來“皇權不下鄉”以及“皇權不下鄉”又有哪些弊端。
    黃承彥恍然大悟。
    他當然對“皇權不下鄉”的弊端知之甚詳。
    鄉野之民,隻知本村鎮的豪紳,從不知朝廷與陛下。
    故而,若是豪紳要反朝廷,鄉野之民隻知跟著起兵,卻不知這是反叛。
    在王莽新朝,天下皆反,除前期綠林、赤眉外,之後都是各地士族豪紳起兵。
    而皇權一旦下鄉,鄉野之民可知朝廷政策、律法,可知什麽事該做,什麽事不該做。
    尤其是在有天災之時,朝廷賑災可以直達受災之民,而無須經過本地豪紳。賑災之錢糧更不會被豪強貪墨了。
    當然,這些弊端誰都知道。
    可知道又如何?
    朝廷如果在縣府之下設置鄉、村在漢時為亭,劉邦就是亭長出身)兩級官吏,可是需要大量錢糧為俸祿的。
    朝廷拿得出來嗎?
    隻是黃承彥不解地問劉備,青州設置鄉、莊兩級官吏,俸祿從何而來?
    劉備笑著告訴他,按各莊、各鄉收成的比例而取,而且不惠及家人。
    也就是說,鄉、莊兩級官吏,隻能從農莊中隻取供個人生活的錢糧,而其家人同樣要參與農莊勞作,方能能分到錢糧。
    而這一切,完全不用朝廷操心。
    可這樣豈不是鄉長、莊主隻顧下而不顧上?
    這一點亦無須擔憂。
    鄉長、莊主皆為吏。
    很快,朝廷就會推行“大漢官吏從鄉長做起”之策。
    所以,鄉長如果隻顧下不顧上,那他就不可能得到晉升為官的機會;如果鄉長隻顧上不顧下,農莊就會斷其俸祿。
    黃承彥仔細思考這莊主、鄉長的相應政策,真琢磨越是感覺甚妙。
    至於最後一罪“意圖不軌”,劉備根本就沒有給黃承彥解釋,隻是從懷中取出一份《漢報》,讓其重點看朝廷會在一年後,開始推行“君主立憲製”以及“君主立憲製”的簡要說明。
    劉備隻對黃承彥說了一句:“成公子如果要想取漢而代之,就不會推行‘君主立憲製’。”
    至於“君主立憲製”的微妙,讓黃承彥自己去琢磨好了。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