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天賜良機(1)

字數:3820   加入書籤

A+A-


    裴茂的動作怎麽會這麽快?
    不到一個月,一路兵馬突襲函穀關,兩刻鍾便站在函穀關上遙望京都;
    另一路兜了紫金衛的後路,竟然嚇得紫金衛丟盔棄甲,逃入了大山之中。
    樊稠不是派出了一些要求翻山越嶺出來的傳令兵嗎?
    這些傳令兵沒有辜負樊稠。
    盡管有人被摔死,也有人受傷,便還是有人把樊稠的親筆信送到了華陰縣。
    裴茂看到樊稠的信後,嚇壞了。
    現在還不是起兵的時候,熊耳山中的藏軍便被發現了。
    用不了多久,朝廷必然會派大軍入雍州進行清剿。
    這可如何是好?
    不過,他身邊的韋端卻臨變不驚,輕聲說道:“如今之計,隻能提前起事了。通知涼州方麵,以安漢軍與征西軍團周旋,我們匡漢軍則堅守函穀關和武關,其餘兵力應對西南軍團。”
    裴茂聽了韋端的話後,思索良久,才麵色沉重地對韋端說道:
    “休甫韋端字)公,征西軍團在陳倉城下,以一萬多兵力,打得韓遂連夜出逃。又在岐山腳下,圍殲韓遂數萬兵馬,韓遂、王國等叛軍首領盡皆授首。可見征西軍團之戰力絕非匡漢軍、安漢軍所能抵禦。”
    裴茂不僅有《漢報》,還有來自京都的消息,對護民軍的了解更為深入。
    韋端同樣麵色沉重。“巨光裴茂字)公,吾亦知護民軍戰力。可如今如不順勢起兵,便隻能坐以待斃。”
    韋端所說,裴茂也明白。
    熊耳山中的藏軍被發現,很快兵部就會責令西南軍團遍查整個雍州。
    紙包不住火,王屋山中的藏軍也藏不了多久,早晚會被發現。
    要知雍州轄五郡之地,人口隻有一百二十幾萬,加上各世家大族中的隱藏人口奴仆、佃戶等),也就是一百五十萬。
    如今雍州養了六萬兵馬,已經讓世家大族壓力頗大。
    而今年大旱,為了爭取民心,還要施粥賑災,保證雍州能堅持到明年秋收。
    至於涼州,下轄十郡,地盤足夠大,人口卻不到五十萬。
    要知道,在秦漢時期,人口和糧食才是國家強盛的關鍵要素。
    人口多,說明能養活人的糧食就多,也就不愁兵源。
    以雍凉兩州二百萬人口為例,按糧食收成的平均狀況,最多能養十萬兵馬。
    朝廷、官府豢養軍隊,靠的是百姓賦稅,世家大族豢養私軍,靠得是從自身抽血。
    沒有賦稅這一塊的收益,世家大族能豢養的私兵就更少了。
    所以,當前雍州豢養的這六萬兵馬,便是雍州世家大族的極限。
    這六萬兵馬若全部被朝廷給翻了出來,雍州世家大族再無豢養私軍的能力,無論是人口數,還是世家大族積累的家底,都不可能再支撐重新招募私兵。
    何況,朝廷一邊圍剿這六萬私軍,一邊也會對雍州世家大族動手。
    那時,雍州的世家大族便會成為砧板上的魚肉,別說他們強調的根本利益了,哪怕不滅族,也再無翻身的機會。
    本來,有征西、西南兩軍團,雍凉兩州的世家大族是不會起事的。
    他們倒不是怕西南軍團。西南軍團全部都是過去華雄和公孫瓚的麾下,戰力有限。
    他們怕的是征西軍團。
    征西軍團以三萬兵力包含了養馬、釘馬掌、馱運糧草等輜重的輔兵),不到半月,便全殲王國、韓遂十幾萬叛軍,太嚇人了。
    起兵必敗,不起兵便是等死。
    這便是當前擺在裴茂、韋端等人麵前的兩難問題。
    正當裴茂、韋端及裴茂手下一眾謀士一籌莫展之時,裴茂的親衛走進大堂,遞給裴茂一封信。
    裴茂打開後,麵部神情由原來的凝重,逐漸變得開朗,很快便是滿臉喜色、笑逐顏開。
    到最後,裴茂實在壓不住內心的喜悅,大笑著說道:“天賜良機!天賜良機呀!”
    旁邊的蘇則蘇文師扶風郡蘇氏的麒麟子),按捺不住好奇,大聲叫道:“是何喜事,還請巨光公說出,吾等亦可同喜。”
    “哈哈哈哈——”裴茂一陣爽朗大笑。
    信是涼州武都郡太守李合寫來的。
    信中傳遞了一條極為重要的信息:征西軍團已經出發,出敦煌玉門關後,直奔西域。
    而李合已經與駐守玉門關的張猛早已談妥,一旦征西軍團出了玉門關,張猛便會率玉門關守軍,據關堅守,絕對不會讓征西軍團再回到涼州。
    玉門關才有五千守軍,征西軍團三萬餘人,如何守得住?
    嗬嗬,這就不用我們這些局外人擔心了。
    有李合與張猛,裴茂、韋端、蘇則等人,便知涼州已盡在掌握,征西軍團也不可能越過玉門關返回涼州。
    李合何許人也?
    不僅僅是武都郡的太守,還是涼州最大的士族門閥,隴西李氏的當家人。
    建立唐朝的李淵所屬的太原李氏,便是隴西李氏的分支。
    為何李淵起事不先進軍中原,而是先搶占關中?
    這便是需要得到以隴西李氏為首的隴西門閥的支持。
    隴西李氏起源於嬴氏,就是嬴政的那個“嬴”,算是王族嬴氏的旁支,因避禍而改姓李。
    隴西李氏的可是出了很多史上著名的武將。
    比如秦朝的開國元勳李信,打匈奴時總是迷路、最後因迷路羞愧自殺的李廣,投降匈奴還牽連了司馬遷受到宮刑的李廣之孫李陵……
    雖然,隴西李氏因李陵投降匈奴的牽連一度衰落太原李氏便是那時逃往太原的),可隴西李氏卻默默地蟄伏起來,由士族門閥轉化為地方豪強。
    北宮伯玉、韓遂於涼州叛亂後,武都郡太守被叛軍所害,李合便自封為武都太守,就連北宮伯玉和韓遂,都不敢側目武都郡,可見隴西李氏的威勢。
    說得更直白一些,隴西李氏不是書香門第,而是世世行武。
    哪怕漢靈帝時期有了黨錮之禍,隴西李氏也保留了自家部曲,而且悍勇異常,專打羌胡。
    所以,哪怕北宮伯玉、韓遂之類,也不敢惹隴西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