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雍凉困局(3)
字數:3810 加入書籤
“你們呀,都是瞎操心。”皇甫嵩大大咧咧地說道。“哪怕在雍凉兩州沒有西南軍團,隻有征西軍團,就憑征西軍團的戰力,你們以為叛軍能討得了好處?”
朱儁、何山、趙雲、張楊幾人相視苦笑。
最後,還是朱儁輕聲對皇甫嵩說道:“一月前,兵部已經給征西軍團下達指令,讓他們進軍西域了。”
“啊?”皇甫嵩驚得叫了起來。“不是說征西軍團要先平西羌,才會進入西域嗎?”
荀彧有些尷尬地說道:
“冀州當前主要是種植糧食,否則沒辦法保證北方各州百姓的生活。
“可種植了糧食,就沒辦法大規模種植棉花。沒有棉花,北方的百姓就穿不上棉衣。畢竟如箕州、吉州、河州的冬天過於寒冷,依憑毛衣毛褲,百姓冬季還是無法出門。
“所以為了能夠大規模種植棉花,內閣才向兵部建議征西軍團先收西域,再平西羌。”
所有人都恍然了。
內閣此舉絕對不能說錯。
先收複西域,然後明年就可以收獲大量棉花並運送回中原,同樣是極為必要的。
可誰又能知道雍凉兩州會反呢?
聽了荀彧的話,皇甫嵩一臉便秘神色,想出言斥責內閣與兵部目光短淺,可畢竟這個方略並沒有錯,根本無可指責。
隻是……
皇甫嵩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麽。
他端起香茶,有一口沒一口地喝著,努力在想自己到底忽略了什麽。
似乎大家都在配合皇甫嵩思考一般,一時之間,再沒有人開口說話,都在想著該如何破解雍州兩州的困局。
半晌之後,劉虞才開口問道:“護民軍戰力強悍,哪怕隻有西南軍團的三個師,恐怕也不會讓叛軍討到好處吧?”
“唉——”何山用長歎回應劉虞。
“何故長歎?”賈琮不解地問道。
公孫瓚大聲說道:“西南軍團,並不是青州訓練營出來的兵,而我原來麾下征討張舉、張純叛亂的兵馬。哦,還有原來華雄麾下的五千兵馬。
“現在西南軍團的軍械還在打造中,他們用的還是老舊裝備。當前西南軍團的戰力,還比不上青州禦林軍。”
原來如此。
征西軍團去了西域,西南軍團戰力不夠,雍凉兩州還真是陷入了困境。
倒是一直抱著旁觀心態的三公九卿,聽了公孫瓚的話後,私語了一番後,楊彪開口問道:
“西南軍團為何不用青州訓練營之兵?”
何山對著楊彪拱手一禮,開口說道:
“青州訓練營現在隻有數千正在訓練的娃娃。畢竟青州隻有六百萬人口,而護民軍、禦林軍都出自青州,所以訓練營的征兵,也不能竭澤而漁。
“另外,訓練營的新兵,還有補充各軍團的任務。畢竟,大帥定下的軍製與大漢之前的不一樣。護民軍服役的時間隻有五年,五年後便要退役回家。空缺由訓練營繼續補上。”
何山對原來的三公九卿還是很尊重的,解釋也挺詳盡。
“為何要退役?”崔烈也開始發問。
何山繼續解釋。
“農耕需要大量青壯。從護民軍中退役時,也才二十三四歲。他們返回家鄉後,不僅不耽誤娶妻生子,而且還會成為重要勞力。
“當然,最重要的是如此可以保持軍隊永遠有剛剛從訓練營出來的、經曆過軍事教育和忠誠教育的新鮮血液。
“諸公都知道,當前的傳訊效率極低,一旦天高皇帝遠,軍隊發生背叛,朝廷可能都需要很久才能知道。
“軍隊中有了這些新鮮血液,想背叛可能就沒那麽容易了。
“而服役接近五年時間的老兵,自然想回家務農,過上安定的日子。
“如此,更是降低了軍隊反叛的可能。”
這些內容,閣老和兵部的人都知道。
而此時三公九卿聽了,卻都是震驚得無以複加。
東漢以來,采用的是募兵製。有戰事時就參與戰爭;沒戰事時,也不會遣散,而是由朝廷養著,成為常備兵。
這樣的好處是軍隊的戰力會一直保持下去,畢竟冷兵器時代,訓練新兵最快都要一年以上。
當然,這樣的弊端也很明顯。
首先就是朝廷不能保留太多的常備軍,否則朝廷供養不起。
其次,便是常備兵都是兵油子,劫掠百姓是家常便飯,連朝廷都無法杜絕。否則的話,朝廷就得拿出更多的錢糧進行安撫。
最後,常備軍往往是隻知領軍將軍,不知朝廷。如果領軍將軍要反叛,全軍上下必然雲從。
所以才有東漢時期的“換將不換兵”的潛規則。
任何一位高級將領帶兵時間長了,都會讓朝廷感覺不安。
比如“漢初三傑”的韓信為何一定要死?
劉邦已經年紀大了,而那時韓信才三十五歲。一旦劉邦駕崩,誰還能製住有威望又有能力的韓信?
哪怕在劉邦立漢之後,韓信便已經失去了兵權,可劉邦被圍白登之時,仍然軟禁韓信而不敢讓他領兵前去救駕。
縱觀中國曆史,大概除秦始皇和唐太宗兩人之外,其他所有的皇帝,最怕的都是將領擁兵自重。
而自秦以後,兩千多年的曆史中,凡是冤死的將領,也大多死在“擁兵自重”這一顧慮之上。
而如今聽了蔡成設計的兵製,他們突然意識到,護民軍不僅有文化,懂軍事,而且還都受過忠誠教育。
有文化,便不會盲從。哪怕有人想反叛,可能也不會得到上下將士的支持。
在真有人反叛之時,軍中馬上可以形成反對派。
而這些反對派同樣懂軍事,真要形成軍事對抗,也能夠與叛軍分庭抗禮。
受過忠誠教育,便能保證絕大多數人心向大漢。
而且可能不等將士們退役返鄉,他們的家中恐怕早就為他們說好了親事,等他榮歸故裏,便馬上成親。
楊彪、崔烈等幾人更是從《漢報》上得知,新兵出訓練營補充至各個軍團前,訓練營都要請其家人前來為其送行,並叮囑自家孩子,一定要多立戰功,好日後榮歸故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