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嚴陣以待(1)

字數:4043   加入書籤

A+A-


    因為征西軍團在玉門關內留下了五百人,說是要把玉門關當成征西軍團補給的中轉站。
    如果這些暗探入城,很可能被征西軍團發現。
    畢竟,自朝廷放棄西域後,商路斷絕,玉門關便無人再來了。
    如果玉門關前來了陌生人,必然會引起征西軍團的警覺,畢竟當前征西軍團還沒有走遠。
    暗探聽從了張猛親衛的告誡,隻在玉門關數裏外觀察。
    他們看到征西軍團果然在穿越玉門關前往西域後,連一刻都沒停留。
    他們幹嘛非要入玉門關?
    李合交待他們,一旦看到征西軍團離開玉門關,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報告。
    當前熊耳山還在對峙狀態中,出動王屋山中的藏軍,突襲函穀關、解救熊耳山中藏軍,羌兵入涼州等等,都由征西軍團離開玉門關那一刻而定。
    現在這一刻已經到來,暗探們在玉門關看不到的地方,紛紛上馬,趕回去給李合報信。
    然後李合才會派出快馬傳訊馬超、西羌以及裴茂。
    在雍州境內,當前最鬱悶的莫過於樊稠了。
    因為他先敗於征西軍團,被征西軍團騙開華陰城門,再被護民軍的娃娃兵封堵在山穀之中,被劉辟解救出來之後,便被裴茂打發到武關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來了。
    樊稠當然知道武關的重要性,可武關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除了偶爾有商隊往來之外,基本沒有人煙。
    黃巾之亂後,朝廷竟然連守備武關的守備軍都調去清剿黃巾軍了,也導致武關更顯荒涼。
    看到武關接近殘破的城牆,樊稠內心就一個感覺:他被發配了。
    唉,這也沒有辦法,誰讓自己連續敗於護民軍手下呢?
    其實,裴茂真沒有這樣的想法。
    裴茂深知武關對於他割據雍凉的重要性。
    當護民軍無法攻克函穀關之時,由南陽走武關道入關中,便是唯一的選擇。
    而在裴茂麾下的將領,最有作戰經驗的,便是樊稠。
    這才是裴茂派樊稠來鎮守武關的根本原因。
    武關。
    關中四塞之一。
    春秋秦地,東有函穀關,西有大散關,北有蕭關、南有武關。
    秦國居四關之中,“關中”之名由此而來。
    其中武關在四塞之中,又被稱為“三秦要塞、關中鎖鑰”。
    武關道是南陽通往關中的唯一通道,武關便是其咽喉。
    正史中,武關作為軍事要塞的作用,幾乎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的到來。
    準確地說,火器的出現、道路的暢通,才讓古代以險關為據之軍事要塞的作用大幅降低。
    當然,曹操修建潼關後,因為潼關修建在華陰縣,正好卡死了直通長安的武關道,武關作為“三秦之鑰”的作用,也就降低了一點,但降低得並不多。
    其阻礙由南陽入關中的作用,仍然存在,還極其重要。
    不過,此時曹操還沒有修建潼關,估計也沒有機會再修建潼關了。
    以裴茂為首的雍州世家大族,不僅知道武關對割據關中的重要性,還知道自古以來,函穀關被齊國的匡章攻破過一次,而武關卻從來都沒有被攻破過。
    畢竟從南陽過來,要走數百裏的山路,才能抵達武關,運送補給極為不便。
    當年高祖皇帝劉邦進軍關中,雖然走的是武關,但武關卻不是被攻破的。
    劉邦采用了張良之計,先派酈食其等人去武關遊說武關守將,並且在武關守將動搖之後,突然發起夜襲有點不講武德),才拿下武關。
    所以史冊上並沒有把劉邦過武關,說成是劉邦攻破了武關。
    武關的地形地勢極利於防守。
    以武關起,無論是前往南陽,還是前往關中,都有數百裏之遙,而且都是崎嶇難行的山路。
    這也是戰國時六國攻秦,都是走函穀關,而不走武關的原因。
    派誰來守武關,隻要不出關、不放鬆,哪怕被斷了補給,守上幾年都是沒什麽問題的。
    樊稠作為樊噲的後人,飽讀兵書,自然知道武關固若金湯。
    固若金湯的武關,讓他這樣一個久經沙場的武將來守,這不是流放是什麽?
    可他又有什麽辦法。
    誰讓他連續兩次敗於在護民軍之手。
    不過,樊稠來到武關後,真是希望護民軍從南陽進軍,來攻他的武關。
    隻要護民軍敢來,他不敢說全殲來犯的護民軍,至少也會打一個漂漂亮亮的翻身仗。
    哪怕擊敗護民軍,也能一雪前恥,還能讓那些人看看他樊稠的本事。
    鬱悶也好,仇恨也罷,樊稠來到武關後,卻沒有任何一點鬆懈。
    他與護民軍兩次交手,可是知道護民軍並不好惹。
    盡管樊稠不認為護民軍會來進攻武關,可他卻不敢有絲毫鬆懈。
    他在武關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一邊加固城牆,一邊讓士卒在城牆上搭建涼棚。
    幹嘛搭建涼棚?
    因為在子母穀中,他見識到了護民軍弓箭的厲害。
    射程遠,箭術精,才是幾千護民軍便能擋住他突圍出穀的關鍵原因。
    就連在十數麵大盾防護下的辛毗,都被護民軍的弓箭射殺,他又如何能不防護民軍的弓箭?
    涼棚由樹枝搭建而成,頂部再鋪上一層木板,不僅能夠防箭,在這大夏天還能夠讓城上守軍乘涼。
    要知道,由城下向城上放箭,隻能用拋射。
    涼棚之上加一層木板,不僅能夠防箭,還可以收集護民軍的箭矢。
    麾下五千將士,每天除了加固城防、積累城防物資、搭建涼棚外,便是訓練。
    在武關又沒有其他事情做,不訓練,將士很可能會被憋出病來。
    當然,樊稠的心思是要把這五千將士,打造成塂比甚至勝過西涼悍卒的強軍。
    而樊稠也不顧自己身上還沒好的傷勢,帶著自己的五百親衛,在武關前後不斷探查。
    樊稠每每看到武關四周崇山峻嶺,堅固的武關,以及武關前後崎嶇難行的穀中通道,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安全感,而且還讓樊稠有了進一步的野心:
    護民軍不來就算了。如果真的來到武關前,那就讓護民軍有來無回。
    他絕對不能像前兩次一樣,讓護民軍有隙可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