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嚴陣以待(3)

字數:3797   加入書籤

A+A-


    眾都尉麵麵相覷。
    這能看到什麽?就是看到了護民軍搭建營寨唄。
    樊稠看到大家不回答,便提醒大家:“護民軍搭建營寨和我們搭建營寨有什麽不同?”
    這下子有人開竅了,馬上答道:“速度快!他們不用砍伐樹林,搭建營寨的材料都是準備好的。”
    “那他們為什麽不辭辛勞,哪怕走武關道這樣的崎嶇山路,也要帶著搭建營寨的材料來呢?隻是為了速度快嗎?”樊稠循循善誘。
    眾人又開始麵麵相覷。
    不過,經過思考後,還有人回答道:“搭建營寨的速度快,就可以在減小在搭建營寨時被攻擊的可能。難道隻是因為這個原因?”
    又一人馬上說道:“這樣搭建的營寨肯定更結實、更牢固。”
    樊稠沒有再難為這些屬下,輕聲告訴大家:
    “這說明護民軍已經把行軍、建營、對戰的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
    “他們不惜成本運送搭建營寨的材料,還說明護民軍財大氣粗。
    “財大氣粗就說明護民軍的錢糧充足、亦不缺少兵器箭矢。
    “麵對這樣的護民軍,我們如果有一點懈怠,一點大意,都可能會被對方抓住機會,然後葬身在武關。”
    眾人有恍然大悟之感,對樊稠抽出了敬佩的目光。
    終於,有一個都尉大聲喊道:“將軍放心,吾等必不會有絲毫懈怠。”
    “好!”樊稠欣慰地看了那個表態的都尉一眼,然後才繼續說道:“按之前安排,分為四隊輪流值守,尤其是防止護民軍夜晚偷關。”
    想了想後,樊稠又補充道:“一旦被護民軍在夜晚偷關成功,吾等必死無葬身之地矣。”
    眾人有些戚戚然。
    他們都知道樊稠兩次敗於護民軍之手,覺得樊稠有一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如此險關,護民軍哪能說攻破就攻破的。
    當然,此時樊稠是武關主將,誰也不會把這話說出來。
    第二天一早,便有一隊護民軍來到關前,然後便齊聲吼叫:“開關投降,皆可免死!”
    樊稠聽到有護民軍在關外勸降,也來到了城頭上,大叫道:“來將通名!”
    一個年輕小將從勸降的隊列中走出。
    “吾乃護民軍征南軍團第二師師長鄧辰鄧護民,城上之將通名!”
    “吾乃雍州匡漢軍中郎將樊稠樊常誌是也!”
    中郎將是裴茂封的,樊稠、劉辟和龔都都是中郎將。
    裴茂可不會像李合一樣封將軍。
    現在就封將軍,待打敗雍州的西南軍團,成功割據了雍凉兩州,又封什麽?
    這就是裴茂多年為京官曆練出來的思維。
    李合暫時還沒有這樣的思維,所以他封了三個將軍,還不是雜號將軍,而是“安”字頭的將軍。
    聽到樊稠通了姓名,城下鄧辰大驚,連忙開口問道:“便是董卓麾下守衛華陰的守將樊稠?”
    “正是本人!”樊稠毫不示弱。
    “哈哈哈哈——”鄧辰早從《軍報》上得知樊稠被趙雲一槍刺死,事後卻沒有找到屍體。
    真沒想到,上天竟然把樊稠送到了自己手上同,活該自己立功。
    鄧辰隻能用笑聲掩飾自己的驚喜。
    笑過之後,才大聲說道:“子龍軍團長的槍下亡魂,難道汝要在武關再死一次嗎?何不早降,尚可留得一命?”
    “護民軍實乃雞鳴狗盜之輩,從不敢正麵對敵。武關之下,必是爾等葬身之地,以雪吾華陰之恥!”
    “哈哈哈哈——”鄧辰再次狂笑,然後問道:“確定不降?”
    “吾堂堂大丈夫是也,何降汝等雞鳴狗盜之輩?”樊稠大罵。
    聽到樊稠如此說,鄧辰率領麾下喊話的軍士回頭便走,中裏還念念有詞:“不降最好,不降最好,正好又可拿戰功了。”
    這次攻打武關是怎麽是鄧辰帶隊?
    沒錯,就是他。
    張合在京都軍事學院學習,鮑信作為副軍團長,自然不能離開南陽前線。
    奉兵部之令,征南軍團出一個師攻打武關,就得在三個軍長中選人帶隊了。
    三個軍長是器械軍軍長何苦何子達、弓弩軍軍長於毒以及烈火軍軍長鄧辰。
    沒錯,有了成皋城和南陽千裏奔襲襄鄉的兩次戰功,鄧辰已經晉升為軍長。
    另外,張合把原來的兩個山地師和來自東北軍區、剛剛抵達南陽的那個陷陣師,合編為烈火軍。
    “烈火軍”是張合為這個步騎軍起的名字。
    為何有“騎”字?
    因為原鎮北軍團,現東北軍區調過來的那個師,全部會騎馬。
    這是於禁的功勞。
    於禁為了把東部鮮卑和扶餘驅逐出東北大平原,他手下的幾個師,全部學習了騎術,而且騎術還越來越好。
    至於“烈火軍”的由來,則是出於兵部為各個軍團加的封號。
    雖然蔡成已成為活死人,不能主持兵部事務,可兵部卻是知道,一旦將士有了戰功,必須要及時封賞,否則將會留下隱患。
    而征西、征南、烏桓兩個軍團和東北軍團,都是戰功卓著。
    征西軍團跨越數千裏,穿越黃土高原,奇襲韓遂羌胡叛軍於陳倉城下,再於岐山下全殲,後突襲華陰、徹底打通了京都與關中的通道,再加上原騎兵軍團的戰功……
    征南軍團自從小平津渡過大河、奪小平津關開始,哪怕不計破孟津關和圍京都之功,也有急攻魯陽、奔襲襄鄉、奪取樊城、追殺袁術等係列戰功,如今更是成為駐守大漢北方南大門的中流砥柱。
    烏桓軍團自成立後,奔襲千裏救晉陽,河東郡圍殲牛輔一萬兵馬,河內郡圍殲李傕、張濟兩路兵馬,再萬裏奔襲,助征東軍團全殲叛軍、奪取徐州,又由徐州進入豫州,清剿汝南袁氏叛軍,還於方城夏道出口處,堵截袁術逃往汝南的叛軍……
    而東北軍區就不說了,直接為大漢開疆拓土,逐東部鮮卑至大興安嶺以北,逐扶餘於小興安嶺之畔,壓迫高句麗於小興安嶺腳下,使大漢又增加一個大州之地,完全掌控了東北大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