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一份大禮(4)

字數:4290   加入書籤

A+A-


    可鄧辰的近兩萬兵馬,已經在武關道行進了近二十天時間,山頂上斥候的補給怎麽辦?
    武關道兩邊又不都是崇山峻嶺,也有平緩一些的山頭。
    那時,派出的斥候小隊就會返回大軍中,另有二十個斥候頂替他們繼續探查。
    可以說,如果這次鄧辰能夠取勝,第一功非斥候莫屬。
    從進入武關道開始,斥候便潛行於兩側山頂。
    他們用望遠鏡,一寸一寸地搜索每一個山頭,每一麵山坡,數百裏的翻山越嶺……
    結果,他們還真在靠近武關處的山頂上,發現了隱藏很好的木架,以及木架上的滾木擂石和易燃物。
    怎麽辦?
    他們做的第一件事,當然是搜索這些滾木擂石的附近,是否藏有伏兵。
    結果沒發現伏兵。
    接到了他們的旗令信號,山穀中的大隊人馬,行進速度頓時緩慢了下來。
    當然,這緩慢是要有理由的。
    大批量的馬車需要更換車輪,隊伍自然要停下來。
    否則被樊稠的斥候發現大軍竟然原地踏步,必然會心生疑慮。
    換了一天半的車輪,才磨磨蹭蹭地抵達了距離武關十裏的宿營地。
    樊稠對此自然沒有產生一點懷疑。
    走武關道,一天走二十裏,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要修理車輛,速度更慢也正常。
    用這樣的障眼法,都是為了山頂上的斥候爭取時間。
    為何?
    雖然沒有發現伏兵,可那些滾木擂石總要從木架上搬下來吧?
    當然,直接砍斷繩索,把滾木擂石傾泄到山下去,倒是容易。
    反正山下的護民軍隻要避開滾木擂石的覆蓋範圍就行了。
    可為什麽山上沒有伏兵?
    說明伏兵不需要一直埋伏在這裏,他們必然有通向這裏的道路。
    那山上的斥候為什麽不將計就計,在這裏打樊稠伏兵一個埋伏呢?
    這裏絕對是打埋伏的好地方。
    山頂上根本就沒路,偶爾才會發現一條小蹊。
    這裏的山勢也比較陡峭,一旦樊稠的伏兵到來,他們想跑都不容易。
    要想埋伏樊稠的伏兵,自然就不能讓樊稠發覺自己的布置已經被發現。
    而如果把滾木擂石全部傾泄下山,那動靜太大,樊稠必然能聽到。
    怎麽辦?
    穀底的大隊人馬就以“修車”為障眼法,拖延抵達武關的時間。
    山頂的十個小隊、一百二十名斥候,就在山頂上一個木架、一個木架地,把木架上的滾木擂石都搬下來。
    不搬不行呀。
    為了吸引伏兵,護民軍隻能在滾木擂石覆蓋的那一段山穀紮營。
    可兩邊的山頂處,畢竟都隻有一百二十個斥候。
    萬一對手來的人多,而且還是拚死衝向山頂,這些斥候未必能夠全部阻攔。
    而伏兵衝到山頂後,所做的事肯定是馬上點燃易燃物,再砍斷固定木架的繩索,讓滾木擂石砸向護民軍的營地。
    所以在埋伏對方前,先要把隱患消除掉。
    布置了長達十來裏長的滾木擂石,足足讓斥候們搬了三天。
    也就是護民軍的體力極好,而山地師的體力更好,山地師斥候的體力是好上加好,這才用了三天時間,把那些滾木擂石搬得幹幹淨淨。
    兩邊的山頂,都是同樣的操作。
    斥候一邊搬,一邊罵。
    “這武關守軍也太黑了,竟然想把我們全部埋葬在武關之前。”
    “既然他們這麽黑,我們攻打武關就不能留手了,一定要把武關守軍打服打怕。”
    “你不是想說殺掉大部分吧?”
    “那怎麽能殺?大帥早就說過,青壯軍人,可是農耕的最佳勞力。”
    “不把大部分殺掉,他們如何會怕?”
    “小巴子,你就是想和我抬杠是不是?霹靂車砸上他兩天,你說他們會不會怕?”
    “嘿嘿,和你抬杠好玩,就是喜歡和你抬杠……”
    搬空滾木擂石一天之後,負責警戒的斥候,就在望遠鏡中看到了從南北兩個方向另一座山的山腳處露麵的樊稠親衛,各有五百人。
    於是,隔著穀道,便用旗令通知了對麵山頂處的戰友。
    很快,對麵也打來旗令,告訴這邊,他們也發現了敵人。
    不過,樊稠親衛雖然露麵了,可要爬上布置滾木擂石的山頂,起碼要等明天了。
    雖然直線距離已經沒有那麽遠了,可前來的樊稠親衛,可沒辦法走直線。
    因為他們要走到此處的山腳下,起碼還要繞過兩個山頭。
    當然,如果他們不繞路,而是翻山,花費的時間肯定更多。
    何況,在山區夜晚根本無法行軍。
    看到伏兵前來就好辦了。
    根據他們來的方向,斥候已經判斷清楚他們將會從哪條小蹊上山。
    如此,隻需要在半山腰打個埋伏便好。
    一百二十人,打五百人的埋伏嗎?
    當然嘍。
    護民軍的數次戰役,除圍殲蘇仆延五萬精騎之外,其他的哪次不是以多打少?
    小蹊難行,居高臨下,隻要這五百人上了山坡,根本不用直接廝殺,隻需要用弓弩,這五百人連跑都跑不掉。
    當然,兩邊各五百樊稠親衛,也是非常謹慎的。
    他們出發前,樊稠就對兩個都尉千叮嚀萬囑咐,到達山腳後,一定要小心探查山頂上是否有埋伏。
    被護民軍封堵在山穀中時,樊稠可是親自品嚐過護民軍在懸崖峭壁上飛來飛去,對山穀中的匡漢軍發射箭矢的滋味。
    所以,樊稠知道,護民軍的登山攀岩能力是極強的。
    然而,哪怕在山腳下把眼睛都瞪出了眼眶,他們也發現不了半山腰處的伏兵。
    護民軍的斥候,穿的可都是迷彩服。
    現在正值夏季,整個山上一片鬱鬱蔥蔥,別說樊稠親衛在山腳下,就算他們逼近到埋伏地點的十丈內,也發現不了伏兵。
    於是,第二天天亮之後,半山腰上埋伏的斥候,就悠哉地看著五百人慢慢往山上爬,慢慢地進入到了埋伏圈內。
    山穀兩邊各五百樊稠親衛的下場就不必說了,反正一個都沒能再回到武關。
    樊稠親衛進入埋伏圈後,這些斥候小隊並沒有直接發箭,而是大聲呼喊,讓他們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