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裴茂得意

字數:4335   加入書籤

A+A-


    馬超匆匆給傅巽調撥了五千羌兵,然後便親自率領三千羌騎出發前往大散關。
    顏良陣前連斬兩將,已經讓馬超失去了與護民軍戰上一場的勇氣。
    至於為何不把一萬西涼悍卒分五千給傅巽,當然是不願意讓這一萬西涼悍卒送死。
    這一萬悍卒可是他的定海神針,絕對不能讓給其他任何人。
    而且馬超也打定了主意,如果護民軍敢於出大散關追擊,他便效仿當年的高祖皇帝,一把火燒了陳倉棧道。
    馬超沿著陳倉道退入了漢中。
    傅巽率五千羌兵,在吳畏率領的飛虎師還沒有抵達陳倉城下時,便給吳畏送去了降書。
    大散關距離陳倉隻有四十裏,為何於禁不派兵駐守。
    不用多,隻三千人駐守大散關,馬超就絕對逃不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
    於禁手下隻有三個師,一守長安,二守陳倉,三守冀縣。
    而三城之下的叛軍,至少也是數萬人。
    三城內,都有大量用於賑災的糧食,萬一城破,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這其中還有“驅虎吞狼”之意。
    馬超入漢中,蘇固不可敵,必為馬超所製。
    可馬超會安於漢中嗎?絕對不會。
    手下一萬西涼悍卒,五萬羌兵,其中還有三萬西羌精騎,哪怕會安於漢中一郡,必會覬覦益州。
    哪怕有劍門、葭萌兩關之險,劉焉的日子也不好過。
    何況大散關已經破敗多年,要駐守大散關,還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財物修葺。
    就不麻煩了吧。
    馬超逃入漢中如何?逃入益州又如何?早晚會被護民軍生擒活捉。
    長安城下,灞上。
    裴茂正和雍州各世家大族的代表坐在樹蔭之下。
    馬上即將入秋,日頭似乎不甘,每日更顯熾熱。
    天太熱了,連一絲風都沒有,房間裏根本待不住人。
    他們隻能坐在院中的樹蔭下、井口旁,一邊商議著事情,一邊時不時打上一桶涼水,澆在自己頭上,給自己降溫。
    可井水再冰涼,也冷卻不了他們的熱血。
    他們哪裏會想到起兵會如此順利?
    順利了奪取了函穀關,順利地占據了武關(武關沒有守軍,隻要去了,就能占據),順利地把護民軍逼入了深山,順利地包圍了長安和陳倉……
    就連涼州都傳來消息,一月之內,必克冀縣,滅掉冀縣薑氏一族。
    按裴茂的估計,長安城中人口十萬,哪怕是省著吃,城中太倉的糧食最多也隻能吃一年半載,不足為慮。
    古代攻城,隻要城稍稍堅固一些,用數載時間來攻克,都不足為奇。
    而且今年大旱,城外的井水水位都已經下降,城中的水井肯定也好不到哪兒去。
    也就是說,待入秋之後,如果天不下雨,水位還會下降。
    長安城本來是不缺水的。
    共有八條河流流經長安四周,分別是涇水、渭水、灞水、滻水、灃水、滈水、潏水和澇水。
    長安城中,也引了無數小支流,讓它們流經長安城內。
    然而,現在不行了。
    因為圍困長安的匡漢軍,已經截斷了所有注入長安城內的支流。
    本來就是大旱,水位下降,稍稍動點手腳,那些支流就不可能流入長安了。
    僅憑長安城內的水井,按裴茂的估算,最多也隻能堅持兩個月。
    長安城是前漢的京都,雖然在王莽新朝被綠林軍攻占,破壞嚴重。
    然這畢竟是前漢之都城,每屆坐鎮長安的京兆尹,都會對長安進行一定程度的修繕。
    如今的長安,早已恢複了前漢京都之時的堅固與繁華。
    而且朝廷還給配上了守城利器大黃弩。
    裴茂知道,哪怕把當前所有的匡漢軍全部耗光,也未必能攻下長安城。
    裴茂沒有那麽傻。
    我幹嘛非要攻城?
    我就在城外,等著城中堅持不住了,出城請降,不是更好嗎?
    裴茂可是知道人口的重要性。
    京兆尹本有五十幾萬人口,可因北宮伯玉、韓遂的羌胡叛亂,起碼有十幾萬人口逃往漢中躲避戰禍。
    而餘下的三十幾萬人口,僅長安一地人口就達十萬。
    可恨的是,雍州刺史管亥在匡漢軍圍城前,以“打開太倉放糧”的理由,把長安周邊數縣的人口,全部遷入長安城內。
    這些人口可是裴茂割據雍州的重中之重。
    哪怕雍州刺史管亥是成公子的死忠,可隻要能保住長安城內的人口,裴茂都不介意放管亥一條活路。
    其實,在雍州所有的世家大族中,對管亥任雍州刺史,都是不屑且不忿的。
    一個出身貧賤的黃巾餘孽,如果不是背靠青州成公子,憑什麽能成為一州之刺史,一飛衝天?
    想到管亥的官職,竟然與自己在京都時的官職相平,裴茂就忍不住內心的怒氣。
    他從京都的內線那裏得知,兗州的華歆、徐州的張紘、雍州的管亥、並州的賈詡、涼州的薑冏、幽州的田豫、冀州的荀攸,包括雍州的管亥,足足八州刺史,竟然全部都是蔡成小兒提的名。
    真正內閣提名的刺史,隻有豫州的鍾繇和揚州的張昭。
    每每想到蔡成小兒獨霸朝綱、任人唯親,而且還絲毫不加掩飾,裴茂的怒火就壓製不住。
    你連個三公九卿都不是,憑什麽能提名刺史人選?
    而且提名後,別人還隻能接受,太可惡了。
    其實,裴茂對漢室還是很忠誠的。
    如果不是大漢新製把世家大族都給逼得無路可走,而且雍州還有函穀、武關之險,裴茂根本不會起兵造反。
    哪怕就是現在,他也不認為他是在造朝廷的反。
    他打出的旗號是“誅君側,匡漢室”。
    他希望能把大漢恢複到“光武中興”時的盛景。
    他認為自己才是大義一方,自己才是維護漢室正統的忠義之士。
    他覺得上天都在支持他。
    否則的話,他起兵之後,哪裏會有如此順利?
    奪函穀、據武關,逼護民軍縮在長安、陳倉和冀縣三城。
    感謝上天,現在整個雍凉兩州,已經在他的掌控之中。
    雍凉兩州?
    沒錯。裴茂想的便是雍凉兩州。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塑強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