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倭奴國人

字數:4065   加入書籤

A+A-


    朱儁老爺子也點頭道“大漢渡過了四年五災,融合了西羌八族,滅了高句麗、扶餘兩國,三韓重歸故土……,待收複全部故土,確實可以舉辦一場閱兵了。”朱儁老爺子一錘定音。
    “好。閱兵一事,莫忘與內閣協調。我們繼續說海軍吧。”
    眾人平複了一下心情,再次回到海軍的話題。
    一個特戰隊員領入一人,然後把一份軍報遞給何山。
    何山打開看了幾眼,然後又合上,對著眾人笑道”說是急報,並沒有那麽急。先聽海軍的事情吧。“
    大家看到何山篤定的樣子,都點了點頭,看向管篤。
    “這事要從海軍收複三韓後說起……”
    管篤繼續講述。
    要收取瀛州,首先便是需要懂瀛州語之人。
    還別說,真有。
    原來的三韓便有。
    三韓的一些富貴人家,最喜歡的便是倭奴。
    倭奴的身材雖然矮小,可他們聽話,肯幹。
    近百年來,三韓一直拚死渡海,從瀛州捕獲倭奴,然後在三韓高價出售。
    倭奴身材矮小,最高也不過六尺(漢代的尺),多數成年人都隻能長到五尺多,女子更矮一些。
    中國曆史上也有兩個身材矮小的名人一是春秋時齊國的妟子,另一是宋朝時的武大郎。
    由於當年光武帝冊封“倭奴國”,所以,這些人在三韓都被稱為“倭奴人”。
    他們被捕獲來到三韓後,身份隻能是奴隸,所以也稱為“倭奴”。
    然而,海軍收複三韓後,發現了富貴人家的倭奴,很快便下令,解除倭奴的奴籍。
    海軍還向那些倭奴保證培養他們幾年,考核合格後,便可以帶他們返回瀛州,並由大漢朝廷任命為負責治理瀛州的官吏。
    那些倭奴聽到他們不僅被取消了奴籍,成為正式的漢人,還能夠成為大漢的官吏,個個高興得“嗚哇哇”亂哭。
    其他不說,取消奴籍,成為漢人,都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還有可能成為大漢的官吏,還會把他們送到青州大學堂學習如何做官吏,這是什麽?這已經不是祖墳冒青煙能形容的了,這是祖墳著火了。
    青州刺史田奇當然全力配合,在大學堂中專門設置了一個“瀛州官吏特訓班”,班中不僅有那些倭奴,還有很多大學堂弟子。
    這些大學堂弟子將會與這些倭奴一起,前往瀛州為官為吏。
    於是,海軍還沒出發,瀛州的基層官吏就已經準備好了。
    至於高層官吏,就隻能由內閣派遣了。
    不過,按管篤與管承、田奇等人商量的結果,當前內閣負擔太重,還是等在瀛州發現了金銀礦之後,再上報內閣,並請求內閣向瀛州派遣高層官員。
    當在倭奴中發現了倭奴國之人後,海軍對占據瀛州就有更有把握了。
    這些倭奴國之人,都是在海上打漁時被三韓的人販子給擄來再賣給三韓富貴人家的。
    他們告訴海軍,在大漢皇帝冊封了倭奴國之後,倭奴國發展迅猛,幾乎占據了整個倭島(後世的日本九州)。
    誰知道,就在此時,北方的大和島(後世的日本本州),聯合了四國島(後世的日本四國)一起打了過來。
    倭奴國與大和島、四國島這一打,就是一百五十年。
    倭奴國本想派出使者向大漢求援,結果對馬島也加入了大和島的陣營,封鎖了對馬海峽,切斷了倭奴國與大漢的聯係。
    在這些倭奴國人被擄掠之前,倭奴國隻剩下很小的地盤,已經快支撐不住了。
    為什麽大和島、四國島要聯合對馬國攻打倭奴國呢?
    原因說起來讓人啼笑皆非。
    倭奴國去朝拜大漢皇帝之後,大漢皇帝冊封了“倭奴國”,還帶回了農具、種子和鐵器,以及紡織技術,從而不僅讓倭奴國能夠種植水稻,還能穿上麻布衣。
    要知道,那時的日本還處於彌生時代,主要依靠狩獵、捕魚和采摘山果生活,住的也是“豎穴式住居”。
    所以,倭奴國的水稻和衣物,引起了其他島嶼的覬覦。
    海軍安撫這些倭奴國人,告訴他們,過去大漢不知道倭奴國被攻擊。
    現在知道了,自然要出兵援助。畢竟倭奴國屬於大漢,倭奴國人都是漢人。
    一番說辭,讓那些倭奴國人個個老淚縱橫,跪地膜拜。
    原來倭奴國屬於大漢,他們不是倭人,而是漢人。
    痛哭之後,這些倭奴國人,個子雖然不高,可個個胸膛挺得筆直。
    於是,海軍便讓這些倭奴國人成為其他倭奴的首領,並把他們全部送往青州大學堂。
    而海軍趁著為瀛州培養基層官吏的時間,開始不斷向對馬島、倭奴島派出斥候船。
    一年後,也就是公曆393年底的初冬,瀛州軍團啟程,先征服對馬島,再進駐倭奴島。
    然後以倭奴島為跳板,再渡海征服大和島和四國島。
    用海軍告訴倭奴國人的話來說不僅要幫倭奴國奪回被占的領土,還要一舉攻占對馬島、大和島和四國島,為倭奴國報仇雪恨。
    彌生時代,是後世日本發展中,從石器時代向農耕時代過渡的一個時代。
    因為瀛州沒有鐵礦,所以在東漢末年的彌生時代,還沒有什麽鐵器。哪怕有上一點,也是從遼東、朝鮮半島買回來的。
    彌生時代的兵器,除部分銅製兵器和鐵製兵器外,大多都是木製、竹製、石製兵器,對於大漢來說,戰力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在海軍看來,用了百多艘戰艦,還帶上了一萬海軍陸戰隊,實在有些小題大做。
    但這畢竟是大帥安排的第一個戰略任務,又是海軍第一次出海作戰,所以,還是組織了一支龐大的瀛州軍團。
    至於所帶的運輸艦,裏麵裝的主要是生活物資。
    畢竟要以倭奴島為跳板,然後永久性占據瀛州,還要確定倭奴國屬於大漢,再怎麽說,也得給倭奴國帶去大量生活物資和種子吧?
    而選擇初冬季節渡海,也是基於蔡成給海軍的氣候資料朝鮮海峽與對馬海峽在每年的五至十月份,屬於台風季節。
    一旦遇上台風,海軍將麵臨極大的風險。
    當然,待全部掌控了對馬島倭奴島後,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一是對馬島可以為避風島,二是從朝鮮半島橫渡到倭奴島,也隻需要一天時間。
    如果發現天氣不對,這天就不渡海,從而避開可能的台風。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塑強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