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分析原因(2)

字數:3864   加入書籤

A+A-


    “據情報,經曹操派人勘探,丹陽鐵的產量極可能是長沙冶的兩倍以上。
    “若真是如此,以桓佑仙人弟子擁有的開采技術,一旦江東、江南合為一體,兩個鐵礦的產量,足以供應民用與軍用。”
    現場靜了下來。
    諸位大佬們,沒人想到這一點,麵子上有點掛不住。
    是呀。如果鐵礦產量不足,哪怕作為仙人弟子的桓佑再有本事,恐怕也變不出生鐵來吧?
    沒有生鐵,又哪兒來的鋼呢?
    沒有鋼,又如何為江南叛軍打製兵器?
    這些年間,這些朝廷大佬已經知道,蔡成帶來的鍛鋼技術,可以讓一斤生鐵鍛出七成粗鋼。
    而之前,一斤生鐵最多鍛出六成粗鋼,而多數是五成左右。時間上,比“公子鍛鋼技藝”還要多花費三倍左右。
    就按桓佑的鍛鋼技藝與成公子一樣,長沙冶一年產生鐵萬鈞又十萬斤,全部鍛成鋼,得到的粗鋼連萬鈞都不到,隻有二十八萬斤。
    按江南三十萬叛軍計,造船、打製兵器、打製器械、打製甲胄等等,一年再怎麽樣,也需要三萬鈞粗鋼。
    如果丹陽鐵的產量恰好是長沙冶產量的三倍,江南、江東鋼鐵產量恰好能夠滿足軍隊使用。
    省著點用,應該每年能給民間留出萬鈞鋼鐵——畢竟戰船、兵器、甲胄等,隻要不發生戰爭,就都不是易耗品。
    大家都知道管篤的結論了。
    孫策發兵攻打江東,不僅僅是要占據江東四郡,他們是在備戰:占據丹陽鐵礦,準備渡江北上。
    因為一旦北上,僅長沙冶的鋼鐵產量,根本不夠一兩場大戰消耗的。
    在座諸公突然發現了江南最大的弱點:缺鐵!
    賈琮叫了起來:“必須出兵!是否援助曹操不重要,重要的是絕對不能讓江南叛軍占據丹陽鐵礦!”
    眾人都表示讚同。
    荀彧說道:“那出多少兵,從哪裏打?打誰?怎麽打……等等,皆賴兵部了。”
    “好。那今日晚宴是否就此散去?吾等便借帥府,與大帥共同商議一下作戰計劃。”朱儁老爺子開口了。
    在座諸人,就數他的年歲最大,已古稀之年,自然有資格趕這些大佬離開帥府。
    誰知道,荀彧卻起身對朱儁一禮說道:“還請允內閣閣老留下旁聽。多了解一下兵事,對日後內閣製定大漢方略有好處。”
    丞相都這麽說了,看來蔡成也不反對,朱儁還能說什麽?
    眾人散去,荀彧、內閣閣老及國土部丞相田豐,都留了下來。
    田豐留下,是因為國土部主要配合護民軍開疆拓土,自然也需要了解兵事。
    至於戶部,雖然負責為護民軍調撥糧草,但他們隻需要按兵部的後勤署上交的調撥計劃劃撥就是。
    在眾人離開之前,蔡成恭敬地請大家對他已經醒來的消息嚴格保密。
    戰事將起,一旦蔡成已經醒來的消息傳播到江東和江南,搞不好會起變數。
    大家也都信誓旦旦,答應一定保密,對任何人都不會說出去。
    蔡成對各部尚書還是信任的。
    他們在蔡成沉睡的這五年中,經曆了“四年五災”的考驗,都是忠誠於大漢之人。
    誰知道,等眾人離開,大家重新落座後,蔡成卻先向荀彧詢問一個和戰事不相關的問題。
    “文若,最初期的五年丞相任期,是否已到期?”
    荀彧未及回答,劉虞先開口了。
    “公子醒來前,便已確立文若延續下一個十年的丞相任期,繼續為丞相。”
    “哈哈——看來文若很受歡迎嘛。各州刺史有多少人反對?京都中官員又有多少反對?”
    又是劉虞答道:“各州刺史全部支持,皇室監察署考成結果極佳,在京官員支持者為七成,大多為前朝舊臣。而反對的理由多是‘給官吏的壓力太大’。”
    黃琬終於忍不住了。“公子,不是該討論兵事嗎?如何問起了丞相繼任之事?”
    蔡成並未回答,而是繼續問道:“文若,這五年間,各位閣老,包括你,有多少人出京都巡視?一般去哪裏?”
    荀彧突然麵露尷尬,臉也紅了。
    “吾等……吾等……”
    “文若莫要如此,盡管直言便是。”蔡成還是保持著微笑。
    “恒德閣老倒是每年都出去巡視農耕,而且說了,每年跑一州。
    “子琰公與孟堅公年事已高,已無力出京巡察。
    “吾與其他諸公,倒是出京巡視過,但也隻限於京州附近。”
    蔡成點了點頭,然後看著各位閣老說道:“我有一不情之請。想邀請除子琰公與孟堅公之外的閣老及丞相一起,再加上當前閑置的前朝舊臣,把大漢北方走上一遍如何?”
    聽懂了。
    這是因為內閣成員這些年都未出京州,故而成公子想邀請大家一起,把大漢北方徹底巡視一遍。
    可黃琬和賈琮不幹了。
    “吾與子琰公還有三四月的任期,而汝等走一遍大漢北方,起碼一年半到兩年,那時內閣如何處理政事?”
    蔡成一聽,露出吃驚之色。
    “公子沉睡後,內閣商討了內閣的任職製,確定:入內閣須在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而且任期五年,可連續或不連續三任。丞相仍保留十年任期,可連續或不連續兩任。”
    蔡成明白了,黃琬與賈琮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年歲到了。
    “那何人接替子琰公與孟堅公?”
    “乃徐州子綱公與子布公。”
    蔡成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子綱與子布各是何人,馬上便在大腦中搜索,方才想明白,子綱便是當今的徐州刺史張紘,子布則是揚州刺史張昭。
    似乎是擔心蔡成不滿意,黃琬接著說道:“同時,青州刺史田奇田立之調戶部,任學署署長,由陳王劉寵接替田奇為青州刺史。
    “還有其他一些人調整了官職,但都是公子《人才榜單》上的人物。”
    蔡成苦笑。馬上解釋道:“我不會幹涉內閣與吏部的任人。我是在想另外一件事。”
    “何事?”荀彧問道。
    在座諸公也把目光投向了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