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打穀場上(4)
字數:4216 加入書籤
荀彧清楚地記得,他在青州時,孩子們並不那麽饞肉,京都的孩子也不是那麽饞肉;
天黑之後,莊中一片漆黑,說明莊戶連蠟燭、油燈都舍不得點;
莊民寧願自己餓著,也要招待他們,可見莊民是如何懼怕大漢官員;
莊中無人識字,自然就沒人給莊民讀報。這一現象竟然延續了五年之久。蒙學呢?讀報人呢?
數年來,吏部監察署、州府監察司、郡府監察使,竟然沒人上報;
石門莊的百姓,明顯尚未學會炒菜、燒菜,招待他們這些“大人物”,才隻能燉肉……
莊中無人識字,那農家樂是如何記賬的?
對了,好像隻有農家樂還不錯。可真的不錯嗎?
這些年來,農部商署可從來沒上報過農家樂的情況,隻報滄海商號經營得很好,給國庫增加了多少盈利……
樁樁件件,都在撕扯著荀彧的五髒六腑。
他這個丞相,做得如此失敗嗎?
大漢官吏,為何有這麽多陽奉陰違者?
吏部、州府、郡府又是如何考成官吏的?
大漢新製執行了多少?
執行的程度如何?
……
太多太多的問題,盤繞在荀彧的大腦中。
原來為一朝丞相,並不是在高居中樞運籌帷幄就可以的。
蔡成此時卻笑著對荀彧說道
“這些事情,均不是什麽急事,無須著急處置。我們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多了解細節,才能發現哪些是表麵的問題,哪些是根本的問題。
“如若我們急於處置,往往是隻處置了表麵的問題,卻忽略了根本問題。”
“會不會是大漢新製中還有欠缺之處?”荀彧聲音很輕,仿佛是在自言自語,又仿佛是在問蔡成。
蔡成點了點頭。
蔡成知道荀彧不是在質問自己。
自己在漆垣時,便與荀彧交流過,任何機製都有兩個特點
第一是初始時,都不會完美無缺。而是需要中樞之人時刻關注,並隨時完善。
第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機製中的很多條款可能會過時,反而製約了社會發展,則需要隨時修正、添加。
所以,蔡成知道,這是荀彧在自問。
大黑莊主安排好後,滿頭大汗地跑了過來。
荀彧馬上招呼大黑莊主,“走,我們坐到桌前,先吃晚餐。我有一些問題想要問你。”
一個婦人走了過來,遞給大黑莊主一塊麻布巾。
大黑莊主胡亂了擦了擦頭上的汗,便跟著荀彧走向桌前。
荀彧把之前農家樂掌櫃也叫到了一起。
他如今已經明白,和最底層的人聊聊,能夠了解最真實的民情。
這裏麵包括官府的情況,還包括農莊、農家樂等方方麵麵的情況。
當然,前提是莊民不知道他是大漢丞相。
石門莊的莊民如此怕官,真要是知道他是大漢丞相,嚇都嚇死了,根本不敢,也不可能對他說什麽。
反之,那些前朝舊臣,卻把蔡成給圍住了。
今天的燉肉、米飯,他們是不會吃的,而是請莊中的孩子吃。
出巡之人的晚餐,隻能是龍鱗衛為他們烤肉,並待莊內之人都吃完了後,再煮一些飯。
前朝舊臣把蔡成圍住之後,當然先是與蔡成沒來由的寒暄一番,誇讚蔡成帶他們陪陛下出巡,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而他們也從剛剛瀏覽的《巡察手冊》上,學到了很多……
一陣寒暄之後,還是由他們這些人的領袖楊彪先開口。
“公子,其實,汝讓吾等點評大漢新製的利弊,吾等早已點評過了。”
“哦?文先公是何時點評的?我怎麽沒聽丞相提起過?”
楊彪和所有前朝舊臣有些尷尬。
“嘿嘿,《漢報》上刊登的那些指責大漢新製弊端的文章,大多出自吾等授意。”
本以為蔡成聽了會發怒,他們也做好了接受狂風暴雨的準備。
誰知道,蔡成聽了後,頭一抬,一臉驚喜地問道“如此說來,諸公都深研過大漢新製,且知大漢新製之利弊了?”
楊彪、崔烈、馬日磾等人,隻能尷尬地點頭。
隻有陰修又舔了上來。
“公子,大漢新製中,廢除的七條,以及修正的數百條,大多出自吾等這些前朝舊臣。”
很多人鄙夷地瞥了陰修一眼,可陰修毫不為意,反而是有些殷切地望著蔡成。
“如此說來,諸公對完善大漢新製有功。這太好了。從中不僅可以看出諸公智慧之高,亦是諸公重回朝堂的最大倚仗。”
蔡成眉飛色舞。
他就知道,能混跡於朝堂之上的人,肯定都沒有那麽簡單。
能從他撰寫的大漢新製中找出毛病,也說明,他們在大漢新製上下了很多功夫。
如果把這些功夫用於政事,肯定也能做出成績,甚至是成就。
如此,京都的官吏是否就不會再有那麽多空缺了?
這些前朝舊臣直接搞不懂了。
我們那是在民間讀書人的背後,鼓動他們挑大漢新製的毛病,也是反對大漢新製的體現。
結果,你成公子不僅不怒,反而還喜上眉梢了?
楊彪正想開口說什麽,卻被蔡成抬手止住。
“我知諸公當初是為了反對大漢新製才在背後挑新製的毛病,然後再鼓動在野學子投稿到《漢報》。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諸公隻是反對、隻是謾罵,卻找不出大漢新製的利弊,那諸公便會讓天下失望了。
“而發現大漢新製的優劣之處,隻能逐字逐句細研。如此,我大漢豈不是又多出許多熟知且深入理解了大漢新製之人?”
蔡成略帶戲謔地望著被篝火映照著的這些前朝舊臣。
眾人都麵露尷尬。
不等他們說什麽,蔡成又開口說道“諸公是否還記得商鞅變法的核心是什麽?”
這次是馬日磾反應快,馬上接口答道“論跡不論心?”
“哈哈,翁叔公所言正是商鞅變法指導思想之一。”蔡成讚許地點了點頭。
由於每天在家沒事,他們把每期《漢報》都讀得快倒背如流了,這些年來,也在《漢報》上見過太多的新名詞,自然知道“指導思想”的意思。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塑強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