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入黽池縣

字數:4240   加入書籤

A+A-


    荀彧有些奇怪,楊彪能舉薦何人?
    蔡成則是笑著問道“文先公舉薦何人?”
    “吾之族弟,先帝侍中楊琦。”楊彪說此話時,一臉坦然。
    “哦?以侍中之位任一郡太守,豈不是貶職了嗎?”荀彧有些不解。
    “非也。吾弟其實早於黃巾之亂後,便因當著先帝的麵直言先帝不如桓帝,被先帝貶回弘農賦閑在家。
    “董卓入京後,需要人支持,便急召吾弟入京,複侍中之職。
    “然吾弟因董賊鴆殺少帝、陛下,痛斥董賊,差點為董賊所害。公子入京後,吾擔心其性格耿直,觸怒公子,故遣其致仕回鄉。”
    這段曆史,荀彧和蔡成都不知道。
    荀彧不知道,是因為他任丞相後,根本就沒有時間關注前朝舊臣的一些往事;
    蔡成不知道,是因為他的記憶已經被上天給封印了。
    如今聽楊彪這麽一說,倒是覺得楊琦這人還是不錯。
    荀彧卻笑著問道“文先公薦弟,可擔心朝野之議?”
    楊彪灑脫地一笑。
    “吾兒任青州任治工從事,已為本朝之官吏。
    “吾數年細研大漢新製,並有朝廷應對‘四年五災’為襯,自心底擁護大漢新製。
    “吾不僅要為族弟求官,己身亦求一參議郎。
    “吾楊氏一族誓死扞衛大漢新製,並欲參與振興大漢之過程。為此,吾將會捐出九成族產,以馬上救助弘農百姓,亦期青史留名。”
    楊彪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一下子要拿出九成族產,並以“青史留名”來說明自己還是有私心,可算是公私兼顧了。
    如此銳意進取的作派,一點也不像作風隱忍的那個楊彪。
    蔡成笑問“文先公要捐族產,可與令弟、族人有過商議?”
    “無須商議!吾知族人必會讚同。”楊彪信心滿滿。
    我高居大漢三公之位,小小的一個家族,自是能夠輕易擺平。
    蔡成與荀彧對視一眼,荀彧說道“文先公敢為天下先,文若敬佩。然任命一太守,尚需吏部先行評議,然後再交內閣商定。”
    楊彪臉色頓時不好看了。
    “丞相大人,交吏部評議須花費很多時日,況現閣老皆出巡,待閣老共同商議,起碼要明年春夏。汝就不擔心石門莊、東池莊,甚至整個黽池百姓有人過不去今冬嗎?”
    楊彪如此一說,荀彧、蔡成兩人方才知道楊彪為何要捐出九成族產。
    他並不是捐給朝廷,他是要捐給黽池百姓。
    他是在擔心黽池百姓會有人過不去這個嚴冬。
    荀彧、蔡成有些動容了。
    他們瞬間想到,一旦楊氏一族捐了九成族產,那弘農的其他世家大族捐不捐?
    “文先公大仁大義,文若敬佩!待我馬上與公子商議一番如何?商議好便給文先公答複。”
    曆史上對東漢末年弘農楊氏的風評是很正麵的。
    史冊記載,東漢末年的弘農楊氏四世清德,正直廉潔,才學出眾,忠誠盡節。
    可以說,在汝南袁氏崛起之前,弘農楊氏才是東漢末年的第一士族。
    很快,蔡成、荀彧、皇甫嵩和劉協商議完畢,便吩咐龍鱗衛馬上啟程。
    在上馬車前,荀彧悄聲告訴楊彪,已派出龍鱗衛快馬前去弘農,請楊琦前來黽池。
    楊彪的心一下子便放了下來,臉上笑出了一朵花。
    畢竟,荀彧也好,成公子也罷,都不了解楊琦。
    所以,楊彪認為他們叫楊琦來黽池,是想當麵考察一下。
    隻是,車隊出發前,大家發現,除了之前“遊學”旗幟之外,排頭開路的馬車上,又打出一麵旗幟。
    這麵旗幟上麵畫了一棵草,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他們本來的打算是穿弘農而過,直奔長安。
    如今車隊卻改了方向,直向黽池縣城方向駛去。
    自有漢以來,學子遊學,本就是一種風尚。
    打出“遊學”的旗號,是為了不被匪寇找麻煩——學子身上根本就沒有錢,你打出“遊學”的旗號,匪寇也懶得來搶你。
    所以,車隊很順利就進入了黽池縣城,守門的衙役直接隨意問了幾句話,便直接放行了。
    當然,那些拉著食材、煤炭、木材、鍋碗瓢盆的車輛,包括隨行的一些工匠、車夫,都不會進入縣城。
    他們在城外找個農莊住進去就可以了。
    那些車輛進城,會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到了縣城,有客棧,不需要自己準備什麽東西。
    至於那個女子,便與蔡琰她們同乘一輛馬車,而那兩個男子,則被綁了起來,扔到一輛閑置的馬車裏。
    漢代車隊,都會帶上幾輛閑置馬車。
    萬一有車壞了,又無法修理,便馬上用閑置馬車頂上來。
    漢代的道路,車輪、車軸是很容易壞的。
    車剛一進黽池,龍鱗衛就發現有人跟在車隊後麵。
    龍鱗衛馬上向周倉匯報,周倉又馬上報給蔡成。
    蔡成笑了,笑得很欣慰。
    蔡成告訴周倉不用理會。待入住客棧後,讓周倉悄悄把人帶入蔡成房中便可。
    蔡成沉睡前留下規劃每個縣城,都要有一座客棧。
    客棧不需要太大,隻需能容納五十人便可。
    如果平時沒有客人入住,不要耗費人力物力,建造好之後,便暫且封存。
    待有人來入住時,可先去縣府申請登記,縣府再派人打開客棧,簡單收拾一下後,讓客人入住。
    蔡成的規劃上寫道
    不出十年,來往大漢各地的商隊、遊學的學子、訪親探友的士子,便會如過江之鯽。
    再過三十年,大漢的普通百姓,隨著越來越富裕,家中也有了讀書人,便慢慢學會利用閑暇時段,四處遊曆,開闊眼界。
    誰知,這才過了五年,根據各州郡縣的報告,除一些偏遠的縣城外,凡是在大漢主要道路上的縣城客棧,雖然不是每日都有客人,但也再無閑置。
    用蔡成的話來說這是種好梧桐引鳳凰。
    大家入住時,便有人向店小二打聽過了,黽池縣地處京都至長安的道路上,來往的人很多,客棧每天都會有人入住。
    其實不僅是黽池縣城內的客棧,就是沿途的驛站,幾乎每天也都有人入住。
    荀彧和楊彪等人聽在耳中,腦海中便出現若幹年後,大漢各地人來人往的繁榮景象。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塑強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