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十六真言

字數:3993   加入書籤

A+A-


    那不能被水浸的糧草輜重呢?
    當然都在兩邊的半山坡上。
    除非洪水能達到十數丈高,否則根本碰不到糧草輜重分毫。
    而且,馬超要想看清楚張飛營寨的布局,隻能爬到山頂上,從高處,才能一覽無遺。
    可就算是馬超爬上了山頂,就一定能把張飛營寨看清楚嗎?
    馬超還真上去了。
    隻是他發現,他隻能能夠看清楚營寨的大概布局,但具體部署就看不到了。
    張飛用細小的樹枝,在營地上麵又支起了棚子,等於是給營寨加了一層遮陽的蓋子。
    雖然不是把營寨全部覆蓋,但凡是帳篷和通道,皆在涼棚的覆蓋之下。
    如此,馬超上了山頂,也根本看不到營寨中將士的活動。
    這一招,現在張飛在用,幾年後,關羽也會用上的。
    一句話,蔡成傳授的營寨,不僅防水、防火、防箭,還堅固異常,而且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不可能看到營寨中的將士的活動軌跡。
    這樣的烏龜殼,別說由於米倉道狹窄,每次攻打隻能投入數千兵馬,哪怕就是馬超能夠一次性投入數萬兵馬,也不可能給守軍造成太大的殺傷。
    怎麽是蔡成傳授的?
    自然是張飛在青州訓練營中時,蔡成給大家傳授的各種地形下,營寨的不同搭建方法。
    馬超想投靠劉備之心不死,秋收還沒結束,他再次跑到張飛營寨前,和張飛對話,說他願意歸順劉備劉玄德。
    結果張飛不屑一顧,告訴馬超,他是在涼州造反的。要投降,得向護民軍投降,他張飛沒資格收降馬超的安漢軍。
    當然,張飛有資格收降張修的五鬥米軍和楊任、楊昂的東州軍。
    如果張修、楊任、楊昂願意來降,便可來營寨之下向張飛投降,或者是去陽安關,向張任投降。
    張修沒有猜錯,陽安關的守將,就是張任。
    隻不過,張修和張任雖然都姓張,卻不知道張任看似文官,實則武將,而且還是文武雙全的那種。
    入冬後,於禁接到了閻行的來信,方才知道馬超逃入漢中之後,漢中所發生的各種事情。
    可於禁不是一直與蘇則在通信嗎?
    蘇則已經去了西城關,暫時無法與於禁聯係。
    留在陽安關的閻行,看到馬超竟然在關前設寨,不想讓關內守軍出關,便想到了在軍事學院中學到的“十六字真言”。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於是,閻行便時不時就帶著一個大隊,趁黑夜摸出陽安關,對西涼悍卒的營地,進行了無盡的騷擾。
    這十六字真言,差點讓讓閻行玩出花來,倒是讓張任大開了眼界。
    原來仗還能這麽打!
    閻行打得那叫一個痛快,結果把給於禁寫信的事情給忘了。
    即便蘇則,在去西城關之前,也沒想到給於禁寫信,告知征南軍團派了一個團來漢中,協助漢中的防守。
    蘇則還以為這是護民軍的統一部署,於禁肯定知道呢。
    在漢中之戰結束前,張合也不會把往漢中派了一團的事情上報兵部。
    是功,是過,那要等拿下漢中之後再說。
    其實,蔡成沉睡後,各個軍團不僅沒把內閣當回事,就連兵部,他們也沒太當回事。
    這事,尚須等蔡成醒來後,才能逐步處理,以及撥亂反正。
    等閻行想起給於禁寫信時,秋天已經結束,眼瞅著已經入冬了。
    於禁知道征南軍團竟然派了一個團入漢中,與蘇固的城守軍、張任的興漢軍共同防守陽安關和西城關,於禁的腸子都快悔青了。
    他怎麽那麽傻呀?
    他怎麽就那麽機械地執行大帥留下的《規劃》,一點都不知道變通呢?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這不是在青州訓練營時就已經學過的嗎?
    他怎麽沒想到,自己麾下都是新兵,完全可以搶先一步進入漢中,以戰代練呀。
    是,他這一年指公曆393年)一直在忙著收服西羌八族,而且還要忙著重修陳倉道,而且還是柏油路,凡是遇水,都要建橋。
    可他手下兩個軍五個師,派出一團,甚至兩團兵馬,肯定不是問題吧?
    大帥留下的《規劃》讓西南軍團修建了陳倉道後,順勢進入漢中,那是指漢中無戰事的情況下。
    可馬超率安漢軍殘兵進入漢中,自然不是大帥能預料到的。
    自己光知道機械地執行大帥的《規劃》,卻忽略了漢中局勢的變化。
    鮑信也在懊悔,說是在馬超逃出大散關之時,就應該馬上派出駐守陳倉的那個師,由褒斜道全速趕往漢中,據守住陽安關。
    褒斜道經東漢無數年的修繕,盡管有棧道等險要之處 ,可還是比陳倉道好走不知道多少倍,路程也比走陳倉道近了四百餘裏。
    所以,如果當時於禁派固守陳倉的那個師馬上走褒斜道入漢中,至少會比馬超早十餘天抵達漢中。
    那個師即使去了漢中,可以由顏良統兵,於禁留在陳倉,一點也不影響全新西南軍團的組建。
    可此時,於禁隻能汲取經驗教訓,卻無法挽回了。
    當前,西南軍團主要布置在臨羌方向以威懾西羌,保證西羌歸順大漢的順利。
    剩餘的器械軍和一個師,正在隱陳倉道上修路,如何能抽調出兵馬進入漢中?
    鮑信給於禁出了個主意。
    按當前整合西羌八族的進程,已不用在臨羌方向布置重兵了。
    留下耿智率領一個師駐守臨羌便可,另一個師抽調回來修路,派出弓弩師及部分器械師前往漢中陽安關。
    漢中乃平原,馬超有五千羌騎,占有極大的優勢。
    所以需要弓弩、地刺帶、拒馬、車弩、連弩等來應對,要比派去一個步卒師的作用更大。
    至於留下的重型器械,待陳倉道修好後,再隨大軍入漢中便是。
    一萬滅十萬,護民軍就有這樣底氣。
    如此,既不影響西南軍團監控西羌八族,也不影響西南軍團重修陳倉道。
    甚至可能因弓弩軍入漢中獲取戰功,刺激修路的兩個師加快修路進程,也說不定。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