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昏迷的慶帝
字數:2806 加入書籤
兵部的奏折很快就到了泰和殿,景帝打開奏折看了看,
“怎麽這麽突然?不過防備還是要做的,又是一筆開支啊!朕什麽時候才不缺錢啊?剛想著給西邊換一批軍馬,又得等等了。童兒的墨羽衛這次與西邙一戰損失了兩千餘,說什麽也得補上,濟水還得加固堤壩,錢啊!”
景帝手指敲著桌子,想了半天也沒有思路,休養生息稅不能加,還能從哪省一些?每天一上朝就是各種的支出支出,景帝突然覺得自己好像離明君遠了一些。
看看時辰不早了,景帝半日的忙碌也有些疲乏,喝了口苦澀的茶湯,看看身邊站著都能眯著眼睛養神的寧喜,景帝反倒有些歉意,從早上到現在自己忙碌反倒忘了,寧喜從早上站到現在還滴水未進。
平時景帝用飯後寧喜有個休息時間自己吃點休息一會,今天忙碌起來午飯也是隨意吃了兩口就回來接著批折子,倒把這個家夥忘記了。
景帝輕輕地咳嗽一聲,寧喜睜開眼看了案上的水杯一眼,又轉頭看向景帝,發覺景帝看自己,寧喜一低頭
“陛下,這時辰是不是要禦膳房做些吃食?”
景帝點點頭,“做好了送到皇後那裏,我去那邊吃,你也別陪著了,站了一天了我倒把你忘了,你讓小弦跟著我就好,吃點東西趕緊去休息吧’’。
寧喜告了一聲:“喏!”
向後退了一步轉身走到旁邊的側門拍拍手,門裏走出個十三四歲的小太監,先是衝著寧喜露出個笑臉,然後一點頭錯過寧喜向景帝走去。
寧喜看小弦走過去聽用,自己從側門而出和門外的小太監通報了一聲安排飲食送去坤雲宮,自己則走向側門外對著的小院裏,這裏是寧喜的住所。
寧喜從景帝幾歲就跟著景帝,如今快四十年了,寧喜快六十歲了,自己就想著自己這兩年好好帶帶小弦,以後替自己好好照顧景帝,也能把自己一身的功夫傳承下來。
寧喜是個不愛說話的性子,絕不會對朝政或是後宮的事情插話,不光景帝信任,皇後亦是對寧喜很是信任,。皇子公主也從不把寧喜當做外人看待,現在小弦接了班,自己也是能好好休息了。
身邊兩個常年跟著的小太監端來茶水吃食,照顧著寧喜吃過飯,躺在床上時寧喜還在想著,景帝是缺錢了,今天都皺了好幾次眉頭了。等哪天真的閑下來,看看能不能恩準出個宮,看看以前寨子裏藏下來的珠寶還在不,取出來也許自家的皇帝就能少皺一次眉頭了,四十多年了,那地方估計都荒廢了,累了一天的老太監沉沉的睡去。
慶國的皇城裏太監宮女們腳步匆匆,壓抑的氣氛裏所有人都知道,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腦子靈光點,千萬別出錯有話別多說。
陛下突然發病已經昏迷了三天了,龍閣內皇後趙炎坐在龍榻前,連著三天不曾休息神色顯得有些暗淡,陛下身體沒有一點征兆就突然間昏厥,不止太醫們不解就連皇後都有些感覺愕然。
身邊的近侍已被暗衛帶到隔壁的殿裏查問,跟著陛下的近身太監曹公公自盡在自己的值房裏,按理說曹公公自盡不論人為還是自殺,那大概率會涉嫌對陛下偷毒,或是牽連到什麽被滅了口。
可陛下的征兆卻和中毒完全沒有關聯,呼吸平穩脈搏雖微弱了些卻無關生死之照,可太醫們換了一波又一波卻依舊查不出昏迷不醒的原由。
殿外守護的大臣們小聲地交流著,內心的焦急卻不能體現在臉上和話語裏,首輔大學士啟泰和身邊的幾位重臣低聲商榷著:
“都守在這也不行,大家還是各司其職吧,留下幾個穩重些的守著,都在這裏守著也是等著禦醫的結論,耽誤了各部的值事,陛下這裏事態不明,我等卻不可懈怠,越是這時越要朝局穩定,能辦的事不可拖延,需要聖裁的事情先放放,一切都等陛下安康再說,皇城裏的安危龍魚衛接了手,那京城裏就由皇城司和龍驤衛來接手吧,皇城兵馬司接管各城門,嚴加盤查,這個時候了也就別來什麽許進不許出那套,皇城封禁吧。哎,,願陛下早日康複,都散了吧,各部留一人守著,再留個傳訊跑腿的,其他的都下去吧,朝局為重望各位同僚慎之。”
交代完事物啟泰對守在門外的龍魚衛請示叩見皇後娘娘,一身銀袍銀甲的小將轉身進了內殿,不一會皇後身邊的宮女紅棉走出殿外,看到門外的啟泰快走幾步,來到身前彎腰施禮,
“娘娘說,朝堂之事還望首輔大人多費心,如有為難之事可讓人來傳訊,宮裏裏娘娘會做安排,幾位皇子殿下都在隆泰殿守著,朝堂裏有大人,軍隊裏晉王,且安心等陛下康健,慶國無憂。”
啟泰聽完點點頭向殿內拱手施禮,
“望娘娘保重鳳體!”
倒退一步轉身離去,晉王掌軍那慶國無憂,晉王是慶帝的親弟弟一母同胞,這些年為慶國轉戰南北,可以說晉王就是慶國的擎天巨柱。
晉王善戰卻不貪軍權,帶出了慶國幾大軍團,卻唯慶帝兵符不可調。這兩年晉王在京城裏除了喝茶聽曲,就是帶著幾個近衛東山狩獵,幾乎從不參與朝堂之事,偶有進宮也是和慶帝喝酒聊天,從不談及政事。這些年唯一一次上殿,也是為了慶國朝堂上和親之事。
大殿之上怒斥裕國使臣不知所謂,宵小之地妄談為國,求取慶國公主癡心妄想,一怒之下抓著使臣丟出大殿,而後一年之內提兵立馬,三個月打的裕國俯首稱臣。裕國國主如今還住在東臨巷的裕國公府,從國主變成了國公。
喜歡嘿!從前有座山請大家收藏:()嘿!從前有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