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朝堂風雲起波瀾

字數:2138   加入書籤

A+A-


    經曆了神秘組織事件後,新政推行的勢頭雖愈發強勁,但朝堂之上暗流湧動,反對的聲浪如同潛藏在水麵下的礁石,時不時便要掀起驚濤駭浪。京都的天空飄著細雨,濕潤的空氣裹挾著不安的氣息彌漫在巍峨的宮殿之間,一場新的風暴正在朝堂悄然醞釀。
    早朝時分,金鑾殿內燭火搖曳,群臣依序而立。隨著司禮太監尖細的嗓音高呼“有事早奏,無事退朝”,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顫顫巍巍地邁出朝班。他身著褪色的緋袍,褶皺間滿是歲月的痕跡,渾濁的眼中卻閃爍著執拗的光:“陛下,新政推行至今,雖有小成,但弊端已然顯現!近日各州府加急文書不斷,皆稱新政之下,商戶賦稅加重,經營舉步維艱,市井百姓亦受牽連,生計困頓。如此下去,恐失民心啊!還望陛下三思,暫緩新政推行!”
    此言一出,朝堂頓時泛起一陣騷動。蘇辰心中警鈴大作,他向前一步,腰間的狼龍護璽隨著動作輕響,玄色錦袍下擺揚起:“陛下明鑒!這位大人所言,不過是斷章取義、混淆視聽!新政調整賦稅,實則是讓富賈豪商承擔更多責任,減輕普通百姓負擔。那些商戶經營困難,多是因循守舊,不願適應新的商事規則,妄圖以舊製謀私利!而百姓在新政扶持下,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已有半數州縣上報糧食增產,這難道不是新政的成效?”
    “蘇大人未免太過樂觀!”另一位身形微胖的官員挺著圓肚站出,官帽上的玉簪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晃動,“新政推行過於倉促,各地執行混亂。就說那商事律法,忽而限製貨物流通,忽而抬高入市門檻,商戶無所適從。下官家鄉所在的江州,已有三成商鋪關門歇業,這難道也是百姓之福?”
    蘇辰劍眉緊皺,雙拳微微攥起。他深知這些反對者表麵為百姓、商戶發聲,實則是受背後利益集團驅使——那些依靠舊製攫取暴利的世家、富商,正試圖通過輿論施壓,迫使新政夭折。“這位大人,江州商鋪歇業,真的是新政之過?”蘇辰目光如炬,直視對方閃躲的眼神,“據臣所知,江州商會會長王員外,在新政推行前囤了三倍絲綢,妄圖哄抬物價。新政實施後,物價平穩,他囤貨滯銷,便煽動商戶鬧事。這分明是商人逐利不成,反將罪責推給新政!”
    “空口無憑!蘇大人莫要血口噴人!”又有幾位官員紛紛出言反駁,朝堂上爭論聲此起彼伏,如同一鍋沸騰的沸水。楚昭寧端坐在龍椅之上,鳳目微眯,靜靜地聽著群臣爭吵。她抬手輕敲扶手,清脆的聲響讓殿內稍稍安靜下來:“都住口!朕推行新政,初心從未改變——為的是大胤長治久安,為的是天下百姓不再受盤剝之苦!如今新政初見成效,怎能因些許困難便半途而廢?”
    她的聲音雖不高亢,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殿內眾人紛紛俯首。楚昭寧掃視群臣,目光落在蘇辰身上時,閃過一絲讚許,又轉向那些反對者:“至於新政推行中的問題,朕命戶部、禮部協同各州府,重新梳理細則,查漏補缺。但有一點要謹記——誰若敢故意阻撓新政,借題發揮謀取私利,休怪朕的九龍印下不留情麵!”
    退朝後,蘇辰並未離去。他快步追上楚昭寧的步輦,在璿璣殿外等候召見。“蘇卿,今日朝堂上的爭吵,想必你也明白。”楚昭寧褪去鳳冠,揉著眉心,“那些反對者不會善罷甘休,他們定會尋找更多機會發難。”
    蘇辰單膝跪地,沉聲道:“陛下聖明!臣以為,當務之急有二。其一,命禮部選派能言善辯之士,奔赴各州府宣講新政,讓百姓知曉其中利弊,不再被不實言論誤導;其二,在朝堂安插親信,密切關注反對勢力動向,尤其要警惕他們與地方豪強勾結。”
    楚昭寧點頭,從案頭取出一卷密函:“你看這個。昨日收到的密報,嶺南節度使與當地鹽商來往頻繁,疑似在暗中囤積私鹽,意圖擾亂鹽政——而鹽政改革,正是新政的重中之重。”
    蘇辰展開密函,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字句,心中已然有了計較:“陛下,臣請命南下嶺南。一來徹查此事,二來借機推動當地新政實施。定讓那些妄圖阻撓新政之人,知道我大胤律法的威嚴!”
    楚昭寧凝視著蘇辰堅毅的臉龐,伸手將案頭的狼龍護璽托起,輕輕放在他掌心:“此去嶺南,凶險難測。但朕信你,正如當年信你能解開國庫虧空之謎。記住,狼龍護璽在,大胤的新政便在!”
    蘇辰握緊護璽,狼頭與龍紋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卻也讓他心中的信念愈發堅定。他知道,這場關於新政的鬥爭,不過是帝業征途上的又一道關卡。而他,定要如定北軍的狼崽子般,撕開重重阻礙,為大胤的新政開辟出一條康莊大道。
    喜歡紈絝帝業請大家收藏:()紈絝帝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